本报记者 刘钊
1月31日,*ST民控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500万元至1.1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6850万元至-1.35亿元。若公司经审计后的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针对这份业绩预告,深交所连夜发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经营情况。
对于2023年业绩预计大幅下滑,*ST民控表示,主要系公司对持有的“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汇聚金1号”)计算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亿元,该项目属于非经常性损益。根据*ST民控此前发布的公告,公司持有的汇聚金1号本金为1亿元,即本次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比例为100%。
交易所质疑业绩真实性
公开资料显示,*ST民控是一家以典当业务和保险经纪业务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202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0.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约-0.29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在职员工仅41人,是一家典型的袖珍上市公司。
Wind数据显示,*ST民控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8.90万元、899.93万元和1822.72万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4.70万元、445.53万元和191.40万元。据此推算,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1328.45万元至8028.45万元,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277.76万元至-1.29亿元。
鉴于上述情形,在*ST民控发布业绩预告的当晚,深交所下发关注函,对其是否存在年底突击交易、虚假交易从而规避股票终止上市的情形要求公司作出说明。
此外,深交所还要求*ST民控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各季度典当业务及保险经纪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的构成项目及各项目金额。
针对公司持有的汇聚金1号,关注函要求*ST民控说明对汇聚金1号全额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确认依据及合理性,是否符合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此前*ST民控曾表示,鉴于目前市场上中融信托的部分理财产品已出现逾期的情况,公司已密切关注。由于该产品封闭起始日为2023年3月1日,期限为365天,且考虑到其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性质,若其期满不能按合同兑付,公司会将其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予以披露。
此外,*ST民控还需要结合典当行业、保险经纪行业变化、竞争状况以及公司第四季度业务开展情况等,详细说明报告期内各季度典当业务放款总额、正常收款总额、逾期收款总额,相关业务的盈利状况以及是否具备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等。
“深交所深夜向公司发送关注函,说明*ST民控的业绩预告存在需要详细说明的重大事项。”北京博星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首席投资顾问邢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尽管公司2023年的财务数据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较大幅度的亏损。如何解决当前的财务困境、改善经营状况以及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是*ST民控面临的重要问题”。
控股股东自身难保
*ST民控也很清楚,如果只依靠典当和保险经纪业务难以实现持续性发展。
2014年之前,*ST民控营业收入较高,主要因为当时持有商业子公司股权。而转让商业子公司股权后,公司主要从事典当和保险经纪业务。典当业务收入虽不及商业业务高,但利润率较高,因此支撑了公司业绩。但2017年以来,*ST民控年营业收入再未超过1亿元,2022年更是仅有1964.79万元。
*ST民控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大股东一直支持公司的发展和转型,但是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司考察过一些并购标的,也考察过通过新公司增加新业务,但是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未能成功。公司管理团队将会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增收节支,提升公司业绩和竞争力。”
然而,*ST民控大股东同样也是控股股东的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泛海”)已经自身难保。目前中国泛海所持有*ST民控的股份已全部被司法轮候冻结。中国泛海持有的另一家上市房企*ST泛海的股份中,也有95.38%被司法冻结。此外,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泛海有息债务余额达1255.5亿元。2024年1月26日,*ST泛海已收到深交所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即将于近日退市。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相关专家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ST民控谋求转型发展意在顺应资本市场发展方向。但从公司实际出发,无论是其市值、营收还是利润水平都偏弱,转型发展对于公司而言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