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 作者 吴昊 中国玻璃始于西周,盛于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0 年),清宫造办处玻璃厂建成。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匠人将中西元素相结合并创造出独特的玻璃器风格。随着晚清国力衰微,清宫玻璃生产也逐渐低迷,但西洋、东洋的玻璃制品大量进入紫禁城。清代宫廷昔日精巧珍贵的玻璃器皿逐渐换上日常化的色彩。清代玻璃色彩之绚丽,造型之丰富,在以往中国玻璃史上所未有。
紫色透明磨花玻璃渣斗 清中期
绿色透明磨花玻璃渣斗(正视图) 清中期
绿色透明磨花玻璃渣斗 清中期
茶色透明磨花玻璃渣斗(正视图) 清中期
茶色透明磨花玻璃渣斗 清中期
蓝色透明玻璃方觚 清乾隆
蓝色透明玻璃方觚(细节图) 清乾隆
宝蓝色透明玻璃瓶 清乾隆
天蓝色透明玻璃花口双耳瓶 清
天蓝色透明玻璃花口双耳瓶(细节图) 清
西洋蓝色透明玻璃盖碗 19 世纪 欧洲
黄色玻璃双陆瓶 清乾隆
西洋透明玻璃菊花纹瓶 19世纪 欧洲
西洋透明玻璃菊花纹瓶(细节图) 19世纪 欧洲
白套红玻璃蕉叶缠枝花蝶纹双耳瓶 清乾隆
白套红玻璃桃蝠纹瓶 清乾隆
白套红玻璃双龙赶珠纹玉壶春瓶 清乾隆
白套蓝玻璃龙凤纹瓶 清乾隆
01
复杂的吹制操作
《颜山杂记·琉璃》记载明代有生产“空之属”的泡灯、鱼瓶、佛眼等吹制器,现仅存明代模制玻璃仿玉配饰。清代引进欧洲的玻璃配方,可以进行复杂的吹制操作。除自由吹制小件器物外,模具吹制是制作复杂器物的重要手段。用金属吹管蘸取玻璃料探入器范中吹制,成形后脱范、打磨,辅以雕刻、绘画。
蓝色透明玻璃八棱瓶 清雍正
各色玻璃果供 清
各色玻璃果供(细节图) 清
四色玻璃瓶 清乾隆
02
套玻璃
套玻璃是玻璃满套工艺与雕刻工艺的结合,以胎芯颜色在前、外套颜色在后来称呼。又可细分为二:一是在单色玻璃外套单色玻璃;二是“兼套”,以烧熔的多种彩色玻璃部分粘熔在胎体上,然后局部雕琢而成。
白套彩色玻璃双蝠纹瓜式水丞 清乾隆
黄套绿玻璃蝈蝈豆荚纹鼻烟壶 清
白套蓝玻璃蕉叶缠枝花卉纹双耳瓶 清乾隆
白套蓝玻璃蕉叶缠枝花卉纹双耳瓶(细节图) 清 乾隆
白套蓝玻璃缠枝莲纹碗 清 乾隆
白套蓝玻璃缠枝莲纹碗(细节图) 清 乾隆
03
玻璃彩画
玻璃彩画是以玻璃为载体进行绘画,由于画面呈现在玻璃下方,在绘制过程中需要遵循先细节表现再颜色背景晕染的顺序,与正常作画流程相反。在此基础上,清晚期迅速发展出使用弯头笔尖绘画的内画工艺,常见于鼻烟壶等小件器皿。
西洋仕女图玻璃画 清
西洋仕女图玻璃画(细节图) 清
耕织图玻璃画 清
耕织图玻璃画(细节图) 清
04
刻花玻璃
刻花玻璃大体分为金刚钻刻工艺与车刻刻花工艺。现存少量康熙时期的金刚钻刻花玻璃。该工艺兴起于16世纪早期的威尼斯,在玻璃表面用金刚钻镶嵌头的刻笔进行绘画刻磨。雍正时期,刻花玻璃大量借鉴传统琢玉工艺,今天普遍称之为“车刻工艺”。
西洋宝蓝色透明玻璃刻花草纹瓶 19 世纪 欧洲
西洋宝蓝色透明玻璃刻花草纹瓶(细节图) 19 世纪欧洲
琥珀色透明玻璃刻花蝶纹杯 清 乾隆
透明玻璃刻花果纹高足杯 清
透明玻璃刻花果纹高足杯(细节图) 清
05
戗金玻璃
戗金玻璃是指在单色玻璃器的表面,砣出纤细均匀的阴纹线条,然后在线条内打金胶,上金箔,使之成为金色纹理的工艺。这一工艺是借鉴漆器工艺技术发展而来,是清代宫廷玻璃特有的装饰。
天蓝玻璃戗金缠枝花纹鬲式炉 清乾隆
天蓝玻璃戗金缠枝花纹瓶 清乾隆
06
金星玻璃
金星玻璃因其体内蕴含金光闪闪的结晶颗粒而得名,15世纪最先诞生于威尼斯的新兴玻璃品种,清宫档案称其为“温都里纳石”或“噶什伦”。乾隆初年,此品种在传教士的指导下于玻璃厂烧制成功。由于其硬度较高难以吹制,现存金星玻璃器多以琢玉方法雕琢而成,少数器物在金属胎外镶贴金星玻璃片。
铜胎嵌金星玻璃冰裂纹笔筒 清
铜胎嵌金星玻璃冰裂纹笔筒(细节图) 清
金星玻璃雕云凤纹双连水丞花插 清
07
更多精美文物
白玻璃红点子花盆 清
白玻璃绕彩丝玻璃螺旋纹瓶 清 乾隆
白玻璃绕彩丝玻璃螺旋纹瓶(细节图) 清 乾隆
玻璃胎画珐琅花鸟图瓶 清 乾隆
点翠镶玻璃子孙万代纹头花 清
霏雪地套红玻璃寿字镯 清
透明玻璃雕卧狮扑球 清
西洋彩色缠丝玻璃双耳盖瓶 18 世纪 威尼斯
西洋彩色缠丝玻璃双耳盖瓶(细节图) 18 世纪 威尼斯
观展攻略
嘉德艺术中心“澄凝琼英——故宫博物院藏玻璃精品展”
展览甄选故宫珍藏玻璃文物 120 余件(套),以“瑶琰映彩”、“迸火流金”、“流景凝霞”三个单元,多方位展现玻璃精品的色彩、器形、装饰、工艺及其在宫廷生活中的使用。
展览时间:2023 年 12 月 23 日至 2024 年 3 月 10 日
展览地点:嘉德艺术中心 一层(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 1 号)
图片|杜广磊 吴昊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