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是一类心理障碍,其特征是过度担忧和恐惧,影响日常生活。在儿童群体中,焦虑症实际上相当常见,专家们一直在探索合适的治疗方式。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被认为是除药物以外的有力治疗手段。近日,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CBT对焦虑症患儿大脑的影响。
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America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NIH’s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的研究人员完成,于2024年1月24日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上。
研究指出,在未经药物治疗的患有焦虑症的儿童中,包括额叶、顶叶和杏仁核在内的大脑多个区域过度活跃。此外,通过比较研究,研究者们发现CBT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脑功能。这些发现阐明了CBT对焦虑症产生快速效果的大脑机制。
这项发现的意义在于,今后人们或可通过刺激这些脑回路来提高治疗效果。这对于短期CBT后没有显著改善的儿童群体尤为重要。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CBT如何以及对哪些儿童有效,这是个性化焦虑护理和改善临床结果的关键第一步。” NIMH机构研究计划的神经科学和新疗法单元主管、本研究的高级作者Melissa Brotman博士说。
在该研究中,69名被诊断患有焦虑症的未经药物治疗的儿童按照既定的方案接受了12周的CBT治疗。具体来说,研究者们使用了当前治疗儿童焦虑症的标准CBT——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在该疗法中,患者被逐渐暴露于引起焦虑的刺激,从而来改变功能失调的思维和行为。
研究人员使用临床评定的措施来检查儿童焦虑症状和临床功能从治疗前到治疗后的变化。他们还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来观察治疗前后的整个脑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与62名未患焦虑的同龄儿童的脑活动进行比较。
相比于一般的儿童,焦虑症儿童在许多大脑区域表现出更强烈的神经活动,包括负责认知和调节功能(如注意力和情绪调节)的额叶和顶叶的皮层区域,以及对于产生强烈情绪(如焦虑和恐惧)至关重要的较深的边缘区域,如杏仁核。
经过三个月的CBT治疗后,焦虑症儿童焦虑症状显著减少,功能得到改善。之前在额叶和顶叶的脑区域中看到的增强活动在CBT后也有所改善,下降到或低于无焦虑儿童的水平。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脑区域中活动的减少可能反映了大脑的认知控制网络(cognitive control networks)在CBT之后更有效地介入神经活动中。
然而研究也表明,患儿的包括右杏仁核在内的8个脑区域在治疗后仍然显示出比无焦虑儿童更高的活动。这种持续的增强活动模式表明一些脑区域,尤其是调节对引起焦虑的刺激反应的边缘区域,可能对CBT的快速效果不太敏感。改变这些区域的活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CBT、额外的治疗形式或直接针对亚皮质脑区域的治疗。
NIMH神经科学和新疗法单元研究与分析部主任、该研究的第一作者Simone Haller博士表示:“探索那些强化严重焦虑感受的大脑回路,并确定患儿在接受CBT之后哪些回路常态化了而哪些没有,这是推动治疗发展并使其普及化的关键。”
在这项研究中,所有患有焦虑症的儿童都接受了CBT治疗,因此无法排除自愈等因素。为了进行比较,研究人员还测量了87名焦虑症高风险儿童的脑活动。通过“幼年气质”测试(infant temperament test,例如:对新情境表现出高敏感性),这些儿童被诊断为焦虑症的高风险人群。由于没有确诊,他们并没有接受CBT治疗。在这87名儿童10岁以及13岁时,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扫描。
在这个样本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儿童的脑部活动增加且开始出现焦虑症状,这与之前发现的焦虑症患儿脑部模式是一致的。这一发现初步表明,之前已经确诊的患儿的脑部变化是由CBT而非时间因素所引起。这个结果或许能为焦虑症治疗提供可靠的神经标志。
儿童中的焦虑症很常见,患者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不加理会,这些症状会一直发展到成年期,变得更加难治。尽管CBT有效,许多儿童在治疗后仍然表现出焦虑症状。因此,在儿童时期增强治疗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可以带来短期和长期的好处,以预防在以后的人生中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这项研究的下一步是了解哪些儿童最有可能对CBT产生反应。在治疗开始之前,我们可以评估哪些因素来最充分地决定谁应该接受哪种治疗,以及何时接受治疗。回答这些问题将进一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Brotman说。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alters-brain-activity-children-anxiety
2. 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doi/10.1176/appi.ajp.20220449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季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