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不是制造“神童”创造“神话”

吴金娇2024-01-24 07:50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不是把孩子送去提前学,往难里学、然后简单‘掐尖’,更不是要去制造‘神童’、创造‘神话’。”日前,在沪上一场教育学论坛上,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的一席话引发与会教育界专家的共鸣与思考。

就在不久前,流浪纽约街头16年的中国留美博士孙某,也一度掀起公众对“天才坠落”的讨论。与流浪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孙某的过往:他从小聪明过人,中考考了628分(满分640分),被复旦大学少年班录取,后赴美留学并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有人不由发问:不仅仅是孙某,包括“小院士”以及数理化等奥赛获奖选手在内,为何很多年少成名的“天才少年”,在数十年后泯然众人矣?

在更多教育界专家看来,培养真正适应新要求、满足新期待的拔尖创新人才,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亟需厘清。

学校成为“考试工厂”,创新人才培养从何谈起

甄别与选拔,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但关于哪一类学生更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其标准始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胡卫谈到,时至今日,不少学校老师和家长仍将学业表现优秀作为判断学生是否聪明、是否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金标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也有一则观察:在一些中小学校,对所谓“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不过是在所有做题的孩子中间,挑一堆做题比较好的孩子,把他们提前选出来后、做更难的题。最后,待他们考上名牌大学,以此证明“拔尖”的成效。

学校通过学科竞赛和考试“掐尖”,把一些“学霸”圈养起来,超前学、超难学,这样就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吗?显然不是!胡卫表示,这种做法提升的只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是创新的能力。

作为例证,他谈到了“超级中学”现象。有数据显示,“超级中学”约占全国中学总量的1%,却垄断了清华北大顶级名校本科生录取名额的50%。确实,“超级中学”在升学率方面实力不俗,但这种“繁荣”背后,也有让人忧心的问题:当学校成为“考试工厂”,创新人才培养从何谈起?!

“定义或者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时,学校究竟是应该选拔学业优秀的孩子,还是具有发展潜质的好种子?”一位与会专家指出,已有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大量早期看上去并不聪明的孩子,也可能凭借努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过度看重学业成绩和考试分数,不仅会导致大量具备拔尖创新人才特质的孩子被单一评价“误伤”,也会损害一些孩子的学习后劲,甚至引发学业焦虑和心理压力等多重问题。

比起“圈养”,不如把“‘神童’送回凡间”

观察既有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少专家谈到,避免“伤仲永”,学校要做的不仅仅是识别和选拔,更要投入大量精力,拿出高质量的课程和适配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家们看来,即使一些学生表现出资优生的潜质,哪怕是所谓的“神童”“天才”,但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聪明程度与擅长领域也各有不同,其中不乏偏才、怪才。从人才培养的规律来看,只有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和支持条件下,才能发挥天赋。比如,学校应提供更全面、丰富的课程,给学生充分自由的课程选择,强化个性化培养和自主发展。再如,大中小学课程也要进一步衔接、贯通,大学先修课程可以向有潜质的青少年开放。当然,评价考核机制和升学制度也可以进一步改革、优化,形成一体化衔接培养格局。

胡卫发现,不少学校为了培养拔尖人才,往往会把“天赋异常的神童集中起来授课。”在他看来,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创意创造能力,需要的是宽松的、多样化的生态。比起“圈养”,不如把“‘神童’送回凡间”。“别让他们高高在上,孤芳自赏。和具有不同性格、特长的小伙伴在一起,同伴之间相互激励,更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

他强调,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人人都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关键是个体的创新潜质能否从小被细心呵护、不断被激发,并加以科学培养。“只要我们多加关注、培育更好的生态,创造更有利于提升创新素养的环境,拔尖人才将会顺势而生。”

非智力因素,对人才成长至关重要

此次论坛上,还有一个话题也引发了一场热议:拔尖创新人才是否一定要具备高智商?对此,多位专家给出回答:并不全然如此。

上海市职教协会副会长张晨坦率地说,要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一些非智力的因素同样关键。比如,在遇到困难时能展现出抗挫折的能力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在遇到争议时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我的独立性等等。此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应囿于学术型、科技型的“小圈子”,诸如“大国工匠”这类具备超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也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

胡卫也谈到,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相继推出过“雏鹰计划”“少年班”等培养拔尖人才的方案,但其中大部分的结果并不理想,个中症结就在于,“这些天才少年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没有相互适应”。由此回归到育人的主题,多位专家表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智仅仅是其中的一面。就人才成长的路径来看,德育非常重要,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需要引起教育界的进一步重视。     

来源:文汇报 作者:吴金娇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吴金娇】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