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工人日报》的报道《985硕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求职的“第一学历”烦恼如何破解?》引起人们关注。每到就业季,“第一学历歧视”的话题总是“热搜”常客。从“双非”(非“双一流”建设高校)拼进“双一流”,却在找工作时因为第一学历而过不了简历关,这是不少人遭遇的现实困境。
对“第一学历”的歧视是“唯学历论”观念的体现,“唯学历论”观念在我们社会中存在已久且难以根除。“非985、211高校毕业生不要”“必须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以及对“第一学历”有所要求,曾是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的明文规定。尽管随着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这种明目张胆的学历歧视已经不多见。但直接筛掉非名校毕业求职者简历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学历歧视有违就业公平宗旨,可为何却依旧屡禁不止?这首先源自一些用人单位“提高招聘效率”层面的考虑。在招聘阶段无法对求职者进行深入考察的情况下,有些单位为图省事,干脆“一刀切”,把学历作为刚性筛选标准之一。而且,长久以来社会上一直存在的唯学历论,也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学历崇拜,迷信高学历、名校生,盲目将学历与能力划等号。
“唯学历论”的人才观和用人观会造成人才浪费。比如前几年某市人社局发布事业单位公招简章中,某区城管委公厕管理站要招两位公厕管理员,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这一岗位要求引发网友吐槽:“主要负责公厕管理,也要设置本科的最低学历要求吗?”类似这样滥设学历门槛的做法,可能将切合岗位实际需求的应用型、技能性人才,一刀切排斥在招聘大门之外。才无所用,受到埋没,这无疑是人才浪费。
要破除就业中的学历歧视,还得对症下药。要在全社会大力破除唯学历论的不正之风,剥落附着在高学历、名校上的盲目崇拜与迷信,让学历回归学习经历证明的本真,而非成为能力的代名词。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于坤所言,解决科学选才问题,应该先立后破。一方面,要“立”毕业生综合素养科学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应与用人单位携手合作,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人才需求,据此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还要以法规、制度的形式,明确将“学历歧视”列入禁止范围,破除学历作为毕业生综合素养唯一标尺的不科学行为,在法律制度层面保障以更全面科学的方式选贤任能。
一个包容的现代社会,应尊重每一位合法公民的平等劳动权利,给予个人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学历歧视的存在往往会造成人才浪费,使社会进步缓慢、缺乏活力。只有破除“唯学历论”,让“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为主流人才观,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活力,不断向前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唐文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