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大败局”

陈白2024-01-20 09:20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白 生成式AI技术革命给科技世界带来的冲击,正在资本市场以真金白银的方式体现出来。截至1月12日美股收盘,微软的市值达到2.89万亿美元,正式超过市值2.87万亿的苹果公司,重回科技公司王座之上。

2012年,正是在库克出任苹果CEO,乔布斯查出患病之际,库克利用调整苹果营销策略和产品策略的机会,一举将苹果的市值推到科技股的第1位,成功超越微软。至此,苹果开启了独霸科技股的发展历程。随后的十余年中,苹果一直稳坐全球科技公司榜首位置,不仅如此,在2018年和2020年,苹果还成为了历史上市值第一个超过1万亿美元和2万亿美元的科技股公司。

人们都喜欢关注成功者的故事,全球都在欢呼微软的成功,这家自PC时代就引领全球的公司,在AI时代成功通过开放式创新完成逆袭。而曾经以颠覆式创新为杀手锏的苹果,却逐渐成为了落后的代名词——看看库克手里的牌吧,降价促销、改变机型大小、调整机壳颜色,库克完成了对乔布斯遗作长达十年的修补,却也几近江郎才尽。

资本市场不再相信库克,而这甚至并不是因为库克做得不够好,相反,从CEO的职责上来说,库克的工作几乎无可指摘。在临危受命于乔布斯之时,他的全部职责就是做好管理工作。但这恰恰也是科技世界的残酷法则:方向比努力更加重要。

过去十几年间,苹果是如此成功,以至于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不可逾越的神话,而苹果的方向,也很大程度上成为全球极客的狂奔路径图。但当人们再一次站在技术分叉的路口,选择也再一次出现了——是押注需要天量算力支持的模型训练,还是押注虚拟现实、元宇宙这些在过去几年被炒得非常火热的概念?

时至2024年,这一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已经很清晰了。在苹果推出颠覆性的iPhone之前,全球通讯市场是诺基亚以及其身后摩托罗拉、三星等公司的天下。而如今的苹果,站在了和它曾经打败过的诺基亚同样的尴尬位置。

归因苹果的失败,失去乔布斯、库克没有极客精神、押错技术路线等等都可以算作是帝国的裂缝。但倘若乔布斯复生,苹果能够在AI时代继续引领创新吗?今天来看,答案也未必是确定的。

从OpenAI到微软复兴乃至特斯拉的成功来看,创新源自于开放、开源和大量去中心化的数据基础上的“涌现”。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大语言模型乃至多模态,其基础架构都是基于海量数据基础上形成的智慧。这在创新学界称之为开放式创新。可以看到,无论是微软还是特斯拉,都极其重视开源社区的建设,特斯拉甚至还在开源社区公布了自己的设计稿。退一步说,微软之所以能够投中OpenAI,本身也是微软足够开放的成果。

但我们回过头看,苹果的创新路径明显不一样。一定程度上,iPhone的诞生是极其中心化的创新。它是高度依赖于乔布斯的个人想象力和创见的颠覆式创新,这也是为什么在乔布斯离开之后苹果就常年被诟病为再无创新能力。

但OpenAI不一样,在2023年末的那场震惊全球的公司内斗中,你会发现,山姆·奥特曼仅仅也只是整个创新链条中的一环,甚至很多时候人们发现,奥特曼仿佛是OpenAI的库克。但在OpenAI,无论是谁,都没有扮演乔布斯的角色。

当然,这并不是否认颠覆式创新的价值。一定程度上,颠覆式创新的能力就是伟大企业家存在的全部价值。但周期和风潮总有变化,当技术变革来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当伟大不能被计划,开源和涌现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可能更为重要。

中国企业家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句话即便在全球语境中也有其参考价值。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科技王座争夺战中,苹果并不是输在过早失去了乔布斯,也不是输在库克的能力有限,而是苹果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商业评论主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