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首批重大成果

宋馥李2024-01-19 16:28

  记者 宋馥李  2024年1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成果发布会”,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工程首批重大成果。

本次发布会聚焦“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选出《中古文学文献学(增订版)》《古代法制资料钩沉(全十册)》《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家国时代的天下之公:古典政治观念的建构》等五部著作,这些成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阶段性“答卷”。

据介绍,《中古文学文献学(增订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古典文献学专家刘跃进1997年出版著作《中古文学文献学》的增订版本。该书将中古的时间划限为东汉末至隋,初版三十余万字,新版增至六十五万字,增加一倍篇幅,加入近二十年学界的新研究成果以及新发现的文献材料。内容详实,考订精微,为学界所推崇。

《古代法制资料钩沉(全十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杨一凡主编,该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成果。包括了金文、简牍、碑刻、汉令、隋唐五代钱法、唐格、五代十国及宋元立法等辑佚成果20种。该书是20名学者历时10余年、从数万种古籍中辑佚散见法律资料而成,在多个方面为开拓法史研究破解了法律资料匮乏的难题。

《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主编,该书以长时段、大历史的学术眼光研究中国历代治理体系,除“导论”和“结束语”外,分设“行政与监督”“吏治与用人”“中央与地方”“民本与民生”“思想与文化”“礼治与法治”“基层秩序”“边疆治理”“民族治理”“宗教治理”“环境治理”十一章,每章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沿革、体系结构、主要特点、经验教训等,重在揭示“中国历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从而汲取中国历代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

《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的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施劲松,该书聚焦地理空间封闭的成都平原,以青铜器、祭祀遗存与墓葬为两条相互交织的主线索,通过“物”“区域”“整体”“比较”四个研究视角,揭示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基础、青铜时代的文化和社会样貌、秦汉时期的统一融合,突出了沟通交流之于区域文明产生发展的意义,阐明了考古学能够有效建构一个特定区域的连贯历史。

《家国时代的天下之公:古典政治观念的建构》的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刘九勇,该书从“政治公共性”的视角为中国古典政治思想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解释框架,并概括为“天下之公”的政治学。它包含政治权威、社会秩序、政务职事、政权组织四个维度的公共性观念,并凝结为“天”和“天下”的理念,从而形成一个古典政治观念的体系。这一观念体系有其内在的演进方向,相关的考察将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政治观念的现代转型与发展。

经济观察报编委、城市与政府事务院长
负责城市、区域经济、观察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