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过去几年的餐饮业寻找一个最为亮眼的品类,连锁面食必定有一席之地。在这期间,多家“面馆”融资额过亿,部分品牌的估值甚至在创始阶段就翻了几番,成为市场争相抢夺的投资标的。
如今,这些品牌开始冲刺资本市场。
1月15日,路透社旗下IFR引述知情人士称,连锁面食企业遇见小面目前正与银行进行商讨,考虑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预计筹资规模约为1亿美元。此外,另一家面食品牌和府捞面正也在计划香港上市事宜,筹集资金1-2亿美元。
对于上市IPO的消息,两个品牌方表现得相当低调。遇见小面相关负责人对时代财经表示,上述消息非确切信息,目前还没有具体上市计划,其联合创始人苏旭翔则直接称IPO消息为谣传。和府捞面相关负责人则未做出回应。
两大品牌的创始人野心并不小,遇见小面创始人宋奇与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都曾放话要做“中国的麦当劳”。
把面卖给“打工人”,最贵108元/碗
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是早期的新消费餐饮品牌,成立时间正是传统餐饮转向新餐饮的前夜——2013年。当年,和府捞面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遇见小面则于2014年成立于广州。
资本对其也是青睐有加。2021年7月,和府捞面在E轮获得近8亿元融资,创国内餐饮行业粉面赛道最高融资纪录,投资方包括CMC资本、腾讯投资、LFC等;2021年7月,遇见小面在完成第五轮融资后,其估值在短短3个月内翻了三倍至30亿元,其由碧桂园创投领投、喜家德跟投,投资阵容包括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团等知名巨头。
同样作为卖给“打工人”的一碗面,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的品牌定位有所不同。和府捞面走的是中高端餐饮路线,瞄准人均消费50-60元的定价,价格最高的是原价108元的老字号蟹粉面。截至1月16日,其门店基本位于一线及省会城市,超过73%位于高端购物中心和交通枢纽。
遇见小面走的则是平价文化,主打人均30元左右的快简餐,但目标消费群体也是白领阶层。目前,遇见小面的绝大多数门店也分布在一线城市,但比和府捞面更广,覆盖商场、机场、高铁站、社区、商业区等场所,同时在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开设有门店。
不过,不论是和府捞面动辄60多元的人均消费额,还是遇见小面30元的定价,对于部分城市的非商业区域和下沉市场来说,依然偏高。
餐宝典创始人、餐饮分析师汪洪栋告诉时代财经,从品牌定位和产品定价来看,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的受众群体都位于一二线城市,但在这些地区,市场有限,即便早早打造了成熟品牌,但由于其产品价格较高,在未来可能难以复制到下沉市场。
另一方面,以南方面食为主的产品结构也一度限制了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向北方区域市场的扩张。
随后,和府捞面开始探索牛肉面、火锅、小酒馆等店型,不断拓展场景和品牌。虽然没有推出多品牌策略,但遇见小面也在主品牌之下,相继推出烤串、酸辣粉、卤肉饭等多元化产品。
放下身段,冲击下沉市场
随着餐饮消费高性价比成为主流需求,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选择放下身段,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拉低整体客单价。
从去年末开始,和府捞面推出了低价产品,其菜单30元以下产品占比超过50%,此外,20-30元的产品比重有所增加,推出了小吃、饮品等品类,在营销推广上也采用“打工人精选”的宣传。
不过,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对此的解释并非是“降价”,而是价格“分层”。1月9日,李学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品牌价格总体降幅在30%左右,这不是全线降价,是针对用户需求去打磨高品质、宽价格带的产品矩阵,加大了25元-30元价格带产品的比重,同时还提升了品质。
遇见小面同样在价格上做起了文章,它们在2023年9月推出的工作餐,全线降至20元内,同时陆续推出11.1元吃面券、9.9元下午茶等促销活动。
汪洪栋告诉时代财经,当下行业竞争激烈,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不约而同选择“降价”,一方面是为了拓宽受众群体,同时也为未来向低线城市进行扩张打下基础。
至少从和府捞面来看,降价似乎利大于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李学林表示,和府捞面销售额比2022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多。整体大盘规模在大幅度增长,同比客流在增长,客单价在下降。
2023年7月,绝味食品(603517.SH)的一则公告揭开了和府捞面的主体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和府餐饮”)的业绩“面纱”。彼时,绝味食品在回复上交所的监管函时,对其投资项目的营收情况进行说明,其中,和府餐饮2020-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11.07亿元、17.32亿元、14.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2.11亿元、-2.99亿元。三年,和府餐饮累计亏损超7亿元。
不过,在2023年7月末发布的内部信中,和府捞面表示2023年上半年已经实现扭亏为盈。
开放加盟,用供应链赚钱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诞生在上海的和府捞面,还是成立于广州的遇见小面,对快速拓店和布局下沉开店似乎都有顾虑。多年来,它们的扩张速度并不快。
窄门餐眼显示,截至1月16日,遇见小面在全国拥有门店250家,分布在广东、北京、福建、湖北等地。广东市场是遇见小面的大本营,其在当地有门店170家。
在2021年7月拿下超1亿元融资时,遇见小面曾透露,门店拓展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计划三年内门店数量增长至1000间。但显然,遇见小面未能如期完成计划。2023年7月,遇见小面修改了目标,其预计在未来一年内新增门店100家,重点布局长三角区域。
和府捞面此前则一直坚持直营,截至1月16日,其共拥有532家门店。2023年7月,和府捞面的门店数量为441家。
在降价的同时,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也选择开放加盟,以降低经营风险,以及快速占领更大的市场。
2019年,遇见小面开放特许经营,此后,其开店速度加快。窄门餐眼显示,2021年-2023年,遇见小面新开门店分别为55家、43家、91家。2023年末,和府捞面也开放加盟模式,并表示未来10年要开到20000家门店。
与此同时,供应链也成为面馆品牌们实现扩张和盈利的重要推手。在和府捞面的融资资金用途中,自建工厂是被提及最多的项目之一,据其披露,公司在B端会全力落实新的模型,开放合作。在全国80多个城市,和府捞面基本实行日配、两日配、三日配的模式,目前的物流网络规划,足以支撑当地市场,新模型的成本也会下降。
遇见小面在供应链上并未走重资产路线,其选择了和益海嘉里、新希望、蜀海等成熟供应链企业合作。
汪洪栋表示,相对加盟模式而言,直营模式扩张缓慢,也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开放加盟的目的一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二是为了扩张规模。此外,随着供应链的不断积累,和府捞面们也有望像蜜雪冰城一样,通过收取加盟费和管理费,以及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赚钱。
如今,在新消费面馆赛道,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已经成为各自所在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牌,但它们不是这个赛道仅有的玩家,诞生于上海的兰州牛肉面“三宝”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近年来开始崭露头角,已经拓展数百家门店的五爷拌面也获得了融资,且持续扩张。
在这个地大物博、饮食文化差异性明显的国家,餐饮市场足够分散,任何品类和品牌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而旨在成为“中国麦当劳”的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们,想要达成这一成就,却并不容易。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