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6万亿!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创新高,三大经费短板仍需统筹破解

王峰2023-12-06 17:37

2022年教育投入的基本盘浮出水面。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发布了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7%。

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8472.9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01%,连续十年实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超过4%。

进入建设教育强国新阶段,需要更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低于4%”还能否满足现实需求,受到了热烈讨论。教育界已经有声音提出,应将比重提至5%以上。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面临财政性教育经费水平不高、民间教育投资疲软、区域教育投入不均衡等短板,需要加大统筹,优化财政结构予以破解。

与世界教育强国仍有差距

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国作出了“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的战略部署。

具体来看,即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公告显示,2022年完成了目标要求,三项指标分别为“占比4.01%”、增长4.79%、增长2.44%。

梳理近五年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可以发现,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5万亿元,仅过了三年便再上新台阶,首次超过6万亿元。

不过,从增幅来看,2022年的教育经费增幅处于近年来的底部。

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上年增长5.97%,增幅在近五年里仅高于2020年的5.69%,比2021年回落3.16个百分点。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5.75%,是近五年里增幅最低的一年,比2017年高点回落3.2个百分点。

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充足有保障的投入基础上。我国已连续十年实现财政教育经费占GDP不低于4%的目标,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4.22%,在全球有数据的国家和地区中仅位居第89位,而同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均值为5.2%。

教育专家、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近日撰文指出,为了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应逐步将这一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同时,确保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不低于当前的水平。

21世纪教育院长熊丙奇也认为,目前国家财政教育经费达到4%的投入,只是解决基本的教育保障,如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等用途,但教师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仍待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

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根据发达国家发展教育的经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和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要达到5%的投入保障才能满足教育质量和公平的发展目标。

告别“教育产业化”

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必要补充,但近年来民间教育投资疲软。

近五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之外的部分波动很大。

2020年,或受疫情暴发影响,这一部分经费比上年负增长0.06%,2021年反弹至18.89%,2022年,这一部分经费增幅再次回落,为6.79%。回落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双减”落地生效,带来家庭教育投入减少,投入教育的经济负担减轻,再比如社会资本对教育投资持谨慎态度。

据报道,民办义务教育新政实施后,一些地方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个别尚在建设之中的新校园甚至“烂尾”。

根据第三方机构IT桔子的统计,2022年教育行业的投融资数量为64起,投融资金额约30.3亿元,在融资数量上连续四年下滑,融资金额连续三年下滑。30.3亿元的融资金额甚至不如2020年的零头。

另据第三方机构黑板洞察的统计,2023年上半年教育行业的月融资事件数和融资金额逐月走低,上半年共发生29起投融资事件,除去未披露的金额部分,共计总额约10.13亿元,不及往年同期。

朱永新撰文指出,应改革民间教育资本投入政策。建议进一步统筹协调社会教育资源,支持个人、企业和机构成立各种公益基金会举办非营利性教育。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可以不受比例限制,同时完善财税、土地、金融、就业等政策。支持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第三次分配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向教育。

熊丙奇认为,教育回归公益属性定位,告别“教育产业化”,就是要求所有投身教育者,不能再用逐利的心态办教育。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测算不再采用“教育产业化”思路发展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有新的认识,把民办学校也纳入生均拨款体系之中。

区域差距明显但已缩小

区域教育投入差距大,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突出短板,是教育公平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2022年教育经费执行情况显示,我国正在着力缩小区域教育投入差距。

2021年,我国小学、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省份是北京市,分别为35473.59元、64124.46元,而最低的省份河南省分别只有7099.14元、10436.79元。北京市的上述经费支出分别是河南省的约4.99倍、6.14倍。

2022年,我国小学、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省份还是北京市,分别为35896.9元、62214.95元,而最低的省份还是河南省,分别只有7339.47元、10541.81元。北京市的上述经费支出分别是河南省的约4.89倍、5.9倍。

(图表数据来源为历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经费单位为亿元)

对比可见,虽然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但已有所缩小。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以县级为主,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能力有限。加强能力建设,需要加大统筹力度。

河南省新闻办在11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积极争取中央对河南省转移支付资金366.2亿元,较2022年增长8.1%,保障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省财政今年以来筹措下达177.6亿元用于完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另据《人民日报》11月2日报道,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2022年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省份。

全国平均情况也有改善迹象。

2022年,全国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为12791.6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6个省份,2021年也是16个。

2022年,全国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为18151.9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5个省份,2021年是16个。

可见,各省份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有所提升,平均线水平以上省份增多。2022年跨过平均线的省份是山东。山东的教育投入力度之大,还体现在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高达21.41%,超过广东位居全国第一。

分区域来看,中部、西南、华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中部五省的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全部在平均线以下,有四省的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在平均线以下。财政部今年5月指出的义务教育资源“中部塌陷”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朱永新撰文指出,应尽快缩小省际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薄弱省份基础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到2035年争取将省际基础教育投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朱永新还建议,推动义务教育管理由县级统筹向省市统筹转变,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志磊调研发现,部分地方财政面临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全口径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增大、收支矛盾加剧等困难。贫困县等政策县主要依靠转移支付,受到的冲击相对小,市辖区的收支矛盾往往较大。在中部某些地区,存在教师工资发放不及时、公用经费拨款未落实的情况。

山西省一名地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地县级财政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超过90%,市级财政教育投入占近10%,市县级财政压力逐年加大。

他介绍,县级教育财政经费中,超过60%是教师工资。因此,如果人员经费能由中央统管或加大省级配套比重,将显著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召开全国财政教育投入和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推进会,对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作了部署。会议强调,要加强管理,确保教育经费规范高效使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峰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王峰】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