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
11月30日上午,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济南召开。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山东省新型工业化工作,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山东贡献。
林武强调,要扎实做好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聚焦高端化发展,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二是聚焦智能化发展,着力推进数实深度融合。三是聚焦绿色化发展,着力推动清洁低碳转型。四是聚焦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五是聚焦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着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
林武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各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创新政策供给,产业政策要再细化,财政政策要再加力,金融政策要再创新,不断完善政策体系。要强化要素保障,落实工业要素资源保障10条,抓好深度挖潜、集优保障。要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等机制,全面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积极化解拖欠企业账款,以法治护航新型工业化行稳致远。
提示:山东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意义十分重大。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闭会 会议决定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明年1月召开
11月30日下午,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济南闭会。
会议表决通过了《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23年省级第三次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表决通过了《山东省食品安全条例》;审查批准了部分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报批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表决通过了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会议还任免了人民法院有关审判人员职务、免去了人民检察院有关检察人员职务。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在讲话中指出,山东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代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推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主动到基层、到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务实有效的议案、建议,为参加山东省人代会做好准备。
此次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列席代表和部分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座谈会,与会同志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明年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和代表工作计划的制定,进行座谈交流。
3.山东24条措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
11月30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通气会,对《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解读。
《意见》从优化个体工商户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保障、促进个体工商户提质转企、加强公共服务支撑四个方面,提出24条措施,切实缓解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助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转型升级。
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个体工商户大省。截至10月底,山东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973.1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66.8%(经营主体1456.7万户),带动近2500万人就业。《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山东省个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意见》,山东省对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按照规定缓征、减征、免征相关税款,简化税费优惠享受程序;鼓励以划定区域、时段等方式,允许个体工商户适度拓展室外经营场地、延长经营时间;开展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和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培育帮扶;支持个体工商户融入重点产业链条,实现与企业融通发展……多种要素有机组合、协同发力,支持山东省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
“融资难”“融资贵”是个体工商户普遍面临的痛点问题。《意见》提出建立融资信用白名单制度,将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等级转化为“融资信用”,对符合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最高可申请5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等措施,加大对个体工商户融资支持。
提示:个体工商户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创业创新的“孵化器”、共同富裕的“生力军”等重要作用。今年1-10月,山东全省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涉税主体34.42万户,同比增长20.59%。
4.山东拟出台黄河保护地方性法规:对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作出规范
11月28日上午,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
山东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生态保护治理任务繁重、防洪减灾压力较大、水资源制约问题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黄河文化挖掘保护欠缺、区域发展协同不够等问题,影响了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开展,也制约和阻碍了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根据黄河保护法的精神,结合山东实际,制定一部全面、系统的地方性法规。
该条例草案一方面对上位法已作明确规定的,不再作重复性规定,同时将山东多年来在黄河保护方面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另一方面,对条件不成熟、仍需探索实践的制度机制作原则性规定,为下一步改革留出制度设计空间。条例草案共11章92条,重点对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防汛与工程安全、污染防治、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范。
提示:山东是黄河流域下游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的主战场,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等领域独具优势。近年来山东在改革中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自身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尝试将二者统筹考量、统一行动。
5.山东地理标志品牌总量全国居首
11月29日,记者从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目前,山东省累计有效注册地理标志商标867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83个,总量居全国首位;山东省累计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标准186个,其中,国家标准17个、地方标准59个、行业标准7个、团体标准103个;山东省累计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1967家,较2022年底增长56%。
近年来,山东省将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山东省地理标志高水平保护、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发展。
如今,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年度产值实现稳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翻倍增长。今年,乳山牡蛎年度产值由30亿元提升到6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鱼台县积极发掘稻米产业文化价值,建立占地150余亩的稻田画主题公园,近三年水稻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逐年提高,今年预计达到25.63亿元,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种昂 赵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