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精神”下饭菜

王秋女2023-12-02 18:17

这年头,什么八竿子打不到的品牌都能出联名款,大家还没从咖啡里咂摸出茅台味来,乌江榨菜和B站又跳出来搞事情,居然出了个联名榨菜!你说这茅台和瑞幸,虽然售价有天壤之别,但好歹都是喝的,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而榨菜和视频网站,这界可真是跨出天际了!

不过转念一想,好像也没跨界,毕竟两者都是“下饭”的!联名榨菜的包装袋上有个二维码,扫一下会得到个“下饭片单”,这样就可以边刷视频边就着榨菜吃饭了。B站粉丝那个欢欣鼓舞啊,“实物榨菜”和“电子榨菜”双向奔赴,双倍快乐。

《孤独美食家》是很多年轻人的“下饭剧”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不看视频吃不下饭”的毛病,他们的工作午餐一般分三步:10分钟点外卖、30分钟选视频、20分钟就着视频下饭。这一小时的吃饭加午休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

有次在朋友的公司食堂用餐,当我端着餐盘环顾餐厅找空位时,发现不少年轻同事都塞着耳机边吃饭边刷视频,有的大概是看到搞笑处,一个人呵呵地傻乐。我和朋友交换了一个带着些许妒忌的羡慕眼神,异口同声地感叹:“视频下饭,真香!”

吃饭时朋友回忆起当年被部门领导边缘化,各种打击排挤,同事们对她也都避之不及。她说那段时间最怕的就是午餐时间,大家都说说笑笑结伴去食堂,只有她,一个人默默地去,一个人默默地占据一张桌子,一个人默默地吃着难吃的饭菜,简直是如坐针毡,只能拼命往嘴里填,早吃完早走人。偶尔有别的部门同事没位置,客气地问能不能跟她拼桌?她如获大赦般地连连点头……如今朋友早就离开了原单位,在新岗位混得风生水起,但当年的难堪经历,令她至今对食堂就餐很是排斥。

听她这么说,我心有戚戚,回想起自己初入职场时,最尴尬难挨的时刻,也是在食堂里吃饭时。我进公司那年,部门就进了我一个新人,准确地讲,是整整五年中的第一个新人,没有同期同事,人人都是我的前辈。公司规模挺大,有自己的食堂,每天一到饭点,人家都是三三两两固定的饭搭子,就我一个人默默地吃饭。我也想试着融入大家,但身为新人,不知背景前提,很多时候根本插不进嘴,但一声不吭,又显得你性格孤僻,格格不入。

那时的手机只有短信和电话功能,有时刚好吃饭时来了个电话,那简直是救星,我会没话找话地跟对方聊上十几分钟,边聊边将这顿饭给吃完。当然有电话的时候毕竟不多,大多数时候我只能装模作样地发几条短信,然后继续沉默地埋头扒饭。

如今,有了“电子榨菜”这个最佳午餐拍档,谁还在意有没有饭搭子呢。即便是和饭搭子一起吃饭,可能也不过是忙着各刷各的视频。

有人质疑这种“视频下饭”的吃饭方式,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愿意融入团队。实际上,一上午紧张繁忙的工作下来,经常累得连话都不想多说半句,午餐是难得的休息放空时刻,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打工人只想边吃饭,边刷刷短视频,放松紧绷了半天的神经,让自己又有勇气、有精力去面对下午的工作压力。细想,就着视频下饭未必就是与同事隔绝交流,相反,给同事推荐个有趣的up主,转发条好玩的短视频,安利某个你超喜欢的脱口秀演员,共追一本热门剧集……绝对是同事之间最简单又安全的交流方式。

很多时候,“电子榨菜”既是情绪自我调节的利器,也是同事关系的润滑剂,更是职场社恐患者的大救星。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王秋女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王秋女】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