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进 “京津冀的经济结构互补性强、特色分明,三地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不仅一批大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可以方便参与强链、补链、固链、延链。”
11月30日,在2023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阐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优势。他表示,京津冀地区是智力密集区,高端人才丰富、交通发达、运输便捷、物流成本低,有利于在京津冀乃至更大范围内配置优质资源,形成一批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新高地。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些年政策层面不断发力。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开始实施。2023年5月,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编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方案强调,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协同机制更加健全等。
京津冀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在大会上,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石柱透露,不久前北京市政协经济委拜访了天津市政协经济委,并且又同天津市政协经济委一起拜访了河北省政协经济委,三家共商如何进一步扩大产业链的协同。
李石柱表示,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是北京市政协经济委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就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
以推动产业链协作为例,李石柱介绍,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成立了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的产业链委员工作室,常态化收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诉求和建议,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北京市商务局一级巡视员李中双介绍,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就商务、口岸、海关建立了健全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机制、进程、监管、平台、服务、信息协同。
在监管协同方面,2023年上半年,北京企业在天津港“直提”“直装”率分别达25.46%和15.56%,河北企业在天津港“直提”“直装”率分别达23.68%和16.31%;在三地共同推进区域通关保通保畅机制方面,2022年257家京津冀重点企业实现三方互认,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对于接下来京津冀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朱宏任建议,京津冀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政府应积极促进骨干企业对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系统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形成一批现代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
京津冀百强企业的特点
在2023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进行的同时,京津冀百强企业、北京百强企业论坛也同步进行。论坛上,京津冀三地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了2023京津冀企业百强及其发展报告。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联合会标准委员会副主任陈玉涛介绍,京津冀百强按照2022年京津冀营收规模200强企业进行排列分析。企业数量方面,三地分布相对均衡,但营收差异比较明显。其次,京津冀百强的总营收、资产、研发投入全面增长,其中营收同比增长4.1%、资产总额同比增长5.7%。
分开来看,京津冀200强企业营收总额超14万亿元,超六成企业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另一方面,200强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5%,净利润同比下降20%,净利润均值为17.17亿元。
在京津冀服务业百强方面,报告显示,企业入围门槛为18.23亿元,但200家企业营收规模分化较大——营收在50亿元以内的企业数为66家,50亿-100亿元的为44家,1000亿元以上的为11家。
陈玉涛介绍,总体上,京津冀三地服务业百强企业发展较为均衡,服务业百强企业的总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但净利润降幅比较大。
朱宏任表示,企业是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在京津冀地区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大企业是顶梁柱,承担着引领产业发展的重任;中小企业是坚实基础,在保障就业、大力创新方面,是当之无愧的生力军。在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过程中,要把建设以优质企业群体为核心的良好企业生态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