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饮食记忆中,稀饭是绕不过去的坎。
前几年我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说“稀饭你”,不知何意,检索后才知道是“喜欢你”,用的是谐音双关的手法。这我倒是明白的,因为我是四川人,四川有的地方h、f不分,把饭读成“换”,与“欢”只在音调上有细微的差别。
家乡人早餐喜欢吃稀饭,网络用语把两者勾连在一起,这在我看来应该不是巧合。
其实,我对稀饭也有一个从讨厌到接受的过程。
老家人称“吃稀饭”,外省人叫“喝稀饭”或者“喝米汤”。“吃”意味着当饭,是主食,“喝”可能意味着佐餐,意义当然是不一样的。
在我小时候,因为生活贫困,老乡们早餐只能是稀饭就咸菜,有的人家甚至顿顿稀饭,只有生病或者在过生日与重要节日时才能吃上鸡蛋或咸鸭蛋。麦收后,偶尔也能吃上馒头、包子。
有一次我去县城玩,路过一家国营饭店,街面上空飘荡着肉包子、炸油条的香味,馋得我狠狠地长吸了几口气,胃里禁不住咕咕叫唤,那香气到现在还长存在我的记忆里。
读大学前,我特别反感早上吃稀饭,因为不扛饿,提供的能量远远不能支撑一个上午的消耗。
高中二年级时,我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有人说是用脑过度,其实不对。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大脑的使用率很低。主要原因是大脑消耗的氧气和营养相对于其他部位是巨大的,尽管大脑只占人体重量的2%,却要消耗高达20%的身体能量。
我之所以神经衰弱,蛋白质摄入太少、营养不良是主因。
上大学后,早上一般吃馒头、花卷,可以就汤,也可以就稀饭、咸菜,我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后者。因为早餐长期吃稀饭,我的胃经受不了带油的汤,一喝就反胃。
学生食堂也供应油条、豆浆,但限量,需要抢购,价格也贵一些,我只能偶尔解解馋。
成家以后,我有了孩子,父母从老家过来带孙子,从此定居徐州。父母喜欢早上吃稀饭,父亲尤其偏爱,可以顿顿吃。妻子在东北长大,虽然不习惯,为了老人,选择迁就,但要求每个人还要吃一个鸡蛋,再吃些包子、馅饼佐餐,儿子必须少吃稀饭、多喝牛奶。
经济条件好一些后,我们买房让父母单住,便很少吃稀饭了。鸡蛋、窝头与馅饼,红薯、南瓜与玉米,再加上牛奶、豆浆,渐渐成了早餐的主角。与大多数有孩子的家庭一样,我家的早餐越来越讲究营养均衡,追求低脂低糖,只有外出时才可以纵情享受各地的风味早餐。
2015年暑假,我在陕西勉县住了一夜。早晨起床散步,在一家人气颇旺的小吃店驻足,请店主推荐当地特色小吃,他建议我尝尝“菜豆腐节节”。
“菜豆腐节节”由豆花、短面条和点豆腐的汤组成,豆花有许多孔,嵌着一些切碎的蔬菜,带着异香热腾腾地扑鼻而来。
我尝了一小口汤,略有些酸味,感觉寡淡,没有盐,也没有任何调料。老板见我外行,说橱子里有各种小菜、特色辣椒酱与调料,就着吃才好。
我选了一些腌豆角、腌酸菜、腌萝卜、凉拌黄瓜及辣椒酱,外加一点葱花,装满一小碟端上桌,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吃起来。先吃一口小菜蘸辣椒酱,稍咀嚼后马上吃一块豆花或者几根面条,咸淡适中、酸脆爽滑的口感很快就让我欲罢不能。
我夸奖这种小吃风味独特,老板告诉我,豆花是采用当地的浆水点的,不用卤水,面条则是用小麦面粉与玉米粉按1:1的比例做成的,既养生,味道还好。
那天早晨的气温超过30℃,我吃得汗流浃背,但酣畅淋漓的感觉至今难忘。
2017年,岳父岳母定居铁岭后,我们每年都去这座辽北小城探望,早餐最爱吃一家老店制作的“火勺”。
“火勺”看起来像馅饼,但吃起来口感完全不一样。馅饼一般是烙制的,软糯多汁是其特点;“火勺”则是旺火烤制的,酥脆香醇是其身份认证。“火勺”很小,直径不过5厘米,厚度约1厘米,色泽金黄,层次清晰,外酥里嫩,香味扑鼻。
本地人吃“火勺”,喜欢就着羊杂汤,再配一些凉拌小菜。羊杂汤白,“火勺”金黄,小菜翠绿,仅靠颜值就能迷倒一众老饕。
今年10月下旬,我们一家人外出旅游,在安徽亳州老城住了一夜,旅店老板向我们推荐了一道特色美食“牛肉馍”。
当地人叫“馍”,其实是馅饼,馅料主要由红薯粉丝、黄牛肉末加葱、姜、蒜等调料和成。用不到一斤的面皮裹住约八斤的馅料,不仅考验面皮的韧性,更考验师傅的功力。师傅先将面剂子擀成一头大一头小的面皮,均匀地铺上一层厚厚的馅料,然后从大头向小头方向滚,揉成一个冬瓜形的饼坯后,扯住面皮将两侧封口,再用手掌将其摁压成圆形的生饼,在电饼铛里加豆油生煎,隔几分钟翻一次。
约30分钟后,牛肉馍蓬松熟透,师傅用两把菜刀将其取出来放到案板上,根据顾客的需要切开售卖。我目测牛肉馍直径约40厘米,厚约三四厘米,呈焦黄色,令人垂涎。
我们买了1斤半牛肉馍,再配三碗当地特色“妈糊汤”,坐下来享用。饼皮薄脆香酥,馅料醇厚软糯,那种复合的口感实在让人难以抗拒。美中不足的是稍有些油腻,当地人指点我们用豆腐皮卷着吃,果然封住了油腻。
虽然如今人们的早餐越来越丰富,但也有不少人仍坚持吃稀饭或喝粥。很多老人凌晨4点就起床熬营养粥,变着花样往稀饭里添加杂粮、红枣、桂圆、莲子、枸杞,或者黑木耳、胡萝卜、香菇、菜心、花生、皮蛋、瘦肉、香肠等,还有人添加虾仁、梭子蟹、墨鱼、蛤蜊等,做成鲜美的海鲜粥,令人垂涎欲滴,其营养价值与养眼程度远非当年充饥的稀饭可以相比。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雨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