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件参数竞争多年之后,软件和系统突然乘着AI大模型之风,成为当下手机厂商竞跑的新话题。
时值年末,各家厂商都在商用手机中一定程度落地了自研AI大模型相关能力。目前看,其应用场景相对一致:抠图/绘图、文本摘要/撰写、问答/语音助手等。
此外,随着更多具有整车厂背景的厂商推出旗下手机,“车机互联”成为另一个受关注的方向。这两大软件和生态方面的新动向,似乎将打开手机厂商在“软”实力上的竞赛空间。
“从手机创新角度分析,硬件端大约在2-3年前就基本形成趋势,如5G、折叠屏、影像升级等,随着华为强势回归,明年对其他手机厂商来说意味着将是一场防守战。会被华为‘吃’掉多少份额,是需要关心的。”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硬件端创新对消费者的留存率影响度不够,那么如何能做到像苹果一样,通过软件生态留存客户就成为另一个切口。由此可以看到,国产厂商选择了不同路径的自研系统、自研大模型,都是希望在明年争夺用户的战争中,对用户带来更多吸引力和留存。
当然现阶段来看,无论AI大模型还是手机与汽车交互,似乎都不是促成“换机”的决定性动因。这或许也意味着,后续的智能化、多模态交互可以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看点。
越来越多新机都开始具备一定AI大模型能力,当然受限于当前手机端的端侧算力和云端互联能力支持,目前呈现出的体验似乎并没有太大差别。
11月30日魅族发布会上,Flyme 10.5版本系统就引入了Flyme AI大模型,为智能语音助手Aicy升级。
“我认为大模型为硬件厂商带来的很大契机,是它提升了交互体验,增加了多模态交互。”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会后受访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只有人机交互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才会令硬件与众不同,很多技术方案的出现,往往都是为交互体验服务。
“所以我认为AI驱动的智能手机或是未来的新硬件形态,将会为消费电子、智能汽车带来快速迭代和进化的可能。因为如果不变化,同质化竞争会很难,只有整个交互发生根本性变化,你才有机会。所以我们会抓住AI大模型这一波浪潮,能去根本性改变和创造整个人机交互,尤其是魅族,Flyme有这个基因把每一次交互体验做得非常好。”他进一步指出。
近期新发布的Reno11系列中也提到,基于ColorOS 14端侧AI模型、自研AI加速平台与Reno11系列芯片平台,支持闪速抠图功能,可一键提取人物、动物、静物等多主体。
不过大模型的竞速目前只是一个初步落点,后续将打开的空间更值得期待。
钟晓磊对记者表示,目前各厂商对大模型的应用、研发、落地,还处在相对早期阶段,尚没有出现让消费者产生依赖的杀手级应用,同时当前还要考虑端侧和云端如何贯通以完善大模型能力部署。“如果到明年末有相关能跑在端侧的杀手级应用出现,可能会对手机消费和换机带来一定驱动力。因为端侧运行大模型对硬件算力要求较高,那么届时消费者就可能会考虑追求手机端更大的算力升级。”
因此短期看,AI大模型对手机市场的需求刺激相对有限,从中长期角度,厂商需要找到创新目标点。“短期大模型将逐步下沉到中高端手机市场,因为运行大模型对内存和算力有一定要求,需要NPU升级和偏高端的SoC主芯片,如果能很好平衡云端模型的计算和部署,将可以令更多用户受益。”他补充道。
除了大模型在软件端的变化,车机互联趋势引导下,以蔚来为代表具备整车厂背景的厂商,也在积极发布新机。
“蔚来宣布做手机,个人理解是为了更好构建其内容生态闭环,因为内容和服务的价值远高于硬件本身。”Counterpoint研究副总监齐英楠对记者分析,因此有车厂背景的公司进入手机市场,更多是基于内容服务生态考虑,把出行生态延伸到车上、车下的完整过程体验(如停车场定位导航等),而并没有很积极地指望单纯依靠硬件端实现盈利。现阶段这属于相对偏小众的品牌,因此短期不会打破高端手机市场既有格局。
“车厂做手机,理论上要克服很多硬件层面的难题,比如关键元器件定制化、影像研究等方面。手机看起来小,但是一个技术密度很高的产物,因此早期投入较大。”他续称,此外还需要从操作系统、加密芯片、云端等各方面投入,整体周期较长。
魅族是另一种案例。新成立的星纪魅族集团,背后有吉利集团的影子,但也有魅族多年沉淀的手机经验。魅族目前与吉利在车机打通方面有深度合作。
星纪魅族集团提出了“手机域”普及计划,并发布“手车互融”解决方案Flyme Link。其能在不改变原有车机系统的情况下,实现手机与车机无缝连接、生态共享和能力共享。手机连接汽车以后,就是汽车的零部件,可为汽车提供硬件和算力支持,实现应用流转、应用接力、快速链接、数据互通的可能性。
沈子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表示,车机互联必然会是手机面向高端市场竞争的一个支点。
“未来会有更多产品搭载Flyme Auto。同时,我们的无界智行开放平台,就是基于Flyme Auto的一个模块化平台,各家主机厂都可以去自研相关产品。我们的核心能力在于智能化、交互体验、FlymeOS、AI底座。基于此更好为汽车公司赋能,这是我们的初衷。”他指出。
本质上来说,硬件能决定一款产品的能力上限,但软件可以不断优化和打通智能化体验,软件能力对手机来说日益重要。
齐英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AI大模型被应用到手机端,并不会在短期内成为换机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将有利于换机人群的体验。“目前大模型在手机端的应用还没有改变传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场景,比如目前多用手机打游戏、看视频等习惯。”他认为,大模型植入已经对用户带来一定功能增益,比如文件摘要、电话助手等,但当前一代商用手机中还没看到大模型带来本质上颠覆性的体验变化,因此这尚难以成为缩短换机周期的必要条件。
“当前大模型主要是被放在旗舰机型上,因为能支持运行大模型的SoC主平台核心是两家厂商提供,需要主芯片提供算力支持。未来随着硬件能力持续下沉,大模型的应用也有望进一步下沉到更多机型中。”齐英楠指出。
但换个角度看,4G时代的主要杀手级应用是短视频为代表的流媒体类,这些已经充分应用到网络带宽。但到了5G时代,手机端没有出现明显的杀手级新兴应用。
“那么在特定时间点,移动生态会出现一定变化。这时候大模型出现了。”齐英楠分析道,既有移动生态大概有5年多时间没有出现太多创新,行业在等待新兴科技所可能带来的跃迁式变化,大模型的出现有望打开新机会点,因此无论是手机还是互联网厂商,都将积极挖掘其中价值。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骆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