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监护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提出了要求,多位专家表示,家庭是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网络素养的家庭教育方面,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水平。”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10岁以下网民和10至1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3.8%和13.9%,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作为网络原生代,使用网络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交流交往已成为未成年人拥有的重要技能。
从媒体调查看,游戏、音视频、社交和直播是青少年接触较多的网络平台,也是容易发生用网问题引发家庭亲子冲突的关键因素。现实中,不少家长采取没收手机、断网甚至更极端的方式,让孩子远离网络,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矛盾背后,是家长们对孩子上网安全的隐忧,尤其是担心孩子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多位家长反映,即便家庭氛围和谐,因网络引发的“亲子大战”也并不鲜见。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等数字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不只是未成年人,每个成年人都可能存在网络沉迷问题。未成年人对网络有天然的亲密感,自制力较弱、辨别能力不强,如果经常玩网游、收看短视频等,则更容易沉迷网络。有专家指出,从长远来看,“堵”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手段,要治本,教育的预防作用更为重要。除了学校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之外,家长也要提高网络素养,培养孩子健康上网的习惯。
有关方面在调研中发现:父母学历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越高;青少年与父母讨论网络内容的频率越高,网络素养水平越高;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程度越高,网络素养越高;父母干预上网活动越频繁,青少年网络素养越低……上述几个结论颇为有趣,实质上是告诉我们,父母发挥表率作用并提升网络素养水平,如管好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增强对网络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等,会在无形中给孩子作出示范,对孩子形成正向的引导。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有人曾提出“父母持证上岗”的建议,意在提醒家长要改变某些错误的教育观。保护孩子安全上网,也需父母“持证上岗”。现实中,除了一些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网络,采取“严防死守”的手段外,也不乏有家长对网络危害认识不足,对孩子玩网游、看直播采取放任态度。曾有孩子得意地说“我的账号是用我妈身份信息注册的”,这也折射出少数家长“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教育尴尬。
保护孩子安全上网,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随着越来越多家长重视亲子关系,“陪网”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即家长陪同孩子一起上网,给孩子推荐健康网站或游戏,这值得提倡。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对家长的网络使用能力加以教育引导,如通过社区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提升家长网络素养水平,使其拥有正确管理和指导孩子上网的能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