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供应链企业迎融资新渠道新方式

曾刚2023-11-30 15:04

曾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具体来看,“民营经济25条”有哪些亮点措施与新提法?这些举措在当前时点推出释放了哪些信号,又将如何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围绕上述话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接受了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

曾刚认为,从内容来看,“民营经济25条”具备以下三大亮点:一是全面、系统,对涉及到的三条主要融资渠道、以及民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需要的主要金融服务都提了相应的要求;二是总量和结构相结合;三是满足短期需要和长期体制机制建设相结合。同时,“民营经济25条”强调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该举措的推出也为未来金融如何更好服务民营企业提供了根本性、系统性的依据。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曾刚


为金融如何更好服务民营企业提供根本性、系统性的依据


提问:日前,央行等八部门围绕七个部分发布“金融25条”以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您看来,当前时点推出“金融25条”释放了哪些信号?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从内容来看,有哪些亮点措施与新提法?

曾刚:原则上来讲,“民营经济25条”是落实二十大报告的精神,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那么更好地去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我认为“民营经济25条”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是它比较全面、系统,因为它对涉及到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权市场这三条主要融资渠道都提了相应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对民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需要的主要金融服务,包括民营企业涉及到的一些进出口方面的跨境需求等都做了相应的安排。

第二个是“民营经济25条”在总量和结构上都提了很具体的要求,也提了一些具体的办法,所以“民营经济25条”有很多措施会比较“实”。首先在总量上,第一次在银行的信贷投入方面明确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的占比,同时也对金融机构提出要求,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要提高,现在“民营经济25条”从总量上要求占比的提高与以往监管的引导方向如出一辙,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上升,意味着其贷款增速要高于平均贷款增速。

所以从总量上对银行提出要求,预计后续会转化成监管的一些具体要求和标准,当然要达到这一点,监管也得引导银行内部自身做一些调整,同时要在考核激励中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的考核权重。除此之外,在结构层面上,还要根据不同的民营企业的需求特征,去制定更适合这些企业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个是满足短期需要和长期体制机制建设相结合。有些短期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比如现在民营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的流动性压力,民营企业的流动性需求是当务之急,所以在“民营经济25条”也特别提到了一些,比如要求银行做好资金接续的工作,特别是要保持信贷债券等重点渠道的稳定,要合理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我想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对短期内的应急需求进行了回应。

从长远看,在制度层面上,我们还需要一些体制机制上的完善,来保证类似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得到到根本性的改善,所以“民营经济25条”提到了很多体制机制的建设,包括在在银行机构层面上的内部要求,即刚才提到的提高考核力度的要求,同时要构建一些特殊的组织架构等,在债券市场上,我们也提到了要进一步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拓宽各种工具的渠道以及优化其注册机制,以便其未来的发行便利性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要让金融机构和市场更好服务与支持民营企业的话,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激励,那么也提到了强化政策激励,包括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财政奖补和保险保障,以及拓宽银行业金融机构渠道,特别是支持民营企业力度比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允许其优先支持发展各类资本工具。

这些长期机制的建设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服务支持民营企业的积极性,特别是上述提到的最后一个拓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当中提到的支持民营企业力度比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有一些中小银行特别是民营银行,它实际上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占比很高,但这些民营银行现在确实面临融资渠道,特别是资本金补充渠道不足的这种困境。

因此,“民营经济25条”的推出,一方面对这些银行机构进一步发挥它们服务支持民营企业的作用有很大好处,另一方面对这些民营银行本身也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综上来看,“民营经济25条”内容是非常系统的,它强调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也为未来金融如何更好服务民营企业提供了根本性、系统性的依据。

脱核意味着产业链的金融可以不依靠核心企业信用 


提问:对于制造业等领域中小民营企业而言,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彼此依存度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最新发布的“民营经济25条”明确,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如何理解供应链脱核模式?这对银行机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能够解决中小企业哪些融资难点痛点?

曾刚:过去发展很多年间,沿着供应链金融,像早年是以核心企业信用把它拓展到上下游企业作为一种产业金融服务核心企业的模式。但后来我们逐步开始沿着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拓展,这样一方面更好地促进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相当于通过产业链,银行实现了中小微企业的批量式开发,同时通过更好地服务这些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对稳定整个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核心企业竞争力都能带来很大好处。

现在很多产业政策沿着产业链来展开,稳链强链,提高产业链的安全等,都围绕整个产业链视角来展开,在此背景下,沿着产业链展开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这个发展过程当中,要更好地对小微企业进行服务,未来是需要进一步的“脱核”。

所谓“脱核”,实际上并不是说产业链上这个核心企业不重要,这条产业链依然是围绕核心企业展开的,只不过产业链的金融可以不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而更多地依靠在这条产业链上或者供应链上产生的各种交易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物流和信息流等来作为放款或者风险评估的依据,这样的话,我们当然就不需要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了。

沿着这种交易流和物流,我们就能把我们的金融服务扩展到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上去,其实过去银行也是这么做的,下一步也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银行构建这种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平台,要渗透到产业链当中去,这就意味着银行和这种核心企业,或者整个产业链,需要去搭建相应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服务的场景金融,在这些场景当中,交易发生的时候数据能及时产生,由此基于信息数据的各种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也可以得以产生,其中数字化的手段和技术的应用是关键,这个会涉及到很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平台。遇到很多供应链工具的应用,比如说票据等的应用,但是核心还是要构建产业数字金融,特别是沿着产业链供应链搭建中,产业数字金融的场景和平台是这个领域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为跨境电商背后的外贸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


提问:此次“民营经济25条”同样明确了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在业内看来,跨境电商板块的企业有望迎来更大红利。对此您怎么看?

曾刚:原则上来讲,这个倒不是对跨境电商有什么好处,跨境电商背后还是一个个中小微企业,所以我认为,“民营经济25条”对中小微企业还是会存在很大的好处。过去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作为个体工商户,其进出的金额还是比较大的,可能超过了日常对个人信用卡、银行卡管理的账户的5万美元的额度。但作为企业,这个额度恐怕就小了,但是我们有很多企业又是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存在,即以个人为载体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的管理与其产业形态可能就有点不匹配。

在这种背景下,适当地根据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一些特点,去便利其跨境资金的支出和使用,为更便利他们的贸易提供一些支持,同时因为贸易过程当中会产生外汇的收支,在此过程中汇率的波动也会产生相应的风险,而一些中小企业是缺乏这些风险管理的能力,甚至缺乏意识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也需要金融机构去提供相应的避险的工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汇率风险管理的一些服务体系。

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民营经济25条”能够为这些众多跨境电商背后的外贸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为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也为更好地促进中国实现更高质量的国际循环创造更好的条件。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曾刚】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