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温已经零下的寒风中,一只鹅腿引爆了北京大学生们的热情——近日,一位“鹅腿阿姨”让北大、清华和人大的学生们疯狂争抢,甚至闹上了微博热搜。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鹅腿阿姨陈女士与丈夫梁先生自2001年从老家江苏连云港来到北京,陆续在工地附近卖盒饭,在北大校园里卖水果。2018年,他们开始在北大西南门外卖烧烤,不久后开始出售烤鹅腿。梁先生称,走红后有人想合作被他拒绝,他们只想简单地做小买卖。
被高校学生争抢的鹅腿是烤制而成,分为辣和不辣的口味,每只售价16元。通常由这位阿姨在微信群中发布订购信息,然后晚上来到高校附近售卖。
由于阿姨近期将主营阵地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转移到了清华大学,惹来人大和北大学生纷纷破防“两年的时光终究还是错付了”。
“@所有人,资源有限,没收款的同学今晚没有鹅腿了。”“对不起,资源有限,这段时间都没有,我都没时间回复你们。”看到北大和人大鹅腿微信群中发出这样的消息,学生们再也承受不住,纷纷刷屏哀嚎一片:“阿姨没有你我们怎么活啊”“曾经有一份真诚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阿姨你不要走好不好,我还没有吃够鹅腿呢,不要被隔壁同学骗走了,我们对阿姨才是真爱啊”。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对方正在输入……@fddbhfcx
而接下来鹅腿阿姨出现在校门口的时间,总有大批学生冒着寒风排队等待,并纷纷在网络上奔走相告“让无数北清人大学子魂牵梦萦的女神鹅腿阿姨来啦!”
面对学生们对于烤鹅腿的热情,高校方面也做出反应。比如人大在11月27日表示“自主研发烤鹅腿”即日起上市,每天下午16:30在北区食堂3层开始售卖,每天暂定限量500只,分为蜜汁、麻辣和原味3种口味。
图片来源:小红书@中国人民大学
一只烤鹅腿引发的高校大学生“大战”之所以会成为热门事件,很大程度上是社交网络传播带来的狂欢。
在许多被大众争抢的爆款中,似乎不难发现这样的特征——它们价格不高对于普通人来说消费得起,又有足够的特性戳中人群喜好,同时还有一定稀缺性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从而带来话题性。比如几年前星巴克被争抢的“猫爪杯”、优衣库的联名款UT、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甚至网红店引发人们排队的一杯奶茶或者一块蛋糕。
“越买不到就越想买”——很多人这样解释抢购的原因。
如果说上述产品成为爆款有成熟品牌营销得当的因素,那么这次鹅腿阿姨的走红,似乎是个由年轻人掀起网络狂欢的意外。
社交媒体传播带来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担心错过)”心态,是由线上热议转化为线下抢购跟风现象的关键原因。而鹅腿阿姨被北京高校学生争抢能成为大众传播热门事件,则戳中一些自带流量的因素,比如能引发好奇心的美食、高校之间的“相爱相杀”、足够有戏剧性的网红小贩“创业史”等等。
在好奇鹅腿到底有多好吃之余,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的还有大学生们的各种玩梗。
比如“不是北大去不起,而是清华更有性价比。曾经我每日叫卖你是爱答不理,如今我转移阵地你高攀不起”“ 美国著名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经说过,假如我军战时的粮草是阿姨的鹅腿,那么敌方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让我方兵粮寸断”……
面对鹅腿阿姨引发的高校争夺战,有人表示“现代版二桃杀三士,只需要一个鹅腿”;而思考阿姨如此火爆的生意时,不少学生感叹“读博不如卖鹅腿”“又怕阿姨过得苦,又怕阿姨开路虎”。
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衡量,鹅腿阿姨经营成功的一个最大秘诀,就是搭上了私域流量的时髦快车。
鹅腿阿姨通过建微信群的方式成功锁定了消费群体。根据不完全统计,清华的鹅腿群至少有8个,人大的群则有至少17个,每个群人数在500左右,整个客群数量已经十分可观。
这种做法与疫情期间的校园封闭式管理有关,自此更多的餐饮商家开始通过微信群与学生建立联系,形成稳定的复购。
而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美食想要通过口碑拓展市场相对容易,只要口味够好,微信群会以班级、宿舍楼栋为单位迅速扩张。而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市容治理后,北京高校周边的餐饮摊贩已经所剩无几,餐饮业态也处于竞争不太激烈的状况中,因此客源稳定。
当然对于这位鹅腿阿姨来说,“私域流量池”“用户运营”“营销转化”这样的互联网黑话她未必懂,“我不太会用手机,很多群都是学生帮我建的。”在北京晚报的采访中她如是说,并向记者展示手机中几十个翻不到底的微信群。
但在足够有口碑的产品和社交网络的助推下,她抓住了时代的红利。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