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黑五”大促的海量订单压向了物流端。11月27日,多位物流商、电商商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年末3C小家电、服饰等产品需求高涨,跨境电商开打低价战也挑起了物流在价格上卷入厮杀。大促履约波动、仓储滞留等问题表象下,是物流商话语权缺失、资源分散以及回报周期漫长等各类痛点。企业打造完善稳定跨境供应链能力,依旧任重而道远。
物流压力突增
和“双11”一样,每年的“黑五”于国内外贸商家而言都是一场硬仗,物流资源也变得紧俏起来。据一位跨境物流的服务商透露,因为亚马逊的“黑五”促销等影响电商货量激增,航空运力资源有所减少,价格还会持续上涨。
跨境物流企业递四方副总裁戴彬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年末的3C品类和服装类的消费需求通常会有显著的增长。诸如扫地机器人等3C小家电末端需求量平均增加40.68%,平台服装类需求量月均增幅可达50.96%。
一组来自美国电商研究机构Adobe的数据显示,“黑五”当天,美国用户在网上花费了创纪录的98亿美元,较去年增长7.5%,最畅销的品类是电视机、智能手表和音响设备等电子产品,以及玩具和游戏等。
电商订单量进入高峰期,意味着物流商的压力会陡然上升。例如3C小家电的退换货概率大,售后要求高,而服装的SKU众多,仓储压力大。不止如此,商家的销售预判若是和实际销售出入较大,滞留在海外仓的货物将造成不小的物流成本。
对于商家担忧的不确定性,百世国际跨境业务总经理吴林浩认为主要是物流链路环节多、时效差、周期长,最终导致商家供应链出现波动。通常而言,国内电商物流履约2-3天即可完成,而跨境物流需要15-30天履约。先发的货反而晚到等不规律的到仓情况,也会给国内集货仓造成库容压力。
今年10月和11月,百世在义乌和广州分别启用两个新建的集货仓。吴林浩指出,百世国际已提前锁定旺季期间的海运班次与舱位,确保运力可应对高峰流量。
巨头“卷”低价履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线上消费追求性价比的趋势也席卷了海外市场。作为一个从事跨境行业六年的老玩家,丁波(化名)承认,今年成了“赚钱最难的一年”。
据丁波讲述,今年他和国内合作的工厂负责人轮番开会,商讨“黑五”的生产计划:要强调性价比,不要强调品牌;要卖商品,不要混流量。要是按照往年,丁波只需要打一个爆品,“黑五”就能卖爆,但今年爆品逻辑已经不再好用。无论是平台渠道成本还是用户获取成本和转化效率,都存在明显变化。
过去在亚马逊等平台,丁波自家单品价格在500美元以上的美容仪、肩颈按摩仪器都是爆款,但如今这些产品几乎都已经无人问津。反倒是假发、假睫毛、美甲贴片这些低客单价的订单不太受影响。“我们基本上主做的是毛利在25%-60%之间的日用品,但其实加上跨境的物流和人工成本,净利润也会在20%以下。”
在低价环境里,商家也更为在意成本问题。一位销售日用品的跨境商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过去两年物流受疫情影响严重,成本高企,到了今年,欧美市场消费更理性,平台主打低价,公司决定选择海运快船来降低物流成本。
浙商证券分析报告显示,在抽样单品中,TEMU价格低于Shein 30%以上,家居百货部分标品配件价格甚至只有亚马逊的一半。据“AI跨境”生态链联合创始人钱大柱透露,大部分商家在TEMU上都是靠自己给自己“砍一刀”来获取订单。相比传统的货架电商,平台会通过竞价等方式进行流量分拨,在TEMU和Tik Tok上经营的利润明显要少很多。
因此,当越来越多商家设法在物流环节省出钱,今年“黑五”前,国内头部物流企业如顺丰、菜鸟、京东物流均向跨境市场释放价格优惠、物流时效更短等信号,来吸引外贸商家下单。据了解,顺丰在近日针对使用亚马逊线上“购买配送”的卖家推出晚到必赔服务,卖家还能享受中国发至美国流向9折运费优惠。而速卖通菜鸟跨境优选仓的备货量在“黑五”前同比去年涨了近9倍,货物主要送往“全球5日达”服务覆盖的国家,商家可选择“5美元10日达”“2美元20日达”等分层产品。
同时,Tik Tok、TEMU、速卖通等平台也通过全托管、补贴等方式来解决商家对物流的顾虑。商家只需要把货物送往国内的指定仓库,后续的转运、配送由平台负责。
平衡投入与产出
物流企业“卷”价格是为在有限的盘子里抢更多订单,也侧面印证了国内跨境物流行业依旧是一个品牌众多、竞争分散的市场。据运联《2022-2023跨境电商物流行业洞察白皮书》统计,营收超过100亿元的跨境物流企业有3家,营收在20亿-100亿元的有7家,还有24家企业的营收在10亿-20亿元。
运联认为,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业态,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上下游主体手里,其弱势地位直接表现为行业持续的同质化竞争。同时,物流商在国内节点位置设置往往兼顾卖家集群及出货口岸区位的结果,而非基于辐射式网络走货路由优化的考量,因此很难形成网络效应。在目的地国家,也会依赖当地的派送网络。
可以看到,为了承接和拓展跨境电商业务,菜鸟、京东物流等头部企业在近年来不断投入海外仓、转运枢纽等建设,在诸多国家地区搭建自营网络,提升对资源的把控力。比如京东物流基于在北美运营的多个海外仓、协同仓,自营卡车运输服务覆盖美国90%以上区域,北美全境可实现最快2-3日达。
然而,这些投入既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足够的订单规模。戴彬以海外仓运营向北京商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企业主要的压力来自于仓容与成本控制层面。每个海外仓的市场情况、业务量,还有设备、人力、物料等运营成本都决定了海外仓的投资回报周期。”他指出,如果新仓3个月内能稳定在70%左右的库容利用率,且能维持健康毛利水平,也需要三至五年左右收回成本,这对于企业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压力。
眼下,国内供应链发展到今天,物流和仓储部分已经可以做到承接商家的个性化需求,但海外的供应链模式发展还需要时间。为了加速竞争,头部物流商主要依靠自家电商的天然“捆绑”关系出海,菜鸟、京东物流就是典型代表。而SHEIN、TEMU等则是通过撬动第三方物流来扩大服务网络。
同时,国内物流企业还在具体环节上以自动化投入提升效率。戴彬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为了提高供应链效率,递四方在自动分拣设备的研发上进一步加码,投入的自动智能码垛系统能够针对变形鼓包纸箱实现单机械臂、多垛口、多渠道的无人化智能码垛,相较人工码垛效率可提升4倍的同时,也能将人工码垛时将纸箱放错栈板的差错率降低至0.01%。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何倩 乔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