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网络厕所”喧哗与消解

钟雨欣2023-11-29 08:23

“大家好!这里是XX厕,欢迎来建设,祝宝宝们如厕愉快!”

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亚文化小圈子“网络厕所”走入公众视野。21记者了解到,“网络厕所”又叫“厕所号”,匿名性是其显著特征,在二次元、追星族、游戏圈中较为流行,网友可以通过后台向该账号发送私信进行投稿,账号所有者再将投稿以匿名形式发出。 

“网络厕所”用户往往年龄较小,多为“05后”的未成年人,常被称为“厕友”或“厕妹”,互相称呼“宝宝”,熟练使用各种谐音梗、缩写等网络黑话,并以此筑起高高的围墙,将圈外人拒之门外,同时躲避平台的关键词审查过滤机制。

自我修筑的高墙之内,戏谑的、激烈的、悲伤的语言交织放大,回声响亮。

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重拳出击,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集中整治7类突出问题,“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位于首位。

“认真你就输了”

学者巴赫金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两种生活,一种是我们所处的日常,另一种则是狂欢式的生活,后者是脱离常规、脱离界限的。

走入“厕所”,狂欢每天都在发生,“挂厕”(指当事人照片、行为或言论被网友投稿)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网络厕所”往往有特定的主题,数量庞大且分散性强,如果以讨论对象来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二次元厕”主要讨论各类作品中的虚构角色,“2.5次元厕”主要关注明星等公众人物,“三次元厕”则聚焦生活中的普通人。 

喜欢某韩国偶像组合的班班(化名)曾短暂关注过饭圈的“厕所号”,她告诉21记者,这些“厕所”覆盖的主题极广,包括明星、周边玩偶小卡、同人创作等等。此外,也有不限于特定明星,仅限主题的投稿,如“脱粉”、“丑人”等。

“基本上,只要有受众,就会有相应的bot建立。”班班说。她还提到,这两年,为了规避平台审查,不少“厕所号”纷纷从原本具有辨识度的“XXXbot”改名成系统难以识别的昵称,原先基本通用的“【投稿】+XXXX”格式也进行了更改,将“投稿”换成其他的词语,如“偷糕”等。

“顾名思义,‘厕所’发布的内容往往是阴暗负面的。为了避免被发现,不少账号会使用特殊手段‘防搜’,比如在微博简介里写上平台限流词。”班班说。 

在她的指引下,记者尝试直接在微博搜索“重生之XXX”“国泥XXX”等bot账号,均显示未找到相关结果。而当记者通过其他方式进入账号主页时,发现它们的简介中都写到了“镇魂”(曾被下架整改的一部网剧),以达到“防搜”效果。

高墙树立之后,“厕所”又是如何吸引同好的?班班向记者谈到了自己关注“厕所”的契机。2021年底,她开始追星后不久,便通过微博的“关注推荐”机制发现并关注了相应组合的隔空喊话bot。

“当时已经使用微博11年了,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账号。粉丝们向bot投稿,交流关于明星的看法,其中多是各种有趣的玩笑与调侃,这也是我最初关注bot账号的原因。”班班说。

据了解,这类bot中的投稿往往会采用谐音、字母缩写等形式,代替明星原名与敏感词。如果是容易引起争吵的投稿,还会以“仅粉丝可见”的方式发布。这样一来,既能防止这些投稿被明星粉丝通过微博搜索功能发现,从而引起互撕,也增强了bot的隐蔽性,提高圈外人员的准入门槛。

不久后,班班发现“厕所”里不友好的投稿内容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明里暗里贬低偶像组合里的某位成员意图引战(常被称为“点炮”),而这位成员的粉丝就会在评论区攻击投稿者进行回击。

“起初,我对这种不友好的投稿感到愤怒和不解,追星何必对组合里的其他成员进行辱骂呢?更何况许多的辱骂几乎没有依据,更多像是无端的指责、臆想,甚至造谣。”然而,当班班对这类投稿表达不满后,随即被贴上了“敏感玻璃心”“萌萌人”(指开不起玩笑的人)的标签并遭到排斥。

关注欧美娱乐圈同人创作的小反(化名)曾经会偶尔浏览“欧美厕”,她用了一个关键词来形容“厕所”氛围——阴阳怪气。

“哪怕能实事求是地说出演员的问题也好,但实际上不是的,辱骂演员的大有人在。几乎没有人会正常讨论,来来去去都是那些黑话。”小反表示,自己因为受不了这种氛围而选择了退出。

21记者调查发现,“厕所”用户善于用黑话、暗语来表达挖苦和嘲讽,并以这套规则来筛选所谓的圈内人,从而达到某种群体团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情景下,矛盾和冲突也容易被放大和激化,逐步消解群体理性。

比如,当你对“厕所”里的某些内容有异议时,对方可能会直接扔来一句“wflbb”(我服了宝宝),或者“铁暗恋”(你铁定是暗恋我)来表达讥笑。

(小反用“嗑CP”场景向记者解释黑话“铁暗恋”)

戾气和恶意就这样被包装为看似毫无杀伤力的语句,在“厕所”中流转,而被攻击方往往难以应对。“‘厕所’是一个很难讲道理的地方,‘厕妹’常说,认真你就输了。”小反说。

圈内“排除异己”的手段并不仅限于此。班班告诉21记者,多个bot账号会不定期地开展“清萌计划”,通过发丑图的形式刺激“开不起玩笑”的“萌萌人”,从而达到驱赶、清理的效果。这类“厕所”的氛围与饭圈中盛行的“辱追”(辱骂式追星)风气有关,部分粉丝开始抵制“溺爱”,毫无顾忌地辱骂明星。

“现在我已经不关注那些bot了,追星原本是为了获得快乐,但这些负面的言论反而给我带来了困扰。”班班说,取消关注的时候她在想:“以前那个没有‘辱追’、没有‘厕所’的时候,追星是什么样的呢?”

伤心的角落

一位愿意对女儿倾注所有爱的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稀奇,但在原生家庭主题bot账号(又称“原生厕”)中,足以激起涟漪——“这一刻我像一只阴暗的老鼠渴望光明。”某位网友在匿名投稿中如是表达自己的羡慕之情。

在上述投稿的评论区,也有不少网友留言:“好想要这样的妈妈。”

在“原生厕”中,爸爸、妈妈有另一种更常用的替代称呼:“豹豹”和“猫猫”。这两个乍看之下十分可爱的叠词,却和青少年的伤痛紧密相连。吵架离异的父母、酗酒的父亲、偏爱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在“厕所”中,青少年们小范围地展示伤口,试图获取安慰。

上进焦虑、颜值焦虑和社交焦虑也是“厕所”里的重要议题,甚至有专门的“自卑厕”“焦虑厕”“友谊厕”。与以作品、明星偶像等为主题聚集同好的“厕所”不同,这类“厕所”的主题是“吐黑泥”,即互相倾诉负面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吐黑泥厕所”的评论区中,“流泪”和“拥抱”的表情出现频率尤其高。在这里,不难发现许多“伤心的集合”。

“所有人都讨厌我。”21记者随机点开一则匿名投稿,下方的18条评论全是同样的数字,对应着这则投稿的编号——在“厕所文化”中,每则投稿都有一个数字编号,而在评论区中重复这个数字,即意味着对该投稿内容产生共鸣。

“网络厕所”用户年龄较小,剥开“厕友”“厕妹”情绪发泄的表面,更深层次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需要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调整。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女生相对男生有更高的抑郁、孤独得分。

“青少年的确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告诉21记者,“我们在多次调查中发现,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出现情绪问题的高危阶段,常见的表现有抑郁、焦虑、缺乏希望感、对未来迷茫、自我接纳低等等。这个阶段他们面临更多成长压力、学习压力,与青春期的问题叠加起来,难以形成较好的自我同一性,各种烦恼和困惑成为青少年成长中不能承受之重。”

在孙宏艳看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往往是生活问题的反映,比如亲子关系、学业压力、同伴关系、生活方式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家庭和学校要早发现早预防,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多方面去综合引导,这样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

孙宏艳还强调,为青少年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树洞”非常重要。“如果在线下有同伴互助的团体,有青少年可以随时求助的心理咨询医生,有随时可以倾诉烦恼的家长和老师;在线上有正能量的‘网红’引领,有能带动青少年一起讨论不良情绪化解方法的社区,也许对青少年缓解情绪问题更有帮助。”

拆厕之路

潮湿阴暗的“网络厕所”,正在成为网暴滋生的土壤。去年7月,中国香港一名18岁女生依奈(网名)从高楼开着直播一跃而下,当场身亡。据媒体报道,依奈生前曾遭“网络厕所”恶毒攻击,仅仅因为她说游戏打不到前几名就自杀却没有真的自杀。甚至有截图显示,依奈坠楼后,有匿名网友在群聊中发“开香槟大笑”的表情包。

21记者了解到,依奈家属准备起诉网暴者及社交平台,曾代理过“粉色头发女生遭网暴”一案的浙江楷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晓航律师,免费为依奈家属代理此案。

“部分bot账号一开始可能只是为了营造互联网友好幽默的氛围,初衷是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一种新颖的放松途径,但随之发展,一些账号内容逐步走向消极、偏激,慢慢演变成‘网络厕所’。”金晓航表示。

他进一步补充,部分账号为了获取流量,故意拉踩引发骂战,而“厕友”们因“匿名隐身”的特性而享受着“畅言”的快感,想用激烈的攻击性言语获得关注,得到心理上的认同感,这已经超出了合理、文明用网的范围,危害不容小觑。

金晓航指出,“网络厕所”为网友提供了一个“发泄情绪”的匿名空间,但挂人、诅咒谩骂等行为本质上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严重的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行为人应当按照“民法典”去承担侵权责任,严重的话还可能涉及刑法及其司法解释,承担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刑事责任。

同时,金晓航直言,“网络厕所”发生的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对于平台在内的相关侵权者主体很难作出准确认定。“一方面,因为投稿的匿名性,侵权者的身份难以认定。另一方面,某些网友在‘网络厕所’中使用谐音、拼音缩写、暗语等表达方式来掩饰其侵权或者网暴行为,这些类似的加密对话常人难以理解,又规避了社交平台的审核机制,不易被认定为内容侵权。”

维权难的问题同样体现在依奈案件中。“依奈的网暴案件,因为涉及的平台较多,侵权者较多,同时对于之前的评论只有截图保存,无法进行公证。目前案件已经提交起诉材料到法院了,但还没正式立案。”金晓航透露。

“网络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监管部门重视。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集中整治7类突出问题,“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位于首位。

中央网信办要求,从严查处违规账号、群组、贴吧。深入排查高风险账号、群组,坚决取缔以“网络厕所”“开盒挂人”“拉踩引战”等为主题的账号、群组。同时,从严查处违规功能设置。禁止通过“相关推荐”“TA关注”“可能感兴趣的人”等功能向用户推送“网络厕所”类账号。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也提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网络社区版块、网络群组的管理,不得在词条、话题、超话、群组、贴吧等环节集纳网络暴力信息,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

“对于网络平台来说,需要加大监督力度,及早干预,进一步落实网络实名制,对网络用户的身份信息做好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同时,平台需要加大审核力度,根据‘网络厕所’的发展不断优化完善敏感词处理系统,让违规内容无法发布。此外,平台还应建立针对‘网络厕所’的专门举报通道,完善管理机制。”金晓航建议。 

21记者了解到,已有平台开始行动。9月19日,百度发布关于近期“网络厕所”问题的治理公告,9月份以来百度共清理匿名投稿、隔空喊话、攻击谩骂等“网络厕所”相关有害信息10357条,封禁“ST紫晶”“CHUBBH”“南墓yt的老公”等违规账号189个。

11月21日,微博、腾讯、快手等纷纷发布相关治理公告。据“微博管理员”,微博严格按照“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要求,围绕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开展全面治理工作。其中包括集中整治 “网络厕所”账号,通过策略识别及人工监看,关闭@丑人究竟是谁在夸 、@薯条受益者联盟 等“网络厕所”账号27个。同时,针对恶意“开盒”“挂人”的违规行为,站方将于近期上线“挂人引战”投诉入口以加强治理。

腾讯公司表示,重点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加强榜单、话题、推荐、评论、私信等环节管理,并根据平台巡查和用户举报线索,从严从重打击恶意攻击谩骂、挑起群体对立、宣泄极端情绪等突出问题,从重打击处罚了一批违规账号、群组。其中,针对“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封停违规群组137个、清空资料违规账号73个,下架小程序9个。

快手公告称,专项开展以来,删除“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相关违规内容1291条,关闭账号23个,无限期禁言账号11个,梯度禁言账号74个。

“‘网络厕所’需要多方共治,除了学校、家庭等方面给青少年正确引导、疏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之外,还需要平台方通过技术手段来维护网络清朗空间,尤其是要加强网络暴力擦边球行为的界定,通过完善算法、畅通举报渠道等方式及时遏制不良行为。”孙宏艳还强调,互联网平台不能只做“关停”的动作,还要从正面出发,营造积极、健康、绿色的网络文化,对正能量的网络内容给予适当的流量倾斜。

“要相信绝大多数青少年是善良与正直的,应善于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他们去参与创造健康的网络文化。”孙宏艳说。

21记者注意到,部分圈子内部的土壤已开始松动。今年8月,K-POP圈内53个应援站联合呼吁停止“厕文化”,他们指出,“厕”中极多的误导性舆论,对未成年人粉丝群体的成长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厕”中恶意造谣传播爱豆(指偶像),导致了有些心智不成熟的粉丝之间相关攀比竞争、容貌焦虑、三观不正、精神抑郁……

“请全力抵制‘厕’‘bot’‘辱骂式’追星!”这些应援站写道,“请珍视各自所爱,如诗篇一般,用爱意传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钟雨欣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钟雨欣】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