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伟/文 今天是2023年11月28日,距离2024年台湾大选(2024年1月13日)还有45天。
自11月24日非绿阵营整合失败,台湾大选出现三组参选人之后,5天来,蓝白双方的表现耐人寻味,有点藕断丝连、希望再续前缘的味道。
柯文哲公开呼应了外界的提议,认为“蓝白合”虽然失败了,但可以向“蓝白和”的方向努力。
27日,柯文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算没有“蓝白合”,还是要“蓝白和”,可互相帮忙的地方,还是要互相帮忙,只是每个政党还是有其主体性。
柯文哲甚至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他说,区域“立委”选举方面,他计算过,有十几席是属于“伯仲之间”。这十几席“立委”,需要柯文哲帮忙(国民党候选人)才会赢。柯文哲提醒国民党,要想清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
柯文哲的这个建议,对国民党而言,应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目前的形势分析,此次台湾大选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中,将民进党的“立法院”席次打到半数以下,实现的可能性最大。如果民进党“立法院”席次不过半,就是三党皆不过半(国民党和民众党都不可能单独过半),这样一来,蓝白在“立法院”联手,就能对当局的执政形成有效的制衡。
问题是,此前国民党已经下达了禁令,不允许柯文哲为本党的“立委”参选人站台。如果国民党解除禁令,不但是朝令夕改,而且柯文哲也有可能借助为国民党“立委”参选人站台的机会,为自己的台湾领导人大选拉票。
柯文哲大概就是这么想的,从“立委”合作开始,操作非绿阵营的弃保,让选民放弃侯友宜,投自己的票。
无独有偶,蓝营方面的心思,和柯文哲一样,既想和对方成为队友(下架民进党),又视对方为对手(意图独占鳌头)。
蓝营媒体《中国时报》在蓝白合关键时刻曾以社论的方式对柯文哲口出恶言,今天又以社论的方式对柯文哲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今天的《中国时报》发表题为“侯康配翻转台湾的最后一里工程”的社论,表示台湾的选民以40岁为一道分界线,40岁以下的年轻族群,支持柯文哲的居多;40岁以上的壮银世代,支持侯友宜的居多。“如何弭平进而争取跨世代支持,其实就是在野候选人在不到50天的选战里下架民进党、翻转台湾的关键。”
社论分析:“要争取年轻族群,就必须理解柯文哲崛起,以及青年世代对蓝绿治理台湾20多年,却造成一整个新世代失落,对未来感到无望的愤怒。”
社论为国民党支招:“泛蓝凝聚之后,就必须针对青年世代关注的居住正义、财政纪律、交通安全、司法改革等议题,进行重点着墨,不只是从政策面,而要从价值面来争取年轻族群。”
另一家蓝营媒体《联合报》也以社论的方式,呼吁“蓝白和”。
昨天的《联合报》发表题为“政党轮替不放弃,只是任务更艰巨”的社论,表示此次台湾大选如果要达成政党轮替的目标,可能在三种情境下达成:一是压低赖萧配得票率,让侯康配或柯盈配胜出;二是集中非绿选票,也就是产生弃保效应,选票集中侯康配或柯盈配;三是赖萧配勉强获胜,“立委”却惨败,且国民党席次过半,或蓝白联合过半,在野阵营有较大能量制衡行政当局。
社论认为,无论上述三种情境是否可能,可断言都不会在蓝白自相残杀下发生。一旦蓝白恶性竞争,就只会令民众感到厌恶。如此,不仅侯康配、柯盈配都只是争第二,“立委”选情亦将受累。
现在的情况是,“蓝白合”失败刚过去5天,双方虽余怨未消,但都没有恶言相向。
双方都在互相试探。
“蓝白合”往矣,2.0版的“蓝白和”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