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社会中,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已经贯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教育有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但目前我国科学教育总体还比较薄弱,在校园主阵地之外,青少年编程在课程、师资、资源统筹方面有一定基础,有望成为牵引校外科学教育发展的领头羊。
近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一众青少年编程机构担任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还共同发布《中小学生编程类校外培训行为指引》,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中率先对培训目标、内容、实施等作出全面规定。
青少年编程市场也进入活跃期。近日,作业帮编程正式宣布全面升级,引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采用“TAD”(Teacher+AI+Data)闭环服务模式,搭载图形化、Python、C++三项体系课程,覆盖6-16岁学龄段。
之所以认为青少年编程是校外科学教育领头羊,是因为其有望在三大方面为科学教育发展提供示范。
形成学校教育有益补充
优化教育生态,建设校内外多元主体联动育人机制。
2023年5月,教育部联合十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形成学校教育有益补充。
义务教育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标已经为信息科技教育留出一席之地。但在很多地方,信息科技被当作“副科”,没有形成课程,或者课程较薄弱。
一位青少年编程行业人士介绍,“很多学校的编程处理器还是8位单片机,没法实现更高智能的编程。”
升级后的作业帮编程使用32位双核处理器,并采用集成云模式。作业帮编程技术负责人郑长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这适应了AIGC应用的趋势,比如青少年编程如果要应用语音控制并交互电机等能力,必须采用端云协同的方案。”
此外,相比于校内课程,校外培训能提供更全程式的学习和规划。
上述《意见》提出,各地要合理规划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总体规模、设置标准、审批程序,引导机构合法经营、规范发展,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目前已经审批通过的线上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青少年编程机构和包含编程的STEM教育机构。
整个市场也在快速增长。今年二季度,青少年编程机构童程童美的报读学员达17.75万人,营收3.48亿元,环比增长约39%。另一家青少年编程机构乐博乐博前三季度营收3.1亿元,同比增长15.11%。
市场发展必须是规范健康的。上述《意见》提出,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引进合规的科技类非学科培训课程。
但一家头部青少年编程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除了向中小学校提供课程,该机构还与学校合作,经学校介绍的生源,学校可以获得分红。事实上,这已经违反了禁止商业广告进校园的相关规定。
避免知识灌输和反复训练
强化问题意识,侧重深化科学思维训练和动手能力。
在所有科技类校外培训中,青少年编程已形成最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工具方法。
近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生编程类校外培训行为指引》提出,积极探索项目式、主题式、游戏化等教学方式,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避免知识灌输和反复训练,激发学生编程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计算思维、数字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判断在软硬件结合的机器人产品,会是少儿编程的下一个风口,或者说是一个真正能够让孩子学会编程的好产品。”作业帮素养负责人丁雷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编程不等同于敲代码,特别是对少儿编程而言,我们更注重如何结构化地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丁雷霆说。作业帮编程此前只有软件编程产品。
素养教育需要解决学习效果外化的短板。“学科类教育有各种考试检验效果,通过一些硬件载体和交互,让学生除了能够自我感知进步之外,也通过这样的载体去呈现出来。”丁雷霆说。
猿编程创始人李翊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启蒙阶段,猿编程让已经具备基本学习力的小学生从代码编程学起,只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打好基础,会通过代码与硬件结合,教孩子写简单程序来操控硬件,从而更直观地感受编程。
我国科学教育在教学中以习题练习为主,这容易导致学生解答习题的认知方式与解决真实问题的认知方式相差甚远。
比如,人骑自行车转弯时,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如此才能既转过弯又不会倾倒。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它没有给出已知条件。
完整的科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有时候需要增加动手环节来增强体验。
跨学科类培训不断涌现
把握课改新态势,实现跨学科转向。
青少年编程普遍开展场景式练习,这就涉及学习跨学科知识。“编程让孩子参与工程训练和项目式创作,可以构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作业帮编程产品负责人熊春说。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中考科目中包含一门“科学”,没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浙江省是全国唯一在初中开设综合性“科学”课的省份。浙江还是少数将信息技术列入高考的省份。编程与跨学科的渊源可见一斑。
但在校内,广泛开展跨学科教学仍有一定障碍。
深圳、武汉、北京海淀等地也曾开展初中科学课试点,但如今已经退出试点。高中采取分科教学是重要原因。很多家长甚至教师会认为,初中综合科学课程不利于与高中衔接,不利于高考成绩。
随着“双减”后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跨学科类课程已经逐渐成熟。比如,从原来的“大语文”脱胎出人文美育,从原来的数学脱胎出逻辑思维,从原来的理、化、生脱胎出科学实验。
不管是内容的延展性还是家庭实验条件,编程都是最成熟的STEM类素养教育产品。“我们把编程当作素养教育的主线产品。”丁雷霆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兴的素养教育课程,或者出于营销需求,或者出于教研能力不足,有的会与学科类培训“打擦边球”。
因此,上述《意见》提出,将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施全流程监管。
相比之下,编程不存在“打擦边球”问题,其针对极少数优秀学员提供的信息学奥赛培训,虽然有一定的应试色彩,但21世纪经济报道对多家编程机构学员的调研发现,为何学习编程的答案选项里,“升学与应试”的占比不高,“提升素养”和“培养兴趣”高居前两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