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森中国旗下皮下注射创新药物兆珂速®(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英文商品名: DARZALEX FASPRO®)在中国上市,用于联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的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AL)患者,同时也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涵盖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患者、以及经一线或多线治疗后疾病复发的患者。
AL是一种罕见血液病,跟其他罕见病一样,往往累及多个器官,且不容易被确诊。兆珂速®全新的用药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实现深层持久的缓解,但是要改善AL患者的诊疗现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强化早诊早治以及规范诊疗的理念。对此,专家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探索综合性诊疗模式,以最大化患者获益。
击破致命的罕见病,早期识别是破局点
2018年,我国将AL纳入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AL是一种致命的罕见血液病,患者骨髓中的浆细胞会产生异常淀粉样轻链并不断沉积在重要器官中,最终导致患者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没有典型的发病症状,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及时确诊和接受治疗。中国患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7个月,且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出现器官受累或衰竭的现象。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刘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刘澎表示,AL常见的受累器官包括心脏、肾脏、肝脏和周围神经等,因此患者一旦出现明显乏力、呼吸困难、身体水肿、眶周紫癜和舌体肥大等症状时,需要警惕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应及早到血液专科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同时,刘澎进一步强调,诊断时的疾病阶段往往决定了AL患者的生存状态,如果到了中末期,目前的治疗方式都不能为患者带来非常理想的改善;但如果在相对早期时被诊断出来,随着创新药物的推出,会有比较理想的结果。因此,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对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中国罕见病综合社会调查》显示,2020-2021年罕见病平均确诊时间为4.26年,误诊率高达42%,还有32.1%的中国医生从未诊断过罕见病,异地确诊和异地就医问题突出。而对于AL这样的致命罕见病来说,越早得到诊治,越少累及其他器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潘小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潘小宏也表示,AL一旦累及心脏,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瓣膜及心包疾病等,淀粉样物质会以加速度的方式,如“罪恶的雪花”般在心脏沉积,导致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下降。另外,AL预后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临床中常使用梅奥2004分期系统,判断患者心脏淀粉样变性进展,根据患者的指标分为I期、II期、III期,III期又分为III a和III b。如果患者累及心脏不严重,I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6.4个月,但一旦出现心衰症状,中位生存期仅有3.5个月。
全面挖掘创新药物价值,解决临床难题
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主要治疗目标是通过深层和持久的血液学缓解帮助患者实现器官缓解并延长生命。血液学缓解程度是患者预后的最强预测因素,完全缓解(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与最佳预后显著相关。
“根据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的国际III期临床研究ANDROMEA结果显示,与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疗法(CyBorD)相比,达雷妥尤单抗联合CyBorD治疗患者的血液学完全缓解率(CR)更高(53.3% vs. 18.1%)。同时,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还延长了主要器官恶化无进展生存期,以及下次治疗前的无事件生存期,且亚洲患者亚组、所有心脏分期亚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总体治疗人群的获益保持一致。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将基于达雷妥尤单抗的D-VCd方案用于治疗新诊断的AL患者列为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刘澎说。
潘小宏表示,对于心衰患者,由于心脏功能性疾病引起心功能下降,身体排水功能也会降低,所以要做好液体管理,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心脏难以负担。但通常化疗药物都是液体,因此以前血液科医生也会非常担忧患者一旦化疗后会导致心衰加剧。现在达雷妥尤单抗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对血容量的影响很小,不会加重心衰,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另外,与传统静脉输注给药相比,达雷妥尤单抗采用创新给药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在3到5分钟内完成给药,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便捷性和依从性,助力患者获得持久深度的缓解,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期。
值得关注的是,达雷妥尤单抗皮下注射剂的上市,同时标志着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M)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疾病复发是不可避免的,且复发后治疗难度更大。只有早期治疗缓解程度越深,之后的生存及平台期才会更长,后续复发的间隔时间也会更长。此外由于无法完全治愈,患者需要持续就医,这也意味着很多患者会花费大量时间在院治疗。因此,患者迫切需要更便捷的治疗方式。临床研究显示,达雷妥尤单抗皮下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可控。其便捷的治疗方式也能够帮助患者做好长期的疾病管理、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进一步规范日常治疗。
近年来,创新药从获批上市到进入医保的时间间隔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展示出医保加速纳入临床急需药物的良好局面,在相关政策推动及各方努力下,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都得到极大改善。
刘澎表示,“多发性骨髓瘤在初始阶段就选择高缓解、疗效佳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近年来国家医保目录很支持肿瘤患者包括罕见病患者的药物审批,随着多发性骨髓瘤一线治疗阶段更多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必将惠及更多患者。”
与生命赛跑,多学科合作抢夺治疗时间
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及多发性骨髓瘤作为血液系统两大复杂的浆细胞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患者的误诊、漏诊,不少患者辗转多个科室后才最终确诊,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耽误病情,严重影响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而多学科诊疗模式,通过将各个科室联合起来对患者进行诊疗,能够帮助实现精准治疗、规范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获益及生活质量。
以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为例,潘小宏表示,AL是一种和生命赛跑的疾病,一旦开始就是 “倒计时”,所以需要多学科一起合作。由于受累器官的不同,AL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常首诊于肾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而当疾病进一步进展累及到其他器官时,需要各相关科室的医生帮助鉴别分析,及早明确诊断治疗,避免器官损害的进一步加重,改善患者预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设有专门的淀粉样变多学科病房,潘小宏以两个常见的案例分享了该病房的重要性。他举例称,当患者因为心衰住进血液科,为了避免患者猝死,就需要心内科帮助处理,化疗则需要在血液科进行;当患者的胃肠道里发现淀粉样变,还需要心内科来诊断心脏里是否同样也有淀粉样变,所以在临床的治疗中,往往是多学科一起诊断和治疗。
当前国内很多大型医院都有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的多学科治疗体系,以心内科、血液科为首,同时也涵盖了眼科、五官科、神经内科、超声、放射等很多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