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群 “要利用数字科技的力量,提高绿色金融发展的效率。”1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在“金融街论坛平行论坛——第二届国家‘双碳’战略与ESG高峰论坛”上表示。
雷曜表示,从全球看,目前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披露ESG报告或者可持续发展的报告,都是刚刚起步,普遍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编制经验,也缺乏数据的基础设施。要降低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成本,提高效率,既要依靠第二方、第三方评估机制,设置过渡期等制度性安排,更要强化科技赋能,加强可持续披露工作的数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近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不管是绿色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还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增长速度也都是相当快的。”据雷曜透露,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的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8%;绿色债券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发行规模居世界前列,绿色债券发行的规模占债券发行总规模的比重目前已经达到1.35%,去年全年发行的规模8700多亿元,同比增长44.66%;ESG基金规模超过5900亿元,发行基金的数量接近500支,全市场已有近六成的基金管理人发布了ESG基金产品。另外,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票据等其他绿色金融资产均取得快速的发展。
据腾讯金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发布的2023金融业ESG进展与趋势系列研究成果显示,金融科技相关技术要素和应用场景持续更迭升级,以ESG为代表的绿色金融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应用科技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绿色主体、项目和产品识别难度大的问题,为低碳产业提供了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支持。金融科技赋能 ESG 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主要可以从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应用主体、绿色金融技术发展水平、绿色金融技术提供者等方面进行观察。
当前金融科技工具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国家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等领域。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领域已经有较广泛的实践,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新兴领域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雷曜表示,绿色金融的数字化首先可以探索在范围三碳核算,供应链碳足迹管理,报告编制等方面,加强数据基础设计建设,提高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可强化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分类标准建设,并内嵌入各类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市场定价,实现标准化。未来可在复杂场景分析,重大财务影响评估方面开发大数据智能模型,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更准确的定价工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