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鑫 11月10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定方案出炉。
中国机构编制网发布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下称《规定》)。
《规定》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为正部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在人员机构设置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行政编制910名。设局长1名,副局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114名(含首席风险官、首席检查官、首席律师、首席会计师各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机关纪委书记1名)。
在机构设置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设立20多个正司局级内设机构,在机构类别监管上,银行分为大型银行监管司、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司、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等机构;保险方面则分财产保险监管司以及人身保险监管司,再保险和保险中介的监管在财产保险监管司。
具体来看,机构设置如下:
办公厅(党委办公室),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新闻宣传等工作;
政策研究司,承担金融业相关改革开放政策研究与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法规司,负责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拟订相关监管制度。承担合法性审查、法律咨询服务、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
统计与风险监测司。拟订监管统计制度。承担监管报表编制、信息披露、数据共享以及行业风险监测分析预警等工作,同时统筹非现场监管工作;
科技监管司,拟订相关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制度并组织实施。
公司治理监管司。拟订公司治理监管制度。开展股权管理和公司治理监管等工作。
普惠金融司,负责督促金融机构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要求。
金融机构准入司,拟订银行业机构、保险业机构、金融控股公司等的准入制度,及董监高等人员任职资格。
大型银行监管司,主要承担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银行和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
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司。承担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
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承担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采取监管措施,开展个案风险处置。
财产保险监管司(再保险监管司)。承担财产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
人身保险监管司。承担人身保险机构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
资管机构监管司。承担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
非银机构监管司。承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
银行机构检查局,拟订银行机构现场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保险和非银机构检查局,拟订保险业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及其他非银行机构的现场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机构恢复与处置司,负责拟订相关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制度、标准、程序,对出现严重风险、难以持续经营的机构开展风险处置等工作。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拟订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发展规划和制度,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承担相关金融产品合规性、适当性管理工作。
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建立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体系和公开举报渠道,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依法开展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和处置工作……拟订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制度,指导和监督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相关业务工作。
稽查局,拟订稽查工作制度。组织对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相关主体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行政处罚局。承担行政处罚案件审理等工作。
内审司(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订系统内审和巡视工作制度、办法,监督检查系统贯彻落实有关重大决策部署情况……
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承担外事管理、国际合作和涉港澳台地区相关事务。承担外资银行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
人事教育司(党委组织部)。承担机关、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等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工资、教育培训和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
财务会计司。承担财务管理工作,负责编报系统年度财务预决算。
党建工作局(党委宣传部)。承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相关工作。
机关党委,则负责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党的建设和纪检工作,领导机关群团组织的工作。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