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国债增发”提振股市信心,机构称债市有望获得央行额外流动性支持

周一帆2023-10-25 17:28

(图片来源:CFP)

记者 周一帆 “新增万亿国债”的重磅消息落地之后,股市温和上扬。

10月25日早盘,上证指数高开高走,盘中强势上扬,一度涨超1%逼近3000点,但午后呈回落震荡走势,并最终报收于2974.11点,全天涨幅0.4%;沪深两市成交金额8738亿元。

万亿国债提振股市信心

“增发1万亿国债,传递出财政政策积极发力的信号,稳增长的意图明显。今明两年各投放5000亿,有利于稳定后续数个季度基础设施投资。最近几个月,基础设施投资相对比较弱,今年以来,消费是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次增发国债,将有望继续为经济增长贡献新的动能,从而拉动四季度GDP继续向好发展。”博时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回顾过去,历史上每次特别国债发行均“点燃”A股市场。第一次特别国债发行是在1998年6月,发行2700亿元用来补充四大商业银行资本金。该次特别国债发行后,上证指数从1043点走出25%的涨幅;而第二次是2007年6月的1.55万亿特别国债,主要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合计人民币1.5万亿)外汇。该次特别国债发行后,当年上证指数从4000点一路飙涨到历史最高点6124.04点。

第三次特别国债发生在2017年10月,彼时上证指数一路走高,在2018年时更是走出3587.03高点;随后第四次是2020年3月的1万亿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抗疫。该次国债发行后,股市站上高位盘整一年之久,赛道股此消彼长,许多10倍牛股诞生在这一时期。

对于此次国债新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员石英华认为,从国际上看,不少国家也会在年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一些预算调整,此次资金使用安排跨越今明两年,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资金使用方向兼顾了当下和长远,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保障民生的同时,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长期能力建设,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

“本次增加发行国债主要是为了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在资金安排使用方面,本次国债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央承担还本付息,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二是今明两年安排使用,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三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减轻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四是单设转移支付项目,集中反映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毕梦姌对记者表示。

毕梦姌同时称,“由于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此次的国债也可以适当缓解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负增长的制约。对于市场而言,万亿国债释放了中央稳经济的信号,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并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但亦有分析观点指出,过去几次国债发行推动的上证指数上涨,都是在前期已经上涨的背景下发生的。但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低迷,多个指数屡创新低,近期沪指更是在2900点位上震荡,与前四次特别国债发行后,沪指上涨的背景有所不同。投资者应继续关注未来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及市场的资金走向。

债市可能会有所压制

前述博时基金相关人士认为,当前,A股的主要驱动仍是盈利情况,目前盈利已有一定改善。近期政策面的利好不断,包括“国家队”两次出手,加上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这些不断释放出积极的信号,都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相对而言,更好看A股后续的表现。

中信证券亦在研报中表示,本次时隔23年再度进行年内预算调整并增发国债,向市场传递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的信号,预计将对股市投资者的整体情绪有所提振。此外,考虑到本次增发国债将主要用于灾后重建、防洪治理等8个重点方面,对基建及相关板块的带动值得期待。与此同时,可以预计基建上游需求也将迎来一定提升,利好上游行业。

但在另一方面,博时基金人士亦向记者表示,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会使债市的流动性偏紧张,从而更加需要央行额外的流动性支持。在经济持续改善的情况下,短期来看,政策和基本面对债市可能会有所压制,债市面临的压力将会相对大一点。

实际上,从历史几次的特别国债发行来看,都伴有央行额外的流动性支持。1998年央行降准,为四大行释放2400亿准备金用于认购特别国债。2007年直接由央行出资购买1.35万亿特别国债,赤字增加的同时释放了流动性。2020年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期间,也伴随着央行降准。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后续仍不排除央行会进行额外的流动性投放。

中信证券表示,新增1万亿国债全部在今年四季度发行,叠加预计将超过1万亿的特殊再融资债,年末政府债券供给压力较大,或将对资金面形成一定扰动。对于债市而言,上述因素虽为利空,但资金面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行的态度。在配合财政发力,支持信贷增长和实体经济修复的目标下,可以认为央行有较大概率在四季度采取降准的方式来释放流动性,也不排除通过降息的方式来引导实体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若宽货币取向得以验证,财政进一步加码的概率已经不高,对债市的影响或将体现为利空出尽的逻辑,长债利率调整后将具备较强的配置价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电竞产业发展趋势。新闻线索请联系:zhouyifan@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