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文:多元化金融投资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

王雅洁2023-10-19 22:43

记者 王雅洁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开幕式上,中国宣布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提及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等。

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这次论坛形成的最重要共识是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执行院长王文曾先后走访调研100多个国家,发现过去十年,“一带一路”给共建国家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增长,显著地提升了当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比如基建为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牵引作用。

2023年7月,他还曾率队调研老挝首都万象,发现中老“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的中老铁路、万万高速公路项目,帮助老挝弥补了当地的基础设施缺口,提高了其物流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水平。

10月19日,王文接受专访时表示,多元化金融投资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可以帮助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实施质量,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项目建设。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

:可否解读一下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比如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文: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将会显著扩大“一带一路”的包容性与制度型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取消外资准入限制将鼓励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国内制造业市场,这有助于为国内制造业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将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外国企业的参与可以带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国内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升技术水平,以适应更具挑战性的市场环境。

同时,外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通常伴随着技术转移,这有助于国内制造业获得最新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且制造业的扩大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外资企业的生产设施和供应链中。外国企业可能也会引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帮助扩大国内制造业的多样性和创新。

为此,相关制造业企业可能需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并实现高质量的国际合作,包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调整。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有望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但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合规性。外国企业需要了解和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而国内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以适应更开放的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十年,你认为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如果给“一带一路”这十年加个定语,用什么词?

王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对世界意味着一项全新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经济合作框架,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范式。十年来,以“五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参与度最广、福祉最多的国际公共产品。

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参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中国已成为一些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一些国家也吸引了中国的投资,这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增长。总体而言,“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时代超越性,极大地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以经贸为主的合作方式。“一带一路”在“贸易通”的基础上实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乃至民心的全方位互联互通,推动政治、经济、人文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格局,营造发展上互尊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求同存异的共演关系,以打造价值相融,利益相通,命运共同的和谐统一体。

如果给“一带一路”这十年加个定语,我认为是“超越时代”,因为“一带一路”远远领先于时代,在下一个十年,“一带一路”也向世界敞开大门,鼓励更多国家参与,推动全球合作,共同走向未来。

:你去“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考察过吗?观察到了什么?对共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文:“一带一路”建设过去十年来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很多领域夯实了发展基础,我也曾先后走访调研100多个国家,“一带一路”给共建国家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增长,显著地提升了当地的人民生活水平,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基建为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牵引作用,今年7月我率队调研老挝首都万象,中老“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的中老铁路、万万高速公路项目,帮助老挝弥补了当地的基础设施缺口,提高了其物流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水平。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贸易和投资的壁垒,促进共建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流通,增强共建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有助于推动地区和国际事务。前几年,我曾访问“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当地朋友讲述了中国企业与中国人投资带来的积极变化,这些正是“一带一路”促进中哈“民心相通”的典型案例。

此外,“一带一路”也带动了人文交流,各类合作项目有助于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交流,提高了共建国家的技术水平,倡议鼓励文化和人文交流,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

:十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思路、风向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已经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思路也在逐渐演变,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积极性,提升了投资范围和质量。首先是更为多元化的投资领域,最初“一带一路”倡议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如港口、铁路和能源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企业开始涉足更多的领域,包括金融、科技、制造业、农业和文化产业,这种多元化的投资战略有助于降低风险,提高回报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中国企业开始涉足更多的投资目标国家,早期中国企业将“一带一路”投资集中在一些亚洲、非洲国家,随着“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国的投资范围扩大到了更多国家,这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分散地缘政治风险。

此外,“一带一路”投资项目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中国企业不断重视与当地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这包括与当地社区合作,推动环保项目,以及遵循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同时,中国企业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来源,包括国内银行、国际金融机构、债券市场和股权融资,这有助于降低对传统银行融资的依赖,提高融资的灵活性。

:从政策层面来看,你认为这十年中又发生了哪些调整和改变?

王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年中,中国也在进行一些宏观政策的调整和改变,以更好地支持和推动这一倡议的实施。

一是鼓励多边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和其他国家政府合作,以加强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全球合作,以推动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和贸易便利化。

二是不断推动高质量的开放政策,鼓励更多外国投资者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并在共建国家推动贸易便利化,并在部分领域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和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以吸引外国资本。

三是不断优化融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以确保“一带一路”项目的可持续性和质量,这包括对海外投资监督的完善,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包括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基础设施融资,不断满足项目资金的实际需求。

总的来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年中,中国逐渐进行了一些政策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和挑战,并更好地实现倡议的目标,这些政策变化反映了中国政府在推动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承诺。

:央国企和民营企业,分别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王文:央国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项目的先行者,也是“一带一路”早期的排头兵。国有企业通常承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如港口、铁路、能源设施等,它们在项目规模和资金实力方面具有优势,有能力承担高风险和长期回报的项目。并且国有企业在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领域具备优势,这有助于它们更容易进入一些国际市场并与外国政府合作。一些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全球化视野,能够处理不同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以及跨文化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通常更容易实现项目的长期稳定性,可以更好地处理风险和挑战。

民营企业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小而美”项目上存在优势。民营企业通常更加灵活,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创新技术,这在一些新兴行业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中尤为重要。民营企业更注重商业回报,他们通常寻求更快的投资回报率,更注重效率和成本控制。此外,一些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涉足多个领域,如科技、制造业、农业和文化产业,这有助于多元化投资。

相对而言,央国企和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各自的优势和角色,并能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共同推动相关目标的落实。在实际项目中,通常会看到两者合作的情况,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你曾表示,想要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可以借助多元化金融投资,具体应该如何操作?

王文:要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并借助多元化金融投资,可以采取以下基础操作:

一是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制定清晰的融资战略,寻找不同的融资来源,包括国内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外商直接投资(FDI)、公共-私人合作伙伴关系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可以降低风险,提高资金的灵活性。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周期来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式。这可能包括项目融资、项目债券、股权融资或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资项目。

二是不断扩大制度型开放、吸引外部投资者,包括私人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来共同投资“一带一路”项目。同时,采取措施来降低融资成本,如通过谈判获得更有利的贷款条件、降低利率、融资期限的灵活性、以及降低交易费用。

三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可以采用金融工具如期货合同和期权来管理汇率风险,以及购买政治风险保险来减轻政治风险。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报告机制,以确保融资资金的透明性和合规性。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多元化金融投资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可以帮助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实施质量,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项目建设。

: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建立标准化、透明化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体系?

王文:建立标准化和透明化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体系对于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降低风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促进合作至关重要,透明性和合规性是吸引更多投资者并增加国际信任的关键因素。

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框架,包括项目评估标准、投资规则、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这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指导。应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招标等透明的方式选择项目,并将项目计划公开,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次,应当对项目开展完善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确保项目在环境和社会方面合规,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轻负面影响,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并吸引那些重视可持续性的投资者。

最后,还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允许各方访问项目信息、进展情况和财务数据、提高透明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误解。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和质量,提高项目的透明性和信任度。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多变,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你认为应从哪几方面发力推动“一带一路”共建?

王文:“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将继续走深走实,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增长,继续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为参与国家带来更多经济增长机会,促进全球和地区经济繁荣。

首先是在进一步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继续发力改善物流和交通,扩大市场机会,提高贸易效率,形成紧密的“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市场。

其次,在数字、环保、减贫等“小而美”项目上也需要继续发力,不断提升民生水平,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与环境责任,“一带一路”向世界敞开大门,鼓励更多国家参与,推动全球合作,共同走向未来。

最后,要重视“一带一路”国际舆论斗争,用实际成效应对西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歪曲与抹黑,助推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崛起,为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提供良好的舆论和制度环境。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你还有哪些其他的期待和建议?

王文:希望“一带一路”未来继续推动以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所推动的跨国产业链价值链重塑,“一带一路”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设施联通,在海外尤其非洲等地,桥梁、机场、大厦、港口、公路、铁路等绝大多数基础设施,都由中国企业建设。以此为基础,将进一步推进贸易畅通,悄然改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布局。

过去,中国跟“一带一路”大多数国家的贸易年均增速在10%甚至更高,普遍高于欧美国家,美国从曾经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降到第三位,东盟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而对于沿线国家而言,享受到了更多中国制造价廉物美的商品,提升了本国人民的福祉。与霸权秩序论、均势秩序论、世界体系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等西方主流的带有很强冲突倾向的世界秩序理论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展现了其包容性、平等性、互惠性,这种互利共赢的理念应当是新时代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塑造的思想基础。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兼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