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进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4.5%、6.3%、4.9%。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述2023年中国经济三季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数据发布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前三季度数据运行情况来看,国民经济顶住了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总体上持续恢复向好。尤其是从三季度的情况来看,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多项指标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此前,国家统计局分别在中国经济一季报、半年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现象,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展望2023年全年经济增长走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期2023年GDP同比增长5%左右。10月8日,中国银行发布的《2023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中国全年GDP增长率将达到5.2%左右,这将是一个相对稳健的增长率,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高涨的背景下。
盛来运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这为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初步测算,如果要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四季度只要增长4.4%以上,就可以保障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对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是非常有信心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三季度4.9%的GDP增速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韧性。此前市场对三季度GDP增速预期比较低,但我们不能在各种困难的情况下过低地评估中国经济。实际上,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潜力还是非常大。另外,无论在供给条件还是需求条件方面,中国经济的潜在能量也非常大。所以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之后,对中国经济增长能力的表现应该要有一个充分的估计。”
消费成经济增长主因
2023年前9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经历了“N”型增长,同比增速最高在4月达到了18.4%,此后快速滑落。从7月开始,同比增速再次缓慢提升,9月为同比增长5.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而2013—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
2023年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前三季度达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成为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比去年全年贡献率明显提升。而另外两大需求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9.8%、-13.0%。
中国银行发布的《2023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也提出,中国的服务消费持续强劲复苏,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虽然在短期内总需求不足,但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有所增强。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的环境下,服务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年初,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在10月12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步入四季度,商务部将按照“消费提振年”总体安排,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加快推动促进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消费以及近日出台的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反映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指标,前三季度CPI仅同比上涨0.4%。
在居民收入方面,疫情三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比此前出现明显下滑。2014-2019年,此增速均接近7%,2020年则由2019年的5.89%下滑至2.1%,2021年虽然反弹到8.1%,2022年再次下降为2.9%。而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共享与发展院长李实表示:“过去二十余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更多依赖于经济增长。而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确实面临诸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存在很多阻碍。在不提高收入的情况下,很难去刺激消费。因此,提升居民收入还是要回到源头: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
张立群也表示,从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进一步恢复的基础还是不扎实,最主要就是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恢复趋势不太同步——供给侧,工业和服务业都呈现恢复态势;但需求端,投资增速持续下降。近几个月,消费增速提升也和去年基数低以及疫情放开后补偿性消费的释放有关。
从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来看,张立群认为未来消费的恢复增长也有隐忧。“现在,需求进一步恢复的基础亟待加强,或者说,需求收缩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需求收缩会使企业生产、信心受到持续地制约。需求收缩也是中国经济增速近些年来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为此,张立群建议要抓住需求收缩的突出矛盾,综合施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着力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特别是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对企业投资、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
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投资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1%,涨幅相比1-8月下滑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整体呈缓慢下滑趋势。其中,一季度增速为5.1%,上半年增速为3.8%。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份额,也在近几年推动经济增长中被寄予厚望。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稳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1%。
分领域看,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大幅度下降成为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2022年,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25%,其中民间投资又占其约80%。但在2023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2%,制造业投资增长6.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1%;1-9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6%,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
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多项运行数据呈现大幅度、持续下滑的态势——自4月以来,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持续下跌;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5%,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4.6%;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3.5%。
张立群表示,目前市场投资增速走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信心不足。企业现在手里的订单不足,不敢去投资增加生产能力。包括房地产市场也是由于信心不足,市场需求恢复比较缓慢。
“市场信心不足和需求收缩紧密相关。各个市场主体都在判断未来的销售形势、投资回报等。在需求收缩的前景下,市场投资活动的约束力加强,这样的结果反过来也会使需求不足问题进一步加重。对于这种前景必须要有高度警惕。所以必须要加大力度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加强政府投资对企业投资、对市场信心的提升。”张立群表示。
仅看民间投资的变化。前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6%,降幅比1—8月收窄了0.1个百分点。此前,国家统计局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企业生产订单情况、经营情况总体改善,景气指数环比提升了1.5个百分点。
盛来运表示,过去三年受疫情冲击,民营经济受冲击较大,特别是小微企业,所以企业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在PMI指数中,大企业PMI在50%的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PMI在48%。
进出口的挑战
今年以来,全球贸易的弱复苏已成为多个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
4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还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率为1.7%,但在10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将此预测直接下调至0.8%,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
10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发表讲话称,尽管全球经济从过去几年的严重冲击中持续复苏,但复苏进程缓慢而不均衡。当前全球增长的步伐仍然十分缓慢,远低于疫情暴发前20年3.8%的平均水平,中期增长前景也已进一步减弱。
世界贸易的低迷也让中国的出口在近几月面临较大压力——5-9月,中国出口增速经历了连续的同比负增长。整体上,前三季度出口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3.2万亿元,同比下降1.2%。
10月13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可否认,我国外贸仍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都将对我国外贸造成压力。
虽然面临多重挑战,四季度外贸的持续增长仍有诸多积极信号。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结果显示,9月反映出口订单保持稳定或增加的企业比重较8月份提升0.8个百分点,对未来出口表示乐观的企业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
盛来运表示,今年世界经济波动下行,外需总体收缩,再加上我们前几年外贸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基数较高,原来曾担心今年外贸下滑较多,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三季度降幅明显收窄,好于预期,这为经济的稳定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
10月13日,吕大良表示,总体来看,政策给力、企业努力、各方合力,四季度出口趋稳向好势头有望继续巩固。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