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人有哪些福利,名人如何敬老? | 中秋敬老

文博时空2023-09-26 08:15

文博时空 作者 郑文灏 “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也被“刻在”文物之上。明代画家仇英的《二十四孝图》、古代的老人福利“杖首”、皇上颁布的敬老的法律、汉代诸多汉砖像……在这些文物的映衬下,孝顺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汉文帝、黄庭坚这些名人都是如何尽孝的?中秋阖家团圆之际,让我们回味一下这些洋溢着亲情与浓情的敬老文物吧。

杖首:官方给的老人福利

西周青铜鸟形杖首,安居羊子山出土,现藏于湖北随州博物馆。

西汉青铜鸠杖首,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汉墓,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春秋晚期,双鸟杖首,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杖首

“鸠杖首者,尊老器也。形似鸠首,质以玉为之,器心温润,雕工巧妙。上有繁纹交织,细腻入微,雕琢之功,堪为一绝。”鸠杖虽小,却折射千年中华古文化中尊老与敬老的传统。

鸠杖首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后在西汉时成为官方为老人特制的尊老象征,因拐杖上端有一木雕或玉雕的鸠鸟,故名“鸠杖”。“鸠鸟”与尊老有何关系呢?古人认为“鸟兽孳尾”与“鹰化为鸠”是两种生命的成长形式,是生命繁衍与变化的两种状态,因此常在仲春之时捕鸟祈福。此外,“鸠”和“久”同音,有久久长寿的寓意。

西周推崇礼制,强调“尊老”的观念,老者扶杖成为一种社会风俗被推行。《礼记·曲礼上》中称:“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孔颖达疏:“杖可以策身,几可以扶己,俱是养尊者之物。” 

《礼记•王制》载:“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官员到七十岁就该告老还乡了,但如果特殊情况下国家需要不能辞官,那么政府就要赐给他可以依靠休息的坐具和手杖。

给鸠杖升格,使其作为国家政策与尊老习俗的关键人物是汉高祖刘邦。《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风俗通》曰:“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草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鸟在无人,遂得脱。后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以赐老……故作鸠杖以抚老。”刘邦即位后,认为鸠鸟拯救过他,念其恩情,故做鸠杖赐予老人。

从此以后,汉代的每一个皇帝,对赐鸠杖一事都很重视。汉宣帝时期,国家建立了高年受鸠杖的制度,规定凡是 80 岁以上的老人由政府授以王杖。鸠杖在此时被称为“王杖”,具备了更为官方和权威的地位,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化。

透过时光的缝隙,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老人们在光阴的雕琢下逐渐沧桑,这些拐杖在岁月的涤荡中支撑着前人的步伐……

2000 多年前的西汉养老法

1959 年到 1983 年期间,甘肃武威汉墓出土了一些鸠杖,还有皇帝颁布的诏书(木简)——《王杖诏书令册》与《王杖十简》,2000 多年前的养老法律呈现在我们面前。

武威博物馆里的彩绘漆木鸠

《王杖诏书令册》是关于西汉尊老养老制度的法律法规,原简共 27 简,除第 15 简缺失外,其余 26 简保存完整。虽然历经千年,上面墨书的汉隶依然清晰可见。

《王权诏书令册》内容(部分)

《王杖诏书令册》明确记载:尊敬长老,抚恤鳏寡;抚恤孤独废疾,田不租市不赋沽酒列肆(种地不交租,做买卖不纳税,可以在集市上卖酒,古代酒是政府专卖物资);年七十以上赐王杖,入官府不用跪拜,有殴辱王杖主者,为大逆不道之罪;此外还有处决乡吏殴辱王杖主并弃市的案例。

《王杖十简》内容涉及西汉宣、成二帝关于给高龄老人赐王杖的诏书,以及对侮辱受杖老人的犯罪者的处罚案例等。

尊老写真:东汉画像砖

除此之外,不同朝代也有具体的养老政策,包括“受鬻法”“养老令”等,政府也曾多次诏令赏赐高年,如汉文帝时期的诏书:“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汉武帝时,国家又赐物给县、乡三老及年八十岁以上者,以此优待老年人,赈济和扶助鳏寡孤独及贫弱者。

除了国家政策,民间抚恤也是重要的尊老力量之一,如《四民月令》中提到“治场圃,涂囷仓,修窦窖……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庄园主通过修治菜园、扩粮仓来赈赡孤寡老病人员。此外,一些宗族富户也会尽其所能帮助老人。在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正是对这些尊老行为的生动写照与有力佐证。

从四川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的鸠杖老人画像石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生动的场景。在画面左上角,屹立着一座粮食仓房,它筑于高高的台阶之上,可防潮湿。仓房顶部划分两处气窗,以保持通风。仓房旁的参天大树下,一位手持鸠杖的老者席地而坐,面前摆着容器,似在期盼谷物的分发。一个身影从仓房中踱出,双手托着粮袋,恭敬地呈送给那位老人。

图片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墓养老图画像石

在四川彭州市太平乡的东汉画像砖上,同样可见仓房与鸠杖老人的形象。画像左侧,一个身着长袍戴进贤冠的人坐于席上,似官吏或尊贵者。在他面前,两个不同大小的容器盛放食物。而在右侧,一位怀持鸠杖的老者,身穿短衣,未戴冠,双膝跪地,前方摆放着敞口的粮袋。另一位正身着短衣,手握容器,正在将粮食倾注入老者的袋中

四川彭县太平乡养老图画像砖

在川南地区的画像砖上,同样可以找到仓房、双轮牛车和手持鸠杖的老人等元素。此外,四川新都新民乡东汉永元元年画像砖,以及德阳黄许镇东汉画像砖,都展现了鸠杖老人领谷物的画面

四川新都新民乡汉墓养老图画像砖

四川德阳黄许镇养老图画像砖

《二十四孝图》中的名人故事

元代郭居业将二十四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从此“二十四孝”的故事一直被广泛地传颂。这二十四个故事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 、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这些孝子中有好几个是名人。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治国先尽孝,“亲尝汤药”说的就是汉文帝名刘恒,他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一生节俭朴素,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启了“文景之治”。虽贵为皇帝,但是从不怠慢自己的母亲,在其母亲生病时亲身照顾,三年的时间里亲自为母亲尝试汤药。“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或许,治国平天下,不止需要征战四方的野心,先要有一颗坚定朴实的孝心,才能带来国泰民安。

明代 仇英 亲尝汤药图

“涤亲溺器”的主角则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他在年轻时被任命为太史,尽管身居高位,却一直亲自照顾母亲,每到傍晚都会亲自为母亲冲洗便桶。 

明代 仇英 涤亲溺器图

“卧冰求鲤”中的孝子王祥是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他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明代 仇英 卧冰求鲤图

“卧冰解衣不惧寒,冰化鱼跃供母前。求鲤成双德报怨,鲤载孝圣遨世间。”王祥是用宽容与孝心感动了天地,融化了坚冰。他的故事,被世人久久传颂,有人将此故事制成图案,秀于服饰之上。这款云肩,即是通过卧冰求鲤的故事,将“百善孝为先”与“以德报怨”的价值观念用刺绣的方式表达出来。

卧冰求鲤云肩刺绣

图片 | 郑文灏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