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丹/文
“朗朗上口的旋律,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了盱眙,音乐已经成为盱眙龙虾节不可或缺的要素。”司麦澳(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裁成中和表示,用音乐打造的龙虾节IP,正把龙虾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文旅消费发展势能,已经成为盱眙文旅的金字招牌。
成中和是中国文联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理事,但他更愿意称自己是节庆文化策划人。
盱眙县地处江苏省淮安市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是中国的“龙虾之都”。曾经是江苏省16个贫困县之一的盱眙,现如今依靠着龙虾养殖、特色旅游走出了一条文化+农旅的融合产业发展之路。2022年,盱眙GDP总量达到525.08亿元,排在江苏省淮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第五位。
2000年7月,盱眙县举办了“中国龙年盱眙龙虾节”,此后从2001年开始把“盱眙龙虾节”作为一个节庆品牌进行打造,每年6月12日定期举办。
“我就是盱眙人,盱眙‘龙虾节’是我参与策划的第一个节庆品牌,2000年我还在江苏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有机会到北京、上海等地参与医疗器械展览的策展,当时的盱眙经常被人念成‘于台’,我们家乡没有工业但是山清水秀,怎么让人记住盱眙?”成中和表示,2000年前后的医疗器械展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但文化旅游行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品牌理念,特别是对于像盱眙这样的县城,要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
“盱眙古名都梁,是全国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要打造一个文化旅游概念。江苏省是全国地势最低的省份,其中淮安地区平均海拔仅12.6米,区域内山峰多数位于盱眙,可以取义‘登高望远’,这样的宣传让盱眙就很容易就被人记住,不会再念错了。”成中和说。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地已经开始做大规模的地域节庆策划,梅花节、牡丹节、辣椒节都做得很红火。成中和觉得,盱眙仅仅靠地理上的“登高望远”文化属性肯定不行,还得有一个可以把人聚集起来的大型活动,有了声势才能聚拢人气。
当时成中和已经参与了“螃蟹节”的节庆策划,所以在他脑子里一下子就闪现出举办“龙虾节”的想法。盱眙龙虾是淡水龙虾,又称克氏螯虾,广泛生长于盱眙境内的陡湖、洪泽湖、天泉湖、猫耳湖、天鹅湖、八仙湖等河湖水塘,是中国重要的水产资源,被列入中国农业入世后的战略发展规划。
把音乐与龙虾节结合,是一次偶然的尝试。
“2000年1月开播的《同一首歌》一经推出就火遍全国,我就想到也打造一台高格调的文艺演出来迅速提升人气、宣传盱眙。这样的想法与当时的县领导不谋而合,当年7月就举办了‘中国盱眙龙年龙虾节’。”成中和表示,当家喻户晓的明星来到盱眙后,让人们一下子知道了盱眙,也知道盱眙小龙虾的美味。
也是从盱眙龙虾节开始,成中和意识到音乐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一场大型演出,对于很多地方来说,文旅品牌也需要音乐IP,一首歌就可以成为当地文化的标签,通过歌曲的传唱可以让文旅品牌更有文化属性,而且会成为沉浸式文旅的重要体验。
从医疗器械厂的质检工借调到了省医疗器械展做布展专员,又从医疗器械行业转行到了文旅策划,再到现在以音乐元素为核心来打造文旅IP,成中和认为:音乐就是最大的偶然,但也是必然。
从“质检员”到“创客”
经观:您现在从事音乐文化IP策划,同时也担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这两个行业都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巨大代表性的行业,能聊聊您是如何进入医疗器械行业的?
成中和:在我老家江苏盱眙,有一个为三线建设的配套医疗器械厂,当时叫“江苏省红旗医疗器械厂”,后来改名为江苏省医疗器械厂,1975 年我高中毕业,1976 年落实政策后就进了这个厂。进厂后没多久,厂里需要出一张大幅黑板报,我从小就有不错的美术功底,于是自告奋勇把这件事给揽下来了。海报出来后得到了厂领导的表扬,我就从车间三班倒调进了检验室,也就是后来的质检科。
质检科带我的师傅叫张磊,他的工作是雕钢字,针头上的英文型号是后期通过热处理在冲床上冲刻上去的,给针头刻信号标记的钢刻印是手工刻出来的,形象地说就是在钢上雕刻字。张磊祖上就是做雕刻的,他可以在一粒米上雕刻黛玉葬花,花篮都是掏空的,我有美术基础,业余时间也跟着他学习微雕。进厂半年后,我就可以独立完成雕刻任务了,江苏省第一批邮票镊子上的“南京市邮票公司”就是我雕刻的。
1977年12月,盱眙所在的淮安市(那时还叫淮阴专区)举办了由江苏省卫生厅主办的第一次江苏省医疗器械展销会,要从各地借人,厂领导说我们这有一个“小成”可能比较合适,就把我借过去一个礼拜布置展会。布展是个苦活,所有的字都要先写在泡沫上,再用电热丝沿着字迹把字刻出来,展会上的展板都是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刻出来的。由于能吃苦,1979年,我被江苏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的丁崇福主任先借用、后调入了南京省公司,后来成为了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
经观:来到南京后,最触动您的是什么?
成中和:刚到南京省公司时还是搞美工,我住在公司附近的一个招待所里,八毛钱一个晚上,八个人一个房间。下班回到招待所,我就在用纸箱临时搭的小茶几上看书写字。就在1979年,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交易会”,现在叫“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我又被借调到了北京,这次的经历让我大开眼界。
到南京工作的经历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参加的博览会越多,带给我的触动也就越大,博览会上会直接进行采购,展览会就是订购会,展会开到哪里,哪里的经济就被拉动了。也就是从这时起,我看到了展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开始思考另一个发展模式。
经观:您思考的新发展模式是什么?
成中和:到了1992年,我就萌生一个想法,要自己创办一个公司, 注册地在南京,名字叫“司麦尔”,2011年在北京又注册了“司麦 澳”,就是英文“Smile”音译。所以,如果从 1992 年算起,“Smile” 到今年应该是31年了。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体制创立公司是很少见的,这个过程也很艰难,我一路获得过很多的扶持和帮助。在南京工商注册时,一直都没有想好给公司起个什么名字,我想着“人活着就应该天天开开 心心地、笑眯眯地去工作”,就想到了微笑(英文,smile),做一 个“微笑公司”很好,所以就注册了“司麦尔”。
公司注册完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让别人知道这个公司。我就骑着自行车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转悠,四处寻找灵感。有一天路过街角的一块指路牌,突然来了灵感,我也可以用指路牌的方式来宣传公司。我在指路牌下面做一个灯箱,上面印着南京市地图,放上一句广告词:“司麦尔为你指路,微笑(smile)与你同行”,寓意好的同时也能方便路人查找地图。广告灯箱的设计草图是我自己画的,灯箱出现在了南京市的各个路口,连玄武湖公园里也放置了,这个灯箱在南京火了好几年,我也淘到了第一桶金。
那个时候叫“下海”,现在应该叫“创客”。其实说到灵感,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勤奋,没有勤奋,再多的天赋也做不出好的创意。
经观:从医疗器械到文创行业,是不是还遇到了其他问题?
成中和:对,最主要的就是身份问题。当时有很多“两栖人”,在国有和民营企业都兼着职位,媒体还对这个现象进行过报道。现在回过头去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很多尝试能够成功是由于用人机制没有僵化,我的主管部门就同意“你去干你的事,这边你兼着”,这期间我是不拿工资的,但是后来从法律上不能再兼任了,2005年我就辞去了江苏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的职务。虽然离开了这个岗位,但我从未离开过这个行业,现在还是江苏省医疗行业协会的终身荣誉会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继续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龙虾节,需要一个被记得住的音乐IP
经观:在盱眙策划龙虾节,当时如何获得认可和支持?
成中和:盱眙龙虾节是我参与策划的第一个节庆品牌,策划龙虾节十分偶然。当时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特别是那些有实力的地方就会积极承办各类器械展,一场展会下来对活跃当地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拉动了酒店、交通、餐饮、旅游等行业,所以各地都在积极申办展会。
2000年我还在江苏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任法人、总经理,有机会到北京、上海等地参与医疗器械展览的策展。有一次,时任中共盱眙县委书记的赵鹏、县长王友富共同探讨一个问题:“盱眙”经常被人念成了“于台”,怎么让人记住盱眙?
2000年前后的医疗器械展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但文化旅游行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品牌理念,特别是对于像盱眙这样的县城,还没有意识到特色水产品也可以形成地域鲜明的旅游品牌。我当时就说,盱眙古名都梁,是全国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要打造一个文化旅游概念,江苏省是全国地势最低的省份,平均海拔仅12.6米的淮安地区,山峰多数位于盱眙,可以取义“登高望远”,这样宣传盱眙就很容易让人记住了,不会再念错了。
这个想法当时就获得了老书记和老县长的认可。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地已经开始做大规模的地域节庆策划,梅花节、牡丹节、辣椒节都做得很红火,都给当地来了可观的拉动作用。
经观:龙虾节从创意变成落地的节庆活动,最难的是什么?
成中和:最开始做龙虾节,是按照一个小型的节日活动来策划的,先尝试看看。老书记和老县长当时就提出一个问题,“这龙虾节怎么搞?龙虾长得张牙舞爪的”。确实,龙虾的形象和寓意需要增加文化内涵,在找这个内涵的时候犯了难。小龙虾对于当地周边的老百姓来再太平常了,单独为龙虾办个节日,他们会觉得小题大做。但是对于当时全国的老百姓来说,小龙虾还没有成为餐桌上的“常客”,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小龙虾可以食用,还十分美味。
对于龙虾节来说,需要打造一个可以被记住的文化IP,既要有文化属性,又要能够被老百姓接受和记住。我想了很多创意,最后发现还是“登高望远”的寓意最好,2000年初《同一首歌》一播出就火遍大江南北,节目的同名主题曲传唱度也非常高,于是就想到尝试以登高望远为主题为龙虾节创作一首主题曲,通过歌曲的传唱来增加龙虾节的传播范围和热度。所以我们就创作了一首《登高望远》,结果效果非常好,当地老百姓几乎都会唱。
龙虾节火了以后,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江苏省还有个盱眙县,盱眙的龙虾很好吃,2002年改名“中国盱眙龙虾节”,后来改叫“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二十多年来,我们给盱眙创作了20多首歌曲,几乎每一年都有原创歌曲,同一个歌名还有不同的版本。比如《开心龙虾节》《相约龙虾节》《丰收的盱眙》,还有《到盱眙尅龙虾》(盱眙的方言,吃饭是“尅Kei”饭)《我爱你盱眙》,还有取义“饮水思源”的《铁山寺之恋》《黄淮千古恋》《思源》《淮河美》《我在盱眙等你来》《都梁的星空》《山爸山妈》《情寄黄花塘》等歌曲。
经观:策划特色节庆,除了使用音乐,您还做了哪些特色策划,节庆策划的关键是什么?
成中和:除了龙虾节,我还参与了河豚节、水晶节等大型特色节庆策划。河豚节的策划比较特殊,大家都知道“拼死吃河豚”,但是河豚的味道很难用语言描述,所以河豚节需要的是一个通识体验,既要新奇,又要能与河豚有紧密联系。有一次我突然想到,美食的通识体验可以是声音,很多人都不知道河豚可以发声,如果通过一种形式让人们听见河豚的声音,那就可以产生真实的体验感,并且这样的体验充满了新奇。于是,我就请到了口技表演艺术家李进军,让他用口技来模仿河豚的叫声。李进军也没听过河豚叫,他花了几天的时间蹲在河豚交易市场,每天凌晨就蹲在市场挨个摊子上去寻找河豚发声,还真让他蹲到了,以往这个声音只有打捞河豚的渔民才能听到。当李进军在舞台上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河豚叫声时,全场都轰动了。
在策划水晶节时遇到的难题是,水晶节已经创办了很多届,一直没有找到亮点。后来就想到,东海当地有一个水晶姑娘的传说,水晶姑娘的形象深入人心,如果将水晶节与水晶姑娘产生关联,就会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通过水晶姑娘来记住水晶节。于是我们就创作了一首《水晶姑娘》的宣传曲,将水晶姑娘的形象打造得更加丰富,美妙的歌曲加上水晶姑娘的古老故事,地域特色和文化就凸显了出来。
节庆策划的关键还是要找到策划的结合点,将音乐、传说、传统技艺、地域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引起人的共情,也就让人记住了这个特色节庆。
经观:今年的龙虾节做了哪些新创意?
成中和:每年的龙虾节,一定要做创新,而且还得是原创。今年会在歌曲上做二次创意,把历届龙虾节的主题曲做成一个歌曲串烧,叫《沸腾的龙虾节》或者叫《嗨吧!盱眙虾》。龙虾节做了二十多年,现在全国各地也有很多龙虾节,盱眙龙虾节的差异化就是在文化上,要传递出盱眙的地域人文特色。
去年我们还从地域文化角度推出了一首《都梁的星空》,盱眙是全世界观察小行星的最佳地方,中国国家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选择在盱眙的铁山寺作为小行星观察点。今年3月已经拍摄完成了《都梁的星空》MV,已于龙虾节发布。通过龙虾节+都梁星空的文化挖掘,来提升盱眙的文旅价值。
同时,我们今年为盱眙原创了两首感人至深的、富有正能量的音乐作品。第一首《山爸山妈》源自于真实故事,讲述了河桥仇集中学一代又一代的“山爸山妈”传递爱与温暖,悉心照顾与呵护留守“山娃”,让他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心中有爱。第二首《情寄黄花塘》是为纪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80周年而作,追溯了盱眙人民哺育新四军后代的动人事迹,歌颂了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歌曲在今年8月22 日的龙虾节闭幕式晚会上与大家见面。
大型主题音乐策划
经观:2011年“钢枪·玫瑰”大型演唱会引起巨大轰动,作为这场演唱会的全程运营方做了哪些创新?
成中和:阎维文老师演唱了《小白杨》《说句心里话》《想家的时候》等众多传唱度极高的军旅歌曲,这些军旅歌曲慷慨激昂、铿锵雄壮,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良好风貌,传递了爱国精神、战斗精神、奉献精神,由于军旅歌朗朗上口,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
在2010年前后,流行音乐大型演唱会十分盛行,但是老百姓听军旅歌曲还是主要通过电视,实际上这部分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阎维文老师当时已经发行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所以用了半年时间策划了一场以《钢枪·玫瑰》为主题的演唱会,彰显军人如钢枪般坚定的责任与意志,钢枪代表军人、玫瑰代表和平。演唱会共演两场,一场面对社会,一场为军人义演,现场又几万名战士。阎维文老师有着浓浓军人情况,他说:要为每一位军人歌唱。
邀请张继刚作为演唱会总导演,与传统的演唱会不同,《钢枪·玫瑰》演唱会使用了全新的舞台效果技术,当时有一个场景就做了大胆创新,在《当你秀发拂过我的钢枪》歌声中,演出人员吊着威亚从空中降下,当模拟演习战士在电脑上输入密码之后,大屏幕再次显示主题《钢枪·玫瑰》四个大字。这些舞台效果在现在看来十分普通,但在当时十分震撼。
经观:您现在还在大力推动民族音乐的教育工作,如何让年轻人接受民族音乐?
成中和:我是受到阎老师的影响,音乐不仅传递主旋律、正能量,音乐本身也需要传承。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民歌,不仅仅是演唱技巧,还有民歌中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的做人之道,这些都需要传承和发扬。
阎老师就认为,中国民歌不能光是原生态,民歌也可以时尚化、流行化。比如《小河淌水》是中国云南民歌,我们在原曲的基础上加上和声,再配合电子手段,出来的效果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此外,在16 年前,阎老师和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始把中国的民歌按照省份,每个省选出六首重新编曲、重新配器、重新演唱,整理成一系列专辑,这是一部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书。目前这个系列的专辑全部完成,将会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经观:一方面要鼓励年轻人做民歌传承,但另一方面,如何让年轻歌唱家有更多舞台展现民歌?
成中和:对,这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给年轻人提供舞台,让他们能够被大众看到,也让他们能够吃饱饭。我们会自己编写和排练舞台剧,让年轻人上台,也会为他们推荐各地卫视的登台机会。在《声入人心》节目中我们就推荐了很多优秀歌手,通过节目让人们看到民歌正在更加时尚。我们也会推荐歌手登上国际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民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