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健康管理”融合成趋势 具体怎么做?这份报告提出建议

姜鑫2023-09-23 00:22

记者 姜鑫 “虽然各个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由于社会性质原因不尽相同,健康保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呈现出一致性。参照不同成熟经济体健康险与健康管理发展模式,商业保险企业作为医疗费用的支付方之一,积极寻求从‘被动理赔’到‘全流程主动管理’的角色转变,从单纯的支付方转变为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的管理。”9月21日,在2023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大会上,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健康咨询合伙人李燕姝谈及了健康险和健康管理相融合的发展趋势。

2013至2022年的10年间,商业健康险整体规模以25.5%的年复合增长率从1123亿元增长至8653亿元,但在近两年,增速呈现放缓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纷纷发力健康管理业务来拓展健康险市场的发展边际。

在会上,主办方中国银保传媒联合普华永道发布了《重塑生态—健康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探索》(以下简称《报告》)。李燕姝在解读《报告》时谈及了“健康险+健康管理”相融合的四方面趋势。

在李燕姝看来,近年来,商业健康险在整体规模及产品内容上有极大提升;民众的健康意识进一步提升,对商业健康险及健康管理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健康管理产业加速发展,为商业健康险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当前“健康险+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已成业内共识,在政策支持下,保险企业通过构建“健康险+健康管理”体系模式把握蓝海市场的机遇已至。

“目前来看,适配本土特色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仍待完善。从需求方来看,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包括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地区间差异较大;慢病人群增加,慢病管理需求提升,支出增长较快等。从供给方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保险公司经营能力及数字化建设程度仍待提升。”李燕姝表示。

针对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建议,“健康险+健康管理”未来融合发展可以尝试从以下四点切入:

一是从慢性疾病等专病切入,构建垂直化医疗服务体系。慢病患者群体庞大,对各类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需求迫切,医疗开支也更为频繁。商业健康险及健康管理可以由特定病种的健康管理及健康险入手,通过建立专病服务网络或者与特定医院合作逐步深入参与到客户慢病管理中,由点到面提供深度保障服务,积累健康数据,为创新产品、估算风险和定价等保险业务提供支撑,同时可以与医院合作探索提供组合优惠服务产品,与健康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健康管理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等,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提高客户黏性与满意度。

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构建全产业链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市场中对医疗养老及护理需求日益增长。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探索“健康险+健康管理”融合发展模式,构建“医+养+护”全产业链服务保障体系。将健康险产品与专业的长期护理服务、定制的健康管理方案、互动健康平台等服务内容相结合,打造面向老龄群体的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方案。

三是通过数据管理分析平台,赋能“健康险+健康管理”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保险公司可以在定价、精准营销、风险管理、理赔安全、产品创新、运营优化等方面获得决策依据。保险公司对于健康险及健康管理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搭建,除了需要和医保局、医疗机构、再保机构数据联通,更要构建自有体系的内部数据体系标准,将已有保险业务数据和健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链接整合形成健康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

四是打造自身医疗保险健康生态圈,构筑企业护城河。以保险业务为原点,聚焦创新产品落地,通过与医药企业、医疗机构、护理机构、健康管理等合作,实现全流程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相融合,建立自有医疗保险大健康生态圈,打造自有品牌的健康险及健康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加大行业话语权,构筑企业护城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