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Talk】民营经济发展局来了!

2023-09-21 12:16

 

经观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

李晓丹/文

9月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则重磅信息,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也表示,将再推出一批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的政策举措。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再次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问题,针对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提出了系列政策举措。随后,各部门陆续推出了系列配套举措。

新设立的民营经济发展局,深意何在?民营经济发展局如何加快促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落地?民营经济发展局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哪些支持?

本期邀请到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观未来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经观未来院长张奥平共同来解读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所传递的新信号。

新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深意何在

“民营经济31条”“民间投资17条”等促进民营经济的政策密集出台,这次在国家发改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这样一个专门工作机构,有何深意?

徐洪才:民营经济发展局这个名字起得好,不是监管局,而是发展局,定位就很清晰了,就是要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增加一个“婆婆”。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不是过多的优惠政策,但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竞争的情况。所以,在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很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31条”)以及7月19日发布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7条”。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协调,要在发改委设立一个专门部门来协调相关工作,促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能够顺利实施落地。设立这样一个部门非常必要,适逢其时。

要激活民营经济活力,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功能定位需要界定清楚:第一,需要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做到动态了解,比如民营经济发展处在什么水平,需要进行动态跟踪和研究。第二,制订相关政策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第三,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也需要一个有权威性的牵头部门,发改委非常合适。第四,现在需要积极促进民间投资,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投资是影响经济稳定的关键性因素。

此外,中国参加国际经济同样需要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十分重要。整体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局定位是非常明晰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同时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张奥平:我在市场层面做一下补充,可以看到这几年民营经济对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从第一个层面来看,过去经常把民营经济的特征概括为“五六七八九”,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现在,民营经济又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税收已经达到60%左右,民营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数量达到96%,解决了更多的就业更多。第二个层面是从收入来看,收入是就业的函数,而就业就需要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如果民营企业没有的发展预期,消费、收入、就业就会出现波动,过去一段时间看到了中国经济内需不足,就要找到关键点和核心问题,把这个问题激活,我们就能有所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局,刚刚徐老师提到一定是要做好服务,这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打造一个真正的让民营企业有信心、有预期的营商环境,这是重中之重。

民营经济发展局主要职责103字,没提一个“管”字,民营经济发展局的重点工作将会有哪些?

徐洪才:发改委层面是抓宏观的,微观的事务应该还是由工商局、市场监督局、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局等部门从不同角度来行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这就是刚才讲到的管理碎片化的问题,最终还得由一个集中的、权威的部门来协调,是让上述职能部门各就各位、落实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经济发展局还需要强化统筹和管理的职能。有了民营经济发展局就可以在统筹协调的同时更加贴近企业进行调研,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咨询顾问服务,还可以定期发布研究报告来提供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重点领域等方面的政策指引。

张奥平: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引导非常重要,要让民营经济真正感受到国家的关怀。近几年,很多地方在政策执行的时候出现了一刀切、层层加码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就需要对政策执行进行梳理和监管,所以民营经济发展局不应该是管企业的,应该是重点协调政策从各个部门执行落地。其次,政策执行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在制定政策时要取政于企,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指引性政策,如何让民营企业家对发展充满信心,应该多听市场主体的声音。

民营经济发展局将带来哪些改变?

徐洪才:民营经济发展局将对不同部门之间、落实政策的过程当中的协调机制进行完善,可以定期召开协调会,政策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非常需要有个快速、便捷的沟通机制,所以民营经济发展局要搭建的是一套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制化、长效化、常规化的民企与政府监管者的沟通机制。比如,在当前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双碳”战略落地过程中,民营企业遇到了实际的困难和挑战,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帮一把、扶一下,企业也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娘家了,所以民营企业不是没人管、不用管,有一些事真的需要人管,但这种管的目的是扶持,是促进发展,是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这几个维度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局在这几个方面都会带来明显改变。

张奥平:民营经济发展局如何真正保护好企业家的产权,这应该是职责中的一项。除此以外,经常提“放管服”,第一是放,第二才是管,第三是服务。今后排序可以调一调,可以叫“放服管”,把管放在最后,管并不是要管得死死的,企业都按照一个方向发展,而是以服务的态度来帮助民营企业家更好地理解政策、理解制度、理解市场。这一点非常重要,企业要真正理解政策意图就需要了解政策是怎么出台的、政策如何保持连续性,所以有的时候政策落地出现偏差,也会是由于受到市场上对政策的错误理解导致的。民营经济发展局也要引导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好的预期,真正给企业家以信心,这是最重要的。

如何加快促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落地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现在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徐洪才:最基础性的工作,还是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未来产业政策也要着眼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一个公平竞争、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市场环境。第二,要破除弹簧门、玻璃门现象。第三,在创新领域,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民营经济本身规模比较小,可能力不从心,政策应该帮扶一把,现在很多地方建设了一些很好的基础设施,比如超级算力中心,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在市场化运营服务方面还有待改善,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从中受益,这也影响了整体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能力,这些方面需要政府出面协调。

行政执法过程当中,尤其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可能存在过度执法的问题,或多或少对民营企业有偏见,这时候民营企业家找谁去说?有了民营经济发展局,这时候有人为民营企业做主了。实实在在地把党中央的重要政策落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营造一流的良好的营商环境。

张奥平:徐老师提到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就意味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多地要依靠市场调节,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1条”当中就专门6条提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怎样推动企业的数字化技改、低碳化技改,以及如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的重大战略。

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国际化也是重中之重。如何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环境,如何让整个市场的营商环境更加高效运转,能够让民营企业带领更多的市场创新出现,大家如何能够拧成一股绳,勇往无前的创新,这是关键。一个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大胆去干事,这是最重要的。

“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从民营经济主体情况来看,在政策统筹方面将会出现哪些新方式?

徐洪才:民营经济发展局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市场的预期,提振市场的信心,发挥政策引领作用。还要有决心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共性问题,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

张奥平:民营经济发展局要把政策落得更实,还是要取政于企。刚刚提到了民营经济发展局应该跟企业家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我认为这点特别好,90%的民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是市场一线最强的生力军,要知道企业需要什么,发挥政策的预期引导功能。

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加速相关政策的落地?

徐洪才:融资问题反映了资金供求双方的谈判博弈,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情况是好的项目很难找,而且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偏弱,金融机构要考虑风险管控,这都是民营企业融资的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应该考虑自身的竞争力,增强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在公司治理层面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在财务报表、内部管理、风险管控、科学决策等方面,目前仍参差不齐。长期以来,有些民营企业胆子很大,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需要大家能够依法合规经营、科学决策、规避风险,这时候政府部门可以帮一把。

另外,要发挥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帮助企业穿针引线,帮助调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客观标准要求,对民营企业家提出合理的建议,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融资市场上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管控风险,同时又自觉地发挥各方面力量,包括政府部门的积极作用,以此来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此外,这也要求金融机构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包括服务实体经济的专业能力、风险定价能力、专业服务能力,通过自身的创新为民营企业投融资做好良性对接,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

张奥平:过去几年是融资难、融资贵,现在成了银行贷款难,核心就是如何让金融和实体经济有市场公平的环境,提高考核风险、获得资金效率,让市场高效运转起来。对于资本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已经设立了北交所,专门打造了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各区的股权交易所也在设立专精特新的专版,真正让企业可以融到长期性的资金,帮助企业创新。不能说一会儿强监管,一会儿又大面积放开,吸引太多企业进来,融资要对企业的质量要充分考察合规性。还是要持续地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营商环境、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让市场的各方能够各就各位,能够各有自己的职责,能够发挥好自己的职责,让市场发挥力量。

民营经济发展局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哪些支持

各地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不同,鼓励民营经济需要与当地产业政策相配合,两位近期的相关调查有哪些新的发现和建议?

徐洪才:首先是要让市场主体及时掌握政策信息,现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效率已经很高了,但是一些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高科技行业在这方面的综合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如何有效地整合市场资源,让民营企业都有机会参与,在这方面监管部门、主管部门都可以发挥更多作用,也可以让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起参与一些重大项目,可以派生出一系列的商机,这就产生了乘数效应。政府的产业政策,包括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好钢用在刀刃上,不仅仅是把钱花下去就了事,更多的是要真的带动了多少就业,带动了多少民间投资,派生出了多少的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也要对考核机制就要不断地优化。在这方面,民营经济发展局可以协同相关政府部门,一起来做工作。

我想强调的就是政策的统一性和各地差异性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不能一刀切,因此就要允许不同部门、不同地方之间有产业差异化,要给出创新的空间,不要束缚住了政府的手脚。同时,那些做得好的地区的创新,可以相互借鉴,也要让不同的地区进行适度的竞争,也很重要。既要防止出现政策实施过程市场准入、打破地方保护中的过度的扩大了自由裁量权,又要能够有充分的自主发挥性,这是一个难点。地方政府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导民营企业发展,这样就可以把最优势的产业充分地展示出来,也可以扬长避短来提升整体竞争力。

张奥平:我们发现哪个地方营商环境好,哪个地方经济复苏就快,为什么会这样?回到经济发展的根本,市场效率的提升,核心是在分工,民营企业家的活性很强、效率很高。首先,要找到标准化的营商环境的底线,不能替民营企业家做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概念更多的是区域优势互补,而不是无差异化的竞争,每个地方都是围绕国家所重点倡导的战略新兴产业,按照一个标准来制定招商引资政策。于地方来讲,不能都去打造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物健康产业链,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讲,需要具像化的产业引导,就在这个城市、这个区发展,到底哪个产业是优势产业。

有的区域是资源型省市,有的区域在生产加工方面有优势,有的区域就是消费型经济模式,哪些是长板、哪些是短板,短板真的不要再去补了,要跟其他的长板省市互补,不能长板放弃掉了,短板也没有补上来。比如,有些企业被认为不属于当地的重点产业,但是要看到的是这些企业解决了多少就业、贡献了多少税,地方部门招商引资的时候不要千篇一律,还是围绕当地的企业做产业链的招商引资。

为民营企业建立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非常重要,对此有何建议?

徐洪才:更多地要做大蛋糕,在增量上下功夫,这个增量就是瞄准未来发展方向,顺应数字经济、低碳绿色的发展方向,同时自觉地对标先进地区,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同时也要保住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不是简单地照搬。我们要遵循经济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最基础性的东西是公平竞争的政策,市场准入、打破地方保护,这是十分重要,这也符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整体理念和政策框架。在这样的全国一盘棋之下,乃至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未来沿着“一带一路”,包括跟东盟地区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强,同时巩固深化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顺应科技发展应用的变化趋势,营造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

这些建议要更多地体现在整体经济社会生态的提升上,不能简单地用GDP增速来衡量经济的发展,还要更多地把经济结构优化体现在经济社会的联动发展、人的素质提高、环境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等方面。未来地方政府创新的空间非常大,把中央层面的政策落地执行好,同时解放思想,把当地的经济社会治理好。

张奥平:营商环境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过去看到像深圳、上海,包括浙江地区的一些城市,他们营商环境做得已经很好了。但如果站在未来看现在,要更多看未来五年、十年后中国是什么样子,以此需要建设什么样的营商环境,倒推到今天再来出台相关标准和政策,这样才不会总觉得政策是滞后的,总是查缺补漏老打补丁,而是让政策引领市场发展,这是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讲得非常清楚,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宏观层面的要求。从产业角度,也提出了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强国的具像化必然需要现代化强企的支撑,如何能够诞生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强企,一定需要中国式的营商环境。中国式营商环境应该长什么样?我们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好的营商环境既要看哪些是能够学习的,也要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符合中国特色,如果中国没有现代化的强企,强国的目标如何实现。企业是真真实实为国家创造价值的,我们要推动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成为企业家的“真正的朋友”,怎么跟企业家交朋友,这也是新的课题,对此有何建议?

徐洪才:政策的制订者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和企业家平等对话,要改变工作作风,要搞调研,实事求是、接地气,这是最重要的。第二要虚心学习,因为市场总是在创新的前沿,我们政策总是落后于市场,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但是政策和市场之间要有良性的互动,民营经济发展局功能定位中。还要有开放的心态,自觉地对标一些国际高标准,包括经济发达国际、一些市场经济活跃的新兴经济体。

张奥平:亲清的政商关系,亲是第一,清是第二,首先得亲,敢于和企业家交朋友,真正站在企业家的角度思考,企业家的需求和痛点到底是什么,跟企业家聊天的时候多聊一聊大家的难处,多讲一些问题,多提出一些如何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多去实操。第二是换位思考,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我觉得这个是关键。

结论:

要激活民营经济活力,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功能定位需要界定清楚:第一,需要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做到动态了解;第二,制订相关政策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第三,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也需要一个有权威性的牵头部门;第四,积极促进民间投资,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投资是影响经济稳定的关键性因素。

最基础性的工作,还是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未来产业政策也要着眼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一个公平竞争、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市场环境。第二,要破除弹簧门、玻璃门现象。第三,在创新领域,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民营经济本身规模比较小,可能力不从心,政策应该帮扶一把,有些基础设施在市场化运营服务方面还有待改善,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从中受益,这也影响了整体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能力,这些方面需要政府出面协调。

要更多地关注整体经济社会生态的提升,不能简单地用GDP增速来衡量经济的发展,还要积极把经济结构优化体现在经济社会的联动发展、人的素质提高、环境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等方面。

回到经济发展的根本,市场效率的提升,核心是在分工。要找到标准化的营商环境的底线,不能替民营企业家做决策。于地方来讲,不能都去打造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物健康产业链,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讲,需要具像化的产业引导,就在这个城市、这个区发展,到底哪个产业是优势产业。

我们期待看到未来更多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表现和变化,也期待未来会在更多领域出现更多优秀的民营企业,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我们也将持续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相关话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