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精工,古代的环保文物有多妙 | 新知

文博时空2023-09-18 08:16

文博时空 作者 郑文灏 在古代中国,“环保”一词并非人们常常提及的对象,但是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华夏子孙对自然的感恩与敬畏之心贯穿始终。无论是“天人合一”的儒家理念,还是“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亦或是“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圣贤劝诫,我们都能从中窥见古人的自然观念。这种观念并非口头上嘈杂地吹嘘,而是以内化的方式,渗透进古人的衣食住行当中。

他们以精湛的工艺,以智慧的眼光,创造出一系列体现原始“环保”观念的文物。这些古老的设计不仅流传千年,更寄托了古人对环境的珍视与维护。这些巧妙设计,让我们看到环保观念的源远流长,看到一个民族对于自然真实而精致的爱。

雁鱼共舞,灯火传世:西汉彩绘青铜雁鱼灯

西汉 彩绘青铜雁鱼灯

西汉彩绘青铜雁鱼灯展示了卓越的彩绘技巧与青铜工艺,主要以雁和鱼为造型,整体结构分为三部分:中央立体雁形灯盏与两侧鱼形脚座。雁形灯盏形态逼真,仿佛大雁即将冲破束缚,展翅欲飞;鱼形脚座则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艺雕琢,细致刻画出鱼的鳞片与鳍。整体布局独到,雁与鱼相得益彰,呈现出生动的场景,仿佛雁在水面飞翔,鱼在水中嬉戏。

然而,这件文物的吸引之处并非仅限于造型美。其独特的环保设计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雁与鱼的身体中设有空腔,当灯油或白蜡被点燃,烟雾将受到灯罩的阻隔,逐层减少。雁的腹部储水,使其能够吸纳并将油烟溶于水中,通过鱼头、雁颈的通道最终减少油烟的影响,从而显著减轻了燃烧灯油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此外,灯盘上两片弧形挡板能够随灯柄的转动,调控光线的强弱,而灯罩的挡风设计也为灯火的燃烧提供了稳定的保护。

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图片

西汉 长信宫灯

“高悬长信灯,烛影映千年。灯花如璀璨,明德耀古筵。灯火照千古,璀璨耀华年。古灯辉映今,文明永流传。”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它将设计美感与环保结构完美结合在一起。

长信灯出土于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绾的墓中,传说这盏灯曾被汉景帝之母窦太后沐浴时所用,因此刻有铭文“长信尚浴”。后又被窦太后作为贺礼送给其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作为二人喜结连理的礼物。虽几经易主,但该灯一直作为宝物在王公贵族中流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寓意非凡。

在设计方面,长信宫灯高大华美,由数层灯盏叠加而成,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分铸而组装成的。宫女体中是空的,头部和右臂还可以拆卸。宫女的左手托住灯座,右手提着灯罩,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以手袖作为排烟炱的管道。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灯罩由两块弧形的瓦状铜板合拢后为圆形,嵌于灯盘的槽之中,可以左右开合,这样能任意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强弱。在每个灯盏之间都有烟道相连,使废烟在火焰燃烧后,逐层升腾,从而达到有效的油烟净化和能源利用的效果。

这种设计在古代的情境下,不仅提供了良好的照明效果,还注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持了室内的清洁,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环境的关心和珍视。此外,宫灯的造型构造设计巧妙,许多构件便于拆卸和清洗。其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也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金银共舞,光辉交错:东汉错银铜牛灯

东汉 错银铜牛灯

错银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它采用金、银制作而成的金属片或丝,嵌入青铜器表面构成花纹图案,再用错石将嵌入的金属线错平磨光,使器物的表面变得光滑闪亮。通过巧用铜银两种金属的不同光泽,铜牛灯变得更加精美绝伦。此外,其通体饰错银的流云纹,云纹中有龙、凤、虎、鹿飞行其间,纹样线条飞动飘逸,是汉代釭灯的代表之作。

汉代之时,灯具的燃料多以动物油和植物油为主,而其产生的烟雾便成为了使用时的一大问题。为了保持室内的空气洁净,解决灯具燃烧的污染问题,汉代的釭灯应运而生。通过导烟管和灯体内储存的清水,让燃烧时产生的烟灰通过导烟管溶入清水,从而达到除烟的目的。此外,错银铜牛灯通过设计出镂空的菱形空格外罩,能够起到散热透光的作用,即强化了照明功能,也减少了燃料损耗,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中,体现了汉代造灯工艺的精巧与细致。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青铜雁鱼灯,还是长信宫灯,亦或是错银铜牛灯,都属于汉代釭灯的代表杰作。“釭”在《说文》中被解释为“车毂中铁也”。《说文》段注认为:“凡空中可受者,皆曰釭”。《广雅·释器》说:“凡铁之中空而受枘者,谓之釭”。因此,汉代釭灯最突出的特点即是装有“弯曲的中空导烟管”。在此结构的作用下,釭灯能够很好地起到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的作用,在近 2000 年前的汉代,绝对属于前沿科技与艺术精华。在实用与审美价值的交融之中,汉代釭灯作为中国古代独具环保特色的灯具类型,在浩瀚悠久的中国古灯文化中,闪烁着无比璀璨的光芒。

溶水净烟:战国跽坐人漆绘灯

战国 跽坐人漆绘灯

战国跽坐人漆绘灯的制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灯的形态以跽坐的人物造型为主,坐姿端庄,手执提灯,神态生动。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造型功力,更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

这盏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燃烧方式:灯的头部是一个可以盛放油脂的容器,内部有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孔点燃火把,当火焰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和废气会通过灯的头部进入到人物的空腹部分。这个空腹部分被设计成一个中空的腔室,底部连接着一个小管道,通过这个管道可以将烟雾和废气引导到灯的底部。底部则连接着一个漏斗状的容器,容器内装有清水。烟雾和废气经过小管道进入到水中,由于冷却和溶解作用,大部分烟雾会被吸收和净化。最终,净化后的空气会释放出来,从而有效减少了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这种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水的吸收和净化能力,达到了环保的目的,将烟雾和废气与水结合,从而减少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保持了使用时室内的空气洁净。这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也为后世的制造行业提供了有益的环保性启示。

宋代省油“黑科技”:邛窑绿釉省油灯

宋代 邛窑绿釉省油灯

“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宋代诗人陆游笔下的蜀中铜盏,正是来自邛崃民窑的“省油灯”。

邛窑省油灯的设计相对简单,由陶制的灯座和铁制的灯盏组成。灯座通常呈碟状,有一个圆形的中央凹槽,可以盛放油料。灯盏则是用铁制成,形状像个小碗,用来装油,同时在灯盏的底部留有一个小孔,供棉花芯吸取油料。整体设计简洁,制作精良。

《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记录了这一精致灯盏的设计原理:“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遗中朝士大夫。”简单地讲,省油灯其实就是利用水蒸发会吸热降温的原理,从而降低油温,减缓油的燃烧速度,最终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一盖多用:东周青铜簋形灯

东周 青铜簋形灯

在我国古代,最初的灯具形态多源自青铜器中的器皿(如鼎、盘、盂等),逐渐演化而来。最初,人们将器皿用来盛放油脂,搭配引火装置,创造出“盛油点火的灯”,以作为照明工具。然而,这些最初的灯具大多没有灯盖,在不使用时会出现油脂挥发等资源损耗的问题。为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将普通器皿用于灯具而浪费燃油,古代智者开始在油灯上加上灯盖,从而减少燃料损耗,于是诞生了一系列专门的灯具,例如鼎形盖灯、簋形盖灯、耳杯形盖灯等。

中国财税博物馆所珍藏的一件东周时期的青铜簋形灯,形态独特。这盏灯的外观酷似一个带盖的青铜簋,底部配有圈足,器身和盖子均雕刻有沟纹。盖子通过活轴连接到器身,可自然倒翻以作为灯盏。盖子的顶部设有一支柱,当盖子翻转时,支柱正好可以支撑起灯盏。器身用以盛放灯油,并在一侧装有环形耳。当灯不使用时,可以将灯油倒出,合上器盖,将支柱放倒。此时,支柱顶端的圆环与器身上的圆环位置完美吻合,可以通过绳索悬挂此灯。

这种独特的设计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较为原始的环保主义,既解决了资源损耗的问题,又方便了日常使用,为灯具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空间与能源节省能手:汉代青铜耳杯形折叠盖灯

图片

汉代 青铜耳杯形折叠盖灯

汉代青铜耳杯形折叠盖灯是一种古代照明装置,虽然并非专门为环保而设计,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源节约和环保思想。

首先,灯具的设计采用了折叠结构,可以方便地将灯具折叠起来,便于携带和储存。这种设计能够减少灯具在非使用时的占用空间,实现了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次,灯具的采用了青铜材质,青铜是耐用的材质,经久耐用,不易损坏。这意味着一次性制作的灯具可以经过多次使用,减少了频繁更换的需求,从而节约了材料的消耗。

此外,汉代青铜耳杯形折叠盖灯的设计十分注重照明效果,能够使光线更集中、均匀地照射。这种高效照明设计可以在较小的能源投入下实现更好的照明效果,达到了资源节约的目的。一些古代灯具还设计有储物空间,可以同时用作照明工具和储存容器,提高了使用的效益。

高效多功用:汉代绿釉陶灶

汉代 绿釉陶灶

汉代绿釉陶灶,用灰陶烧造而成,整体呈长方形。灶台前有半圆形火门,火门上有梯形挡火墙。灶台后部有壶形高筒烟囱。灶面上有两大一小三个圆形火口,陶釜、陶盆、陶勺等炊煮用具一应俱全。

汉代陶灶的环保意义更多的是伴蕴含在古人对“效率”的追求当中的。封闭的火塘,设置精妙的双釜甑,以及置放水盆的小火口,这些在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设计,在汉代可是古人在实践与构思中的精妙体现。封闭的火塘集聚了火力,保证了燃料的充分利用,让柴火的使用更为节省;两个釜甑让同时用两种方式烹制食物成为可能,实现了一灶多用;小火口则可以利用火的余温烧水,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便利了陶灶的清洗工作。

古人常云:“精益求精”,极小的陶灶,却蕴含了古人莫大的创意和智慧。正是这种精湛的工艺和环保的理念,凝结在这件绿釉陶灶中,成就了古代生产生活的璀璨之光。

图片 | 郑文灏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