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青 9月15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上海信托战略合作的“愿乘长风·逐浪前行——2023秋季观察家高端策略会”在上海召开。
“今年经济状况相较于去年比较严峻,背后逻辑是需求下滑导致物价下跌,进而导致包含物价在内的名义GDP增速下降。目前政策发力点主要落在刺激居民端需求,但实际上导致物价下跌的主要症结在于出口和地方财政需求下滑。”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东吴(香港)副董事长陈李在会上表示,若不能针对出口和地方财政这两方面有效扭转需求,将很难改变当前的经济局面和形势。
陈李表示,2022年中国出口依然保持相对强劲增长,尽管有疫情管控的外部因素,但其实生产并没有受到特别大影响。但自今年4月份开始,出口增速明显下滑,尤其在7月份。出口需求下滑除开地缘政策因素外,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企业供应链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型。
需要注意的是,8月份出口同比跌幅已有收窄。根据日前发布的8月份出口数据显示,出口2848.7亿美元,同比跌幅收窄至8.8%
“下半年除基数影响外,结构上存在两大亮点,美国经济不衰退的效果开始显现,以及出口数量明显上升,后续价格对出口的拖累也将逐渐改善。”陈李认为,除“一带一路”主题外,两个周期对出口也将有边际拉动作用。一是全球半导体周期的回升,或缓解消费电子出口的低迷;二是美国库存周期即将触底,后续补库开启对我国出口形成有力拉动。
展望下半年经济发展,陈李认为,预计三、四季度同比增长4.6%和4.8%,2023年实际GPD同比增长5%左右,全年名义GDP同比增长4.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三四季度同比增长2.1%和2.6%,全年增长3.3%左右。
在陈李看来,地产投资修复缓慢或对消费修复有所影响,分品类看上半年装修、家电拖累严重,居民出行相关消费恢复较好;7月“恢复与扩大消费”政策出台定调、居民消费意愿修复的背景下,全年社零有望同比增长7%。
对于下半年财政政策,陈李表示,主要有两条主线,其一,鉴于目前基建投资增速出现下滑“苗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会加快。预计新增专项债将于9月发行完毕,并且之后使用限额空间的可能性较高。其二,推出特殊再融资债进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且中央会对限额空间进行统筹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