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文
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关于民营经济,有“五六七八九”的说法,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其中科技创新和城镇就业这两点特别值得关注,因为一个关乎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发展,另一个则为人口大国的充分就业做出巨大贡献。
民营经济在投资、消费方面的贡献也是巨大的。首先,民营经济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当中的投资比例很高。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民营经济的投资有助于拉动整个经济的复苏。但遗憾的是,7月民间投资累计同比下降至0.5%,这种状况十分罕见。虽然出现的负值并不高,但已经显示出民营经济在投资方面信心不足、预期不稳。民营经济对消费的影响也很大,因为大部分劳动力在民营企业就业,他们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消费。
由此来看,中国经济的复苏不能没有民营经济的复苏,而民营经济的复苏同时也会反过来推动整个经济复苏。
一、探索建立专司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银行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有一系列诉求的。
首先,它们需要有比较公平的环境,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不能有歧视性的做法。
其次,需要给予它们一些优惠政策。许多中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弱和经营能力较差,但它们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因此政府应该给予支持,体现出政策的优惠。
最后,需要有针对性的举措解决民营企业的困难。比如说,融资时需要资产抵押,但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这时候为了帮助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顺利获得贷款,国家可以建立健全针对性的中央和地方两级担保基金体系,为中小微民营企业相应地提供担保。此外,还可以探索改革银行体系,考虑通过建立专司中小微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提供利率水平很低的贷款,以弥补商业性金融运行中对中小微企业支持的不足。
我国目前有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设立政策性银行的原因是相关领域十分重要,需要举全国之力给予特别支持。比如说进出口,我国目前是进出口第一大国。进出口对制造业、国内经济发展来说存在系统性影响,而且现在进出口产业部门吸纳了大量就业。为了支持进出口行业发展,出现问题及时出手给予支持,进出口银行也就应运而生。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功能的本质也是如此。前者是支持国家战略性中长期发展项目以及国际战略的落地,后者是因为农业受到自然变化影响,本就需要将14亿多人口大国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既然民营经济非常重要,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那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相应的政策性银行体系来支持它,动用财政资源比较直接地给民营经济提供支持?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贷款,给民企的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支持中小微民企的任务不能主要由或者完全由商业性金融体系来承担,而应该主要由国家来承担。即应动用一定规模的财政资源来帮助民企融资,毕竟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问题。
政策性银行体系可以发挥特殊作用。通过降低银行税收、提供低成本资金的方式来减轻银行成本,支持政策性银行及时地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低水平的信贷利率。同时将次政策传导给市场,其他银行的利率水平要抬高就会受到有一定的压力。
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有专门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其出发点是考虑到中小微企业是很特殊的群体,小微企业的困难应该由国家财政出面来解决,支持政策的投入不应该完全由商业性金融体系来承担。商业性金融机构过度让渡出部分利益给中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二、民营企业需要把握好发展机遇
当下,民营企业在面临挑战和困难的同时,也有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很好地加以把握。
第一,民营企业要跟着国家战略走,跟着国家政策所指引的方向走,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比如说,国家五年规划中有一系列重点发展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国家的支持下通常都有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民营企业可以积极参与。
第二,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国家特别重视的领域。很多年前,我国就确立了“科技立国”的战略定位。在长期严峻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我国科技水平始终走在国际前列至关重要。国家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毫无疑问是为了在未来持续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未来国家会把更多的重要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分配,推动重点科技领域发展。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走上长期稳健发展之路。
第三,乡村振兴,这是未来中国经济中的新亮点。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口会更多地聚集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使我国的城镇化率更高。现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65%左右,户籍率只有47%,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5%以上的水平,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城镇化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而随着更多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许多乡村需要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建设,这就涉及到城市资本如何能够合法有序地流入乡村,帮助推动乡村建设。国家也会在这方面投入很多资源,给予包括政策优惠、税收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必定会有很多投资经营的机会可以捕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