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东方IC)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种昂 8月29日上午,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
这个海滨城市当日聚集了国家及部委领导、外国政要、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企业负责人等500余人。吸引他们的是山东这一年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改革探索。
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如今,这场改革恰逢一周年的时点。
一个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需要“招财引智”,只有大量引入新兴产业、项目投资,才能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只有招徕大量科技人才、产业专家、高端智囊,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也蕴含着无限的商业机会,能够给予产业投资和人才专家充分的施展平台、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山东因地理位置居中、人口数量多、规模总量大、产业结构偏重等原因,被称为“转型中国的经典缩影”。这个北方大省的改革因此更具样本意义。
集聚而来的国内外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是:这个制造业大省是如何在保持产业增速的前提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又如何平衡经济发展速度与绿色低碳目标的两难关系,山东的改革路径和模式有哪些是能够借鉴、效仿的,他们会从这个探路者身上找到怎样的答案。
产业巨变下的投资契机
8月29日上午,汉高乐泰副总裁盛艾博在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宣布了新的“鲲鹏”绿色现代智能工厂,计划将于9月在烟台开工建设。
德国汉高集团创立于1876年,是一家有着146年历史的德国企业。起初是一个只有几名员工的小工厂,专注于为设备和维修行业生产黏合剂产品。如今,汉高在全球拥有约5万名员工,涉及汽车、家电、医疗、高铁和电子等行业。2022财年销售额超过224亿欧元。早在1987年,德国汉高就成为首批进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资企业之一,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设立了汉高乐泰(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高乐泰”)。
基于烟台卓越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德国汉高方面于2022年12月与开发区管委签署投资协议,计划投资8.7亿元人民币在烟台化工园区建设绿色高端胶粘剂生产基地,命名为“鲲鹏工厂”。“鲲鹏”绿色现代智能工厂计划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6月建成投产。盛艾博说,“目前中国已成为汉高黏合剂技术业务的三大市场之一,我们相信,在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下,汉高黏合剂技术业务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是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众多签约项目的一个缩影。
本次会议期间,山东优选项目418个,覆盖“十强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及生态环保、平台支撑等重点领域。其中现场签约项目103个,签约总金额6371亿元,合作条件成熟,一年内可落地建设;重点推介的315个项目,总投资10632亿元。
引入新兴绿色低碳产业投资,是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来斌说,山东优选了五大清洁能源基地、能源九大工程、碳达峰十大工程等相关项目135个、总投资8103亿元,包括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第四代核电等项目24个,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项目28个,生态环保装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24个。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有效发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动作用。
一方面,山东经济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绿色低碳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在淘汰旧动能、扶持新动能引发的产业巨变中,也蕴含着无限商机,给予后来者新的生长空间。
8月14日,阿斯利康与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青岛生产基地二期扩容投资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阿斯利康将对其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增加投资2.5亿美元,助力山东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链。
今年3月,阿斯利康曾总投资4.5亿美元在青岛新建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pMDI)生产供应基地。根据最新签约合作内容,阿斯利康将对该生产供应基地追加投资2.5亿美元,增加罐装生产能力和新的吸入气雾剂包装生产线,进一步扩大生产供应基地产能,推动青岛成为阿斯利康中国药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如今,医药健康已成为山东确立的新“十强”产业集群之一。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及中国总裁王磊在此次大会上表示,阿斯利康作为全球领先的跨国药企,将通过在青岛建设的生命科学创新园,链接上下游企业,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发挥生态力量助力绿色转型发展,通过平台加强交流合作,在深度融入山东发展中贡献智慧力量。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就在一周前,8月2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举行2023年秋季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这次集中开工的797个重大项目,涵盖产业升级发展、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总投资705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84.9亿元。这些开工项目正是山东上一轮对绿色低碳产业精准招商、吸引有效投资的成果。
引智也是引才
对一个制造业大省来说,大量产业焕新投资项目背后,是各类人才的集聚,包括技术人才、科研专家以及高端智囊团。
8月28日下午,在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前夕,山东省专门组建、成立了决策咨询委员会。
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是该省内最高层次的“思想库”“智囊团”,直接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此次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确定了专家库首批专家59名、成员单位85个。
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决策的政治属性,更加突出咨询的功能特点,充分发挥委员会的架构优势,多谋发展之策、多建睿智之言,当好决策咨询的“最强大脑”“观察专员”“桥梁纽带”,加快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型高端智库。“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我视山东为一个浓缩的中国,一些探索和做法对全国来说很有借鉴意义。”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在此次成立大会上说,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包括动能转换、工业低碳生产、农村能源革命、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变革等等,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可能。“作为特聘专家,我们将着眼国家所需、山东所能,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看来,工业互联网浪潮背景下,山东培育了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国家级“双跨”平台,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平衡,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应用仍需向纵深拓展。王一鸣建议,“要鼓励和支持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放数字化资源,带动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加快构建智能制造生态。”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对于这一委员会的成立寄予厚望。他在成立大会上说,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直接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地位重要、作用特殊。要坚持高点定位,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上咨政建言,坚持问题导向,在破解发展难点堵点上咨政建言,坚持改革创新,在塑造山东发展优势上咨政建言,坚持人民至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咨政建言,坚持系统思维,在优化安全治理上咨政建言,全面提升决策咨询工作质量水平。
引智也是引才。许多人才、专家也会带着技术、项目和投资落户。在此次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吴志强就表示,山东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与德国情况相似。山东应把眼光盯紧世界,高频追踪国际先进技术,可以考虑与德国工业对接,他可将正在参与的德国某家可持续创新引入进来,寻找项目进行孵化。
先行者的样本价值
此次在烟台举办的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云集了国家及部委领导、外国政要、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企业负责人等500余人。
一方面,山东经济结构发生巨变能够给予产业投资和人才专家充分的施展平台、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吸引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制造大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形成的经验、模式甚至教训。这使得山东在改革探路中有着多重的样本价值。
实际上,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希望“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徐闻认为,当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具有世界话语意义。
前来参会的菲律宾驻华大使吉米表示,将继续推动中国和菲律宾之间在绿色低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投资、技术以及创新方面加强合作。他表示,在科研院所、科研中心的合作方面,希望从中国学到相关经验。
斯里兰卡议长马欣达·阿贝瓦德纳说,气候变化没有国界,人类需要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集体努力,更加注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他希望与中国地方加强交流合作,增进人民福祉。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对于山东的改革抱有很大期望。他表示,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来,山东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支持山东绿色发展工作,希望山东在现有成绩基础上,打造形成更多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样板。
对山东正在推进的改革,与会专家也给出了各自的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指出,山东的一大挑战是产业结构总体偏重,绿色竞争优势尚未全面形成。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从现实情况看,产业结构仍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一半,重化工业占比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等矛盾尚未根本解决。
王金南建议,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手”,一方面坚持降碳、减污、提质并举,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助推重点传统行业绿色化升级。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优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等,加快节能降碳和绿色低碳研发和推广应用,夯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产业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行长肖龙沧说,山东制造业面临转型的阵痛,近十年来制造业贷款比重从2012年44%下降到22%。金融革命与产业革命应该互为伴生,相互促进。山东应以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碳金融发展方案为施工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和普惠金融。他建议,加快企业碳账户建设,让企业减碳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山东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建议,各类约束性指标应尽可能用市场手段实现,应改变以往将各类约束性指标直接分解到重点企业的做法,将目前各种指标的每年考核变更为五年计划期考核,避免出现大面积拉闸限电等类似问题。同时,利用先行区的优势,尽快实现行政手段为主向碳交易、用能权交易等市场手段为主转变。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