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泉水/文
一、全年经济修复式增长,三季度磨底
过去20年来,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于2020年4月8日出现过一次跌破2.5%。当时在疫情冲击下,全球资产剧烈波动,流动性冲击下我国股债市场双双下跌,一季度实际GDP增速-6.9%,为全年低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新低。随后2020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货币政策超预期宽松,降息20bp。
当下的经济形势与当时有何异同?当下内外部环境均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但经济仍存在动能不足、预期较弱、内需不足的问题。7月24日政治局会议表示,“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而我们在4月发布的中期策略报告《回归常态:中国经济修复式增长进入下半场》中就提出了经济修复式增长的框架,也在前期报告中多次提到经济修复式增长的四大特征:1)增长动能弱,企业、居民与政府这三大经济主体的预期仍在修复中;2)曲折式前进,7月份经济企稳,Q3 或为全年底部;3)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通胀下行压力明显;4)上半年经济波动大,下半年回归常态。站在2023年三季度的当下来看,经济仍在磨底中。近期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显示,7月通胀下行压力加大,CPI增速转负,PPI同环比仍为负;进出口跌幅加大,而内需下滑幅度更深;金融数据也不及预期,国内信贷扩张仍然乏力。我们此前预测三季度实际GDP增速为4.3%,而名义GDP增速仅为3.9%,或为全年底部,当前仍在磨底中,国债收益率继续下探概率较高。此外,年内已降息两次,货币政策从价格手段保持宽松,对债市形成利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2.5%的可能性有所提高。
二、去年底预测今年通胀下行压力较大
在去年11月年度策略报告《东风压倒西风:中美经济周期的反转——2023年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配置展望》中就提示今年通胀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一方面,2022年主要拉动CPI上行的因素为猪肉价格,而随着能繁母猪存栏回升,2023年猪肉上涨动力减弱,CPI涨幅或降至2%以下;另一方面,中国PPI和全球制造业PMI有较高的相关性,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我们当时预计2023年PPI可能出现负增长。进入2023年以来,通胀持续面临下行风险。CPI低位下探,7月在食品价格下跌和高基数拖累下转负,PPI持续负增长,7月PPI跌幅有所收窄,PPI同比跌幅可能在6月份见底,但全球经济仍然面临不确定性。我们预计年内CPI和PPI同比增速略有回升,CPI可能仍然维持在略高于零的水平,PPI仍然维持负增长。
三、货币政策或进一步宽松,直到宽信用出现
相比通胀水平,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仍然偏高。7月份,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4.4%。6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9%,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5%,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1%。总体上看,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明显高于当前通胀水平,且差值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偏高的利率水平制约了社会总需求。企业部门实际利率上行,制约企业信贷需求,新增信贷供给也大量流向缺乏弹性的国有部门,对民营企业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带动效果有限。对于居民部门,房贷利率整体偏高,居民提前还款的同时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总需求不足导致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效能减弱,从价格手段上保持资金价格宽松。年内已两次降息,货币政策从价格手段保持宽松,对债市形成利好。而货币政策信用创造受阻,“宽信用”未现的情况下,“宽货币”会进一步加力,或还有降息可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2.5%的可能性较高。
四、政策定力经济态势难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破2.5%概率较高
我们在报告《定力:为什么年内总量政策力度有限?——四论中国经济修复式增长》详细论述了对总量政策的判断,虽然当下市场对总量政策仍有期待,但我们认为政策落地不会改变经济总体态势。一方面,总量政策存在成本收益不匹配、没有抓手的问题,政策会保持较强定力。中国经济处在发展阶段转换长周期和疫情影响短周期叠加的状态,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基建投资边际效应较低,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塑造要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为主。相对于过去投资的大起大合,消费是一个慢变量,刺激手段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消费政策有效性的基础不足,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或有限,货币政策降息相对灵活。1)消费政策:有效性的基础不足。扩大消费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阶段的必然要求。扩大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加居民收入,而当前我国各收入层级群体收入增长乏力,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不断增强,导致低收入人群规模大但消费能力不足,中等收入人群有能力消费但因对未来信心不足而难以发挥,高收入人群消费能力高但避险情绪下消费意愿下降,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受到制约。2)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或更多体现在准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扩张,中央加杠杆有空间,但短期力度有限。财政增量扩张的部分应主要用于民生,补内需短板和用于消费需求方面。一方面,准财政政策或有所发力,另一方面,或从提高中央政府赤字率入手,从总量上体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要灵活运用债务置换、债务展期、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保持地方债务风险可控。3)货币政策:信用创造受阻的情况下,价格手段或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仍要从价格手段上保持资金价格宽松,保持“宽货币”直到“宽信用”出现。总量政策保持较强定力下,后续政策落地或也难改经济总体态势,货币政策或保持宽松,进一步降息则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破2.5%概率较高。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