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代表,在反腐风暴中等明天

张铃2023-08-18 21:11

(图片来源:东方IC)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 “这时候别在医院傻乎乎晃悠,不要往枪口上撞。”

李仲在杭州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任副总经理。半个月前,浙江发文落实国家十四部委要求,严查医药医院行贿受贿罪。李仲和销售团队沟通时,会让大家拜访医生时小心些,不合规的事坚决不能做。

当合规成为当前医药行业的第一关键词,医药代表(以下简称“药代”)身处风口浪尖。

很多医生拒绝在院内见药代,在外企担任区域经理的庄晓梦把工作转到了线上,用微信回复医生的咨询。她管理着近10名药代,近两周,她察觉部分自律性不够的同事变得无事可做。

私下聚会,他们的话题不离反腐:这轮风暴后,多少药代要被淘汰?自己能留下吗?

“300万药代,未来能留下的或许就十分之一。”创业前,李仲曾在多家制药公司任职,历任医药代表、地区经理、大区经理等职,和几位同行长谈后,他们得出这一共识。

医药合规律师、北京至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岑岩去企业讲合规,听课人数明显多了。在某家企业,能容纳200人的空间座无虚席,无论是高管、中层、药代,还是第三方供应商,大家都踊跃发言,表情中透着担心、无助。

药代问她最多的问题是,如何面对检查?如何保护自己?

8月初以来,包括恒瑞医药、科伦药业、三生国健、迈瑞医疗等知名企业在内,超过50家上市药企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医药反腐话题,从生产经营状况、合规经营建设、反贿赂制度等方面回答投资者问询。

一位民企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大家都很担心,都在内部自查。”

业绩,业绩,还是业绩

庄晓梦最担忧业绩。

在一家外企供职多年,目前,庄晓梦负责一款女性肿瘤药在华东地区几个城市的销售。现在,很多医院“一刀切”,所有活动都不让开展,和医生面对面互动少了,也无法实时掌握医院动态,这是她从未遇到过的不利局面。

业绩和工资挂钩。

李仲向经济观察报介绍,药代收入由工资、补贴和奖金组成,奖金取决于销售业绩。每季度销售团队都有任务指标,根据所负责药品在某区域既往销售基数确定。如,某消化类药物,2022年在A市销售3000万元,公司会结合消化类产品的竞争情况设新指标,确定10%-20%的增长目标。

李仲有一个几百人的药代群,大家在群里交流,近期都不太敢去医院拜访客户。

在一家上市药企任销售经理的刘波,最近的工作也变得困难。前些天,公司向他传达了合规要求,让他减少或停止开展院内会议。

变化很快传导到产品销量上,不过好在下降得不太多。刘波认为,这是因为他推广的这款肝病药物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遇到合适的病人,医生免不了用药。

“对于比较卷的药品,如PD-1这种广谱药,适应症多,竞品也多,影响就比较大。”刘波说。

在更强调合规的环境下,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成为一款药品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庄晓梦推广的是一款具有突破性疗效的靶向药,2018年在国内上市,后又纳入医保目录。居家办公后,她发现医生遇到合适的患者时,仍然会推荐这款药,也会在线上咨询。

医生们会问,针对某一类基因突变或不突变的患者有没有更确切的疗效数据?相关适应症的医保报销政策是什么样的?同事们把资料通过微信转给医生,医生开出处方后,患者就会到指定的地方购买这款药。

8月中旬,线上办公两三周后,在庄晓梦所负责的区域,前述肿瘤药销量不但没有下降,在几个地级市里的推荐和使用反而有所增加。

惊喜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在没有任何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我相信医生会更愿意选择他认为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好的药物”。

离开的,留下的

许多年里,庄晓梦天天跑医院,给医生传递前沿学术信息,开展会议;周末和节假日则要参与举办多场学术活动。她总在出差路上,一日三餐难以固定。

现在,难得轻松下,庄晓梦却不敢闲着,她鼓励团队多锻炼、多看书,工作日早上9-11点,她会带着大家一起线上学习。

“不转型,就会被淘汰。”庄晓梦不知道反腐对药代的影响会有多大,虽然目前裁员的信号还没有特别强烈,很多headcount(人员编制)没有马上关闭,但这种局面下,加强销售队伍专业素质的内部培训总归是必要的。

在民企的药代,不安感更为强烈。一些医生把他们的微信、联系方式全部删除了,“就撇干净”。公司对业绩的考核不会轻易改变,但又让他们“这不能干那不能干”。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多曾有超过300万药代,近几年,两票制、药品集采等政策的推行,让大量药代经历了裁员和转行的阵痛。比如,原本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医院都需要药代去覆盖,药品集采后,只需要少数商务工作人员去配送,很多药企会把纳入集采的产品线几乎全部裁掉。

和前述政策一样,反腐也会加速行业新陈代谢,相对落后和小规模的药企可能被淘汰,大量药代会被裁员。李仲说,因为需要考虑人均生产力,负责城市郊县医院的药代会被优先裁掉,由核心市场团队兼管。

医药代表这一职业,80年代由外企传入中国。根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医药代表是代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专业人员。

中国医生手术量、门诊量极大,没有足够时间去学习,对很多新领域、新药品的使用和疗效存在质疑,药代会整理一些和国际接轨的数据给医生,把最前沿、最科学的药品信息传递给他们。许多药代有很强的职业认同感。

药代林敏曾做过一款抗生素业务,亲眼见到很多病人用药后,从ICU被拉回普通病房。推广一款抗癌药时,她见证了许多服药患者超过5年没有复发,实现了临床治愈。

“我们不仅仅是卖药人。”林敏告诉经济观察报,她对反腐“举双手赞成”,希望从业生态能进一步净化。

刘波认为,药代从业人员的素质、学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洗牌”是必要的,未来,真正专业的同行才能留下来,“现在大家都在等待”。

药厂和药代“找明天”

疫情期间,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做过一个关于药企商业模式转型的课程,提供给“关注明天的人”,销售人员对此不甚关心,他们更关心今天业绩能否达标,明天会怎么样,那是“老板的事”。

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当时有退路,现在没有了。”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卫生政策和医疗管理咨询师王宏志说。

李岑岩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在企业培训时,以前人们想要“一个直接了当的方法”,不愿听太多,现在更多问“未来该怎么办”。

超过50家上市药企从合规角度回应医药反腐话题的背后,是行业开始思考,明天在哪里?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合规?怎样才能转型?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科伦药业认为本次反腐工作将遏制行业不正当竞争,有利于医药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科伦药业证券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公司的合规建设常态化、持续进行,每年合规季都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合规培训,合规涵盖多个层面、每个业务板块。针对反腐给公司业务产生的影响,公司管理层召开会议讨论评估后,判断影响是可控的。

因为合规问题,医药领头羊恒瑞医药近期受到较多关注。8月14日,恒瑞证券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公司还在研究医药反腐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同时,一方面积极开展内外部合规培训,持续提升员工合规意识,一方面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医药行业合规政策执法回顾,进行一系列的培训项目。

李岑岩向经济观察报介绍,合规体系的搭建应在企业原有内控制度基础上完善、修改和补充。它涉及企业顶层设计,包括一把手或董事会的合规承诺、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合规岗位职责设计、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各项合规风险点的识别、评估、与处置的机制设计。与此同时,还要把合规体系植入每个岗位,要有人事的管理、检查、监督及制裁。另外,还需要内部的第三方监督机制,要做文化的植入培训,要为合规提供内循环的环境。

从时间和费用成本来看,如果原体系搭建比较好,1-3个月就可以完成,如果是从0到1,那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若企业将原有法务团队用好,只从外部做咨询和指导,费用会较少,若企业体量大、从零做,那可能“几百万也拿不住”。国外的惯例是用营业额的5%去做长期合规建设。

“前些年,有的企业做形式合规、假合规、证据合规,现在要拐回来做真合规,这个成本也很大。”李岑岩说。

本次反腐,能否给医药行业的合规建设带来实质性、阶段性的提升?

“肯定会的”,李岑岩说,本次反腐不是一阵风,而是全领域、全覆盖、全链条,如果企业不引起重视、做好合规,那可能就是“等着进监狱”。

一些人不那么乐观。王宏志认为,药企的经营模式一旦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如果不给回扣了,要靠什么去维持销量?“有的业务人员只会干这个,即使他们可塑性强,业务模式转型的培训也需要时间。”王宏志说。

药企原有庞大、复杂的体系,销售总监、市场总监或销售与高管不一定同频。李仲说,因为股价暴跌,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必须去回应质疑,但除了回应,也没有足够好的新方法去做,只能反复提醒公司各部门:做任何的活动,跟医生的交流,要做到合规。

科伦证券部人士也告诉经济观察报,这次反腐会让行业的合规建设上一个台阶,但“因为需要大量投入,一般只有大企业才能负担相应成本”。

(应受访者要求,李仲、庄晓梦、刘波、林敏为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记者 关注健康领域大公司、重要事件、行业动态、人物,微信号:jrrgwanyi,邮箱:zhangling@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