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铃 8月16日,有“中国的诺贝尔奖”之誉的未来科学大奖公布2023年获奖名单,8位科学家获奖,单项奖金725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获奖人出生年代横跨40年代-90年代。
其中,柴继杰、周俭民因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的开创性工作获得“生命科学奖”;赵忠贤、陈仙辉因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何恺明、孙剑、任少卿、张祥雨因提出深度残差学习,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8位获奖人的研究领域既有耳熟能详的人工智能、高温超导,也有比较经典的植物学领域,他们的工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未来科学大奖设立至今获奖人最多的一年,也是“90后”科学家第一次获此殊荣的一年。
在颁奖典礼视频连线获奖人环节及随后的群访中,多位科学家透露了自己知晓得奖时的反应:
柴继杰首先给他的老师施一公发了一封Email,第一时间向他分享喜讯;周俭民在飞机落地时接到电话,感觉“挺混乱的”,周围都是乘客,他不知该怎么做表情;正在新疆参观博物馆的陈仙辉接完电话,在惊喜中继续随团参观;何恺明正在游泳,湿着头发与组委会视频通话……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获奖人之一张祥雨为“90后”,这位年轻科学家在接到组委会通知时,以为是诈骗电话,连续挂断两次:“未来科学大奖的历届获奖者都是在领域里如雷贯耳的先行者,我感觉不可思议。”
未来科学大会捐赠人代表、真格基金创始人王强说,今年的获奖人从“40后”到“90后”,其中“90后”获奖人张祥雨是未来科学大奖创立至今最年轻的获奖者。虽然8位获奖人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却对科研有一致的追求,虽然他们研究的领域不同,却同样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这就是未来科学大奖一直追求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探索未知。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35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