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美岱召 | 访古

文博时空2023-08-16 08:19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由呼和浩特驱车往西,在通往鄂尔多斯的高速公路上,看到去往美岱召的路标。美岱召我是知道的。这是喇嘛教传入明代蒙古的一个重要的弘法中心,又是阿勒坦汗(俺答汗)和三娘子的“皇城”,此时既然走到附近了,就不能错过,一定要去探访一下,于是我冲下高速公路,到美岱召瞻仰了一回。

草原城寺美岱召

草原双雄:阿勒坦汗和三娘子

讲述明代蒙古民族的历史,阿勒坦汗和三娘子是绕不过去的人物。阿勒坦汗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达延汗的孙子,姓孛尔只斤氏,明代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他生于 1507 年,青年时期成为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率部进入水草丰美的丰州川,丰州川也因此被称为土默川。1542 年,他的哥哥去世,他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的首领。他明白,要发展蒙古民族,就要同明朝加强商业往来。所以他独掌大权后,便开始以和平和战争两种手段,要求明朝开放互市。

三娘子本姓奇喇古特,名钟金(蒙古语意为“高贵显赫”),是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她生于 1550 年,九岁时嫁给阿勒坦汗,封号钟金哈屯。三娘子聪明勇敢,善于骑射,多次随阿勒坦汗征战四方。

阿勒坦汗与三娘子

1571 年,阿勒坦汗与明廷达成合作,受封“顺义王”,双方开放茶马互市,使得蒙古经济迅速发展,故决定在土默川建设新的城市,即库库合屯(呼和浩特)。阿勒坦汗又重建蒙藏关系,接受藏传佛教入蒙传教。1582 年,阿勒坦汗去世,三娘子按照蒙古旧俗,先后嫁给其长子、长孙、长重孙。期间她掌握军政大权,尽力维护蒙汉两族的和睦相处,为民族团结和蒙古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以此三娘子受明廷封为“忠顺夫人”。

这里要介绍的美岱召,就始建于蒙古与明朝恢复互市的隆庆年间(1567-1572),1575 年建成,名为灵觉寺,后来又改名为寿灵寺,明廷赐名为福化城。1606 年,西藏高僧迈达里胡图克图来此传教,故又称迈达里庙、美岱召。迈达里、美岱在蒙古语中,都是“弥勒”的意思。

美岱召中迈达里活佛居住过的乃琼殿

“召”,一般被解释为蒙古语“寺庙”的意思,但其实它不是蒙古语,而属藏语。藏语中,“召”的本意是兄长,引申为尊者,故寺院中的佛像就被吐蕃人称作“召”。当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迎娶两位外族女子,一位是文成公主,一位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她们嫁到吐蕃时陪嫁物都有佛像,一个是大召,一个是小召,所以供奉大召的就是大召寺,供奉小召的就是小召寺。藏传佛教于16世纪传到鄂尔多斯和土默特地区后,大概出于翻译的原因,便把供奉“召”(佛像)的地方就叫做召。

美岱召:城寺合一,人佛共居

我来到美岱召之时,正夏日小雨纷纷,召后的阴山云雾蒸腾,美岱召的建筑经雨水洗刷,格外秀美。

美岱召依山傍水,是阿拉坦汗的“都城”“皇城”,又是喇嘛教的早期弘法中心,其建筑特色是军政并重、城寺结合、人佛共居。召庙的建设,持续了很长时间,主体仿中原汉式、又融合蒙藏风格。其平面略呈正方形,四周有高而厚的城墙。墙以夯土筑成,外表包石,俗称“虎皮墙”,高约 5 米,周长 681 米,厚重结实,可抵御炮石和骑兵的冲击。城墙顶部宽 2-2.5 米,建有垛口,四角建有角楼,南墙正中开城门。

美岱召的城墙与角楼

城门即位泰和门,建于公元 1606 年,门上嵌有明代扩建时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城门顶部建有歇山式顶二楼三檐城楼,高约 20 米、宽 10 米。门上的匾额为长 0.88 米、宽 0.51 米的长方形,匾上刻汉藏两种文字,汉字为“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汉字,落款为“大明帝国”;汉文上方是藏文,内容为藏经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和“圣识一切第三世达赖喇嘛”。城门内侧筑有马道,人马由此登上城墙。

美岱召的正门——泰和门

美岱召内部的主要建筑均坐北面南,有佛殿、琉璃殿、太后庙、达赖庙、老君庙、佛爷府等。

佛殿由前殿、经堂和大雄宝殿组成,建成于 1606 年四世达赖喇嘛在蒙古地区的代理人迈达里活佛来蒙古传教之时,属于藏汉结合的喇嘛庙布局。三殿殿顶均为歇山式琉璃瓦顶。前殿面阔三间,前殿和经堂的围墙是白色藏式砖墙。大雄宝殿面阔 22 米、进深 47 米,高 17.5 米,内供奉高 4 米的纯银佛像,墙上有色彩斑斓的壁画。

佛殿的前殿

大雄宝殿以北是琉璃殿,为汉式的宫殿式三层高楼。这是美岱召最早的建筑,约建成于 1565 年,其规模为面宽 15 米,进深 9.5 米,高约 12.5 米。此殿是当年阿勒坦汗的“议事大堂”,建在正方形的高台上,四面有围廊,绿色琉璃瓦顶。据说这里也是阿勒坦汗接受蒙古各部朝拜的地方。琉璃殿的石阶之下有左右配殿,俗称两廊庙。

图片琉璃殿

琉璃殿西侧有八角庙和佛爷府。八角庙俗称老君庙,为双檐八角亭式,属汉族风格,现为护法神殿,内部供奉大威德金刚尊神;佛爷府又名活佛府,为民居式的二层楼建筑,为历代迈达里活佛的转世来美岱召的临时住所,现为五明王护法神殿。佛爷府之南为乃琼殿,属于藏式建筑,是迈达里活佛居住过的地方,屋顶有法轮、双卧,金光四射。这些建筑都是比较晚才建成的。

八角庙

太后庙,又称三娘子庙。位于大雄宝殿东北,是带围廊柱的灵堂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四壁无窗,据说是三娘子的灵堂。殿内有三娘子的覆钵式檀香木骨灰塔。太后庙之北、城墙内东北角有一独立小院,是为达赖庙。主房为二层硬山式小楼,传说达赖三世曾在此居住。

太后庙内部的壁画和骨灰塔

此外,在美岱召后面的阴山半腰,有一处险峻的山峰,上面建有一座醒目的白塔。山峰名为宝峰山,白塔里据说存放着阿勒坦汗的骨灰。阿勒坦汗去世后先是土葬,后来三世达赖喇嘛来内蒙古草原讲经时,起出他的尸骨,改行火葬,并在宝峰山上建塔,存放骨灰。

宝峰山上的阿勒坦汗骨灰塔

美岱召的精美壁画

美岱召的壁画是内蒙古地区寺院中绘制最早、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壁画群。召内保存完整的明代壁画多达 1650 平方米,享有“壁画博物馆”的美誉,这些壁画对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美术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大雄宝殿内正面墙壁和东西两壁都绘满壁画。北壁正中绘释迦牟尼像,背景表现释迦牟尼佛传故事,造型准确。东壁绘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道故事画,下部是马哈嘎拉和巧尔吉金刚等喇嘛教的护法神。西壁绘蒙古贵族拜佛的场面,保存完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西壁下方的一组蒙古供养人群像,身穿蒙古族服饰,手持念珠等宗教器物,表情谦恭。北侧的一位坐在木几上的老夫人,头戴皮帽、身穿皮领对襟袍服,体态丰满,神情端庄,刻画得十分到位。

琉璃殿东壁壁画

除此之外,琉璃殿和太后庙内部也绘有壁画。太后庙壁画的蒙古服饰的人物画中,有传为阿勒坦汗及其夫人三娘子的画像,是内蒙古召庙建筑中独有的一处。

太后庙壁画中的三娘子形象

美岱召的意义

美岱召是阿勒坦汗在内蒙古地区最早建设的“皇城”,由阿勒坦汗兴建、三娘子扩建,是土默川上的第一座城寺,可以说是先有美岱召,后有库库哈屯(呼和浩特)

达赖庙

还不仅于此,美岱召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草原的重要弘法中心。1571 年前后,阿勒坦汗皈依藏传佛教。三世达赖喇嘛应阿勒坦汗的邀请,来蒙古地区传教弘法,曾在美岱召居住。后三世达赖在蒙古地区圆寂,转世的四世达赖就是阿勒坦汗的重孙云丹嘉措。云丹嘉措的童年就是在美岱召度过的,他成为四世达赖、赴藏地就职后,专门委派迈达里活佛从西藏来蒙古地区传教。也就在此时,美岱召正式成为佛寺,奠定了其蒙古地区喇嘛教弘法中心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说,美岱召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图片 | 翟德芳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