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成春先生嫌香港三联版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文分卷翻阅不便,给北京三联版设计此书时,他和王世襄与夫人袁先生商量,“一定要把文字叙述、图片解说以及图版融在一起,重新整合。”图文需要一页页对上,版式设计需要的时间就长了,谁都没想到书没做完袁先生就去世了。宁成春知道王、袁一生相伴,恩爱情深,即临时增改设计,欲以此书表达对两位老人的敬意。封面他选黑色木纹纸衬底,中间用白色绒纸烫金印袁先生绘制的线描床样。函套封面上也特别设计了两把明式椅子,一把敦实,一把秀丽,一虚一实,仿佛二人天上人间,隔世晤对。“人会走,物会散,书会留下。”宁成春说。
白谦慎为张充和编诗文集时曾说,张先生很不喜欢“才女”“民国最后的闺秀”这类称呼,她的人生精神与诗文书画代表的是古典精神与精粹文化。为传达此种古典气质,宁成春在设计中营造出的是沉稳温润的色调,采用打开度极好的新式精装方式,正文用纸选的也是既柔且软的轻型纸。宁老师还将张先生常用花笺纸上的窗棂梅花图移来封面之上,以显空灵意境。
一位日本设计家看了我们这里的第八届全国书籍艺术展览后说:“一位作者经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写成一本书,作为设计师,在设计本书的过程中,不可以把自己的东西夹在里面,否则就是对文本作者的极大不尊重。”话已经说得很重了,宁成春于是感叹说,书籍设计中的“过度设计”“表现自我”倾向确实要引起警觉,我们应该倡导“新颖、简朴、平实、忘我”的设计作风,淡化设计师个人的风格,强调书本身的个性。“每一本书应该有不同个性。”宁成春说,“现在有些书装设计师总爱借着设计的平台来张扬自己,离开文本来表现自我,吸引人的眼球,寻找卖点。”他把话也说得很到位了。“八展”的评选与展览是在深圳进行的,《晶报》当年深度参与这一盛事,我竟然忝列评委,至今惭愧。
中国传统工艺中的图案存量巨大,资源丰富。遗产当前,很多人是随手乱用,照搬照抄,不考虑纹样使用场景,不关注其中的价值表达与意义延展,结果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更有突兀、怪异的符号,和传统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貌似“传承”的表现,宁成春直呼为“断层”,说这正反映文化的贫弱。我倒愿意称之为“喊着自信,守着富矿,过穷日子,自以为是。”欲改变这一现状,宁老师呼唤的是那些“默默认真做事的人”。面对“断层”,他给出的对策是“整理”:“我们应该去研究和整理几千年来随着社会变化所延续下来的图案。通过现代人的整理,传统的图案一定会有现代的味道,这本身就是将传统文化向现代化推进。”宁老师提出的“整理”之道值得认真对待。我猜想他指的不是普通层面的收集、整理,而是包含“整理的现代与现代的整理”等多重含义。他说的“整理”,应该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建立起一种连接;而这里的“现代”,即是整理的观念与视野,也是整理的方法与方向。
胡洪侠/文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