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同窗——我读《同窗风景》

吴重生2023-07-30 11:10

吴重生/文

同一扇窗户看出去,风景是一样的吗?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所感受到的客观世界也不同。在我看来,书名“同窗”有着多重含义,既是“同学”,也是同道,同一个视角看世界,同一个纬度感悟生活。每个人的人生都镌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记。而你人生道路上的青春旅伴,是你那一段人生旅程的参与者、见证者,跟你见证着共同的时代,感受着同样的悲欢。这种由机缘造就的同学之情,历久弥新,分外香醇!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由徐建华主编、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公开出版的这本《同窗风景》。因为工作的关系,有缘认识书中奚建华、徐建华、王柏中等几位师长,使我对该书的内容充满好奇。我原以为这不过是一本昔日同学的文集,及至认真拜读,被书中文章生动的细节深深吸引,为文章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敬佩,也为他们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文笔所感染。他们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言之有理,娓娓道来,像邻家大伯拉家常一样亲切,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温暖。


四十多年前,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年龄、带着不同阅历的一群年轻人,由于一场期盼以久的高考,成为浙江师范学院政教系的同班同学。四十多年过去,当他们拂去岁月的风霜,相聚于晚霞满天的青山翠谷之中,回望人生,缅怀青春,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心境是充实的。因为他们的人生没有虚度,他们的才华和贡献嵌镶在共和国的史册里。

35篇文章、32位作者、18万字,其中主编徐建华一个人写了4篇。这本装帧朴素、内容厚重的书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每个人的历史,都是时代史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这是受用当今、传以后世的人生宝典,也是一本现身说法的教科书,是写给子孙后代的谆谆告诫。

书中有时代的芳华。恢复高考的那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处处洋溢着向上的气息。舒晓明在《低眉忆往事 抬眸续人生》一文中写道:1972年1月初中毕业,村子里近20位同学,仅有2个上高中指标。当时公社教育干事和班主任到村里召开村干部和全体生产队长会议,决定用投票方式推荐产生。大队支部书记的儿子和班主任的外甥也在其中。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结果依据读书成绩和综合表现,“我”被推荐上了高中。舒晓明感慨,当时推荐程序的风清气正和民主公平,直到现在还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无独有偶。金亚平在《煮茶默写人生》一文中写道,初中毕业推荐上高中,个别人揪住他父亲“右派分子”的身份不放,百般阻挠,但因他成绩排第一,组织上决定还是让他上高中。金亚平感慨:“即使在动乱无序的年代,也有一些良知在天地间行走,给大地以温暖,给人以希望。”诚如崔栋昌同学在文章里所说,政教班人才济济,精彩出众。毕业后,有的从政进入各级党政机关执政一方,更多的成为大中专院校、党校、中学的党委书记、校长、教授、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有的成为企业家、律师、诗人、书法家……真是人生各异,风采有别,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书中有真挚的友谊。女同学赵素云说,我们五个女同学情同姐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如流动的江河,我们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偶尔有来不及抄写板书、记录要点的窘迫,我们五个就课后相互交流笔记,补充完整。运动会上我们五个女同学是一支靓丽的啦啦队。生活上我们更是亲密无间,每逢节日回家,总会带些家乡特色小吃,与姐妹们共享。班里的男同学护爱有加,让我们深陷“团宠”的氛围里。像打扫教室、搬个课桌椅之类的“脏活重活”,自然有许多男同学自告奋勇为我们代劳;平时手提肩扛之类的事儿,少不了男生援手相助……

书中有励志的精神。几乎每位作者都写到了自己艰难的求学经历,这当中,奚建华的《艰难求学路》最具代表性。恢复高考那一年,20岁失去父亲、四兄妹中长兄为父的他,担任东阳巍屏中学民办教师已五年有余,教两个班的语文和政治,兼任总务主任和班主任、电容器厂厂长。整天忙碌的他,朝思暮想的目标就是民办教师转正,以及鼓励弟弟考上大学。在一次和弟弟探讨考什么大学时,他在爱人面前开了一句玩笑:“我要陪弟弟一起高考,我考浙师院,鼓励弟弟考上海铁道学院。”当时,奚建华已有小孩,因繁重的学校工作和家庭负担,没参加过一天复习。结果在爱人的坚定支持下,他和弟弟同时考上了大学。

奚建华的求学道路一波三折: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不同意,极力挽留;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允许,全家人都离不开他这个顶梁柱;为送弟弟上学而耽误了自己的报到时间……好在他的爱人自始至终无条件地支持他,鼓励他,堪称是饱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熏陶的贤妻良母。

奚建华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我们都很幸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赶上了高考,用知识改变了命运。我们都很感恩,感恩时代的眷顾,感恩母校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恩每个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感恩同学之间相濡以沫、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提携的同学之情。我们都很敬业,我们不愧为浙师院学生,没有为母校抹黑,在各自中学教师、大学教师、行政公务员的岗位上付出了我们的努力,奉献了青春,奉献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为社会做出了绵薄的贡献。”

傅元星在文章里写道:“我这一生上了两次学,一次是小学,一次是大学。”他用朴素的文字,真实还原了自己小学毕业后早早参加社会劳动,通过奋发图强考上大学的经历。而张伟良由于家庭的原因,小学6年读了6所学校。陶振扬在《应似飞鸿踏雪泥》一文中,描述了自己上高中时因家境贫困买不起棉被,与王继强同学合铺度过寒冬的故事。

主编徐建华曾担任过三个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才华出众。他的行文幽默风趣。“都说学生毕业离开母校,什么都带不走。教学楼带不走,图书馆带不走,床凳桌椅带不走,即便是师妹也很难带走。我们班的一个师妹被低一届的一个帅哥娶走了,虽说是毕业后的事,仍惹得班上男同学一片哀号。现在想想唯一能够带走的是母校的名字,她将伴随你一辈子。”

他说,1983年从母校毕业,到2020年在浙江省信访局退休的近40年里,其间每一次工作调动、职务升迁,他都在所有表格“毕业院校”一栏,恭恭敬敬地填上“浙江师范学院”(简称“浙师大”)。后来,他虽然取得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学历,但初心不改,毕业院校永远填“浙师大”。

《当班主任的那几年》是兰溪市政协原副主席王柏中的文章标题。王柏中主政兰溪教育多年,成绩斐然。他坦言:“感悟自己人生前半场,值得我着力笔墨的倒不是当领导的那些时光。最让我梦萦魂牵、心心念念的是担任初中、高中班主任那几年给我带来为人师的快乐,给我与青春作伴、教学相长的力量。”徐建华在《有一种遗憾叫情怀》一文里说,他从小立志当教师,但组织的需要,命运的安排,使他成了一名党政领导干部,但无论走到哪里,教育始终是他最关注的事业,“师范生情结”形影不离地伴随着他。在他担任磐安、永康、东阳市党政主要领导期间,为振兴当地的教育,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习近平同志指出,⽂艺要塑造⼈⼼,创作者⾸先要塑造⾃⼰。⼴⼤⽂艺⼯作者要在为祖国、为⼈⺠⽴德⽴⾔中成就⾃我、实现价值。《同窗风景》通过讲述个人的成长经历,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堪称为时代画像的点睛之作。

中国市场出版社《同窗风景》一书的责任编辑说,每一位作者的文笔都很精彩。他们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是党的教育政策的受益者,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的内心深处,对党无限忠诚,对社会充满感恩,对人民饱含深情。他们的文章能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提⾼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具有育⼈功能。可以说是⽤⽂艺的⼒量温暖⼈、⿎舞⼈、启迪⼈的生动实践。

《同窗风景》一书由曾经担任过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的奚建华题写书名。他的字隽永、清秀,一如其淡泊名利、勤勉奉献的人生。32位文章作者如今都已退休,但他们仍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民族的复兴、社会的进步发挥着余热。我无从知晓这本《同窗风景》的出版动议因何而起,但可以肯定的是徐建华主编当居首功。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纪念文集,而是一本可供教育界人士、党政机关干部、高校学子通读的枕边书;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宣言书;是引导⼈们提升思想认识、⽂化修养和道德⽔平的工具书;是激励⼈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和进取精神的指导书。

《同窗风景》里有甜蜜回忆,有青春梦想,有苦难辉煌,有人生感悟。相信读者一定能从中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作者系中国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吴重生】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