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为你推荐的8幅作品 | 观展

文博时空2023-07-27 14:30

文博时空 作者 宋燕 首博的《画中三千界——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展》从馆藏近千幅水陆画中,选取了近百幅展出。这么多的展品,从何看起,有哪些重点呢?策展人孙珂为我们推荐了几幅她个人非常喜欢的展品。

毗卢遮那佛像

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是密宗最高的尊奉对象,是佛教所说的理性和智慧的集中体现。这幅画中毗卢遮那佛呈男相,唇上有胡须,莲台上外翻较多的莲瓣,这个形象与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兴化寺等元代壁画比较相似,判断是明代早期绘制的作品。

佛座下这个须弥山,形式像珊瑚,如果你仔细看,还能看到它每一个末尾都像一个小牛头。这是典型的山西壁画风格的画法。这幅画底下有一个落款,写的是山西开化寺鸿福苑作品,可见是民间的,应该是哪个地区的村民集资建造了这么一堂佛像,请的工匠很可能是当地画寺观壁画的画家。

明万历年间慈 圣皇太后款《水陆缘起图》

这批水陆画中有三幅《水陆缘起图》,分别为明万历年间由慈圣皇太后敕造的《水陆缘起图》、明万历年间山西介休县净土寺绘造的《水陆缘起图》和明天启年间绘造的《水陆缘起图》。

慈圣太后款《水陆缘起图》为上图下文结构,上方所绘的是“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故事。相传南北朝时候的梁武帝有个嫔妃郗氏死了,化为一条蟒蛇进入梁武帝梦中,梁武帝醒来后就问道于志公禅师。在志公禅师的指引下,他在金山寺做了最早的水陆仪轨,这就是水陆法会的来历。画中左边穿黄袍的就是梁武帝,右边坐在宝座上穿袈裟的就是志公禅师。在他们之间的地上还可以看到一条蟒蛇,那就代表着郗氏 。很多水陆缘起图是不画这条蟒蛇的,慈圣太后可能同为嫔妃,对郗氏有共情,所以她敕造的这幅图上画了蟒蛇。

图的下方是南宋宗赜的《水陆缘起文》,就记录了梁武帝问道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此后寺庙里做水陆法会,第一幅画都会挂水陆缘起图。也有的寺庙是用一块水陆缘起碑这样的形式。

摩醯首罗尊天像

这一幅我个人认为是我们馆藏道释人物画像里面艺术水准最高的一幅,所以我们也把它作为这次展览海报的主题。摩醯首罗天其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它进入到佛教体系中后,成为了佛教二十诸天之一。像底下这个白牛,是湿婆神的坐骑,就是白牛难敌,这个图像志进入到佛教体系以后也保留下来了。这个人物的造型,还有后面给他撑幡的侍女,可以和山西宝宁寺的水陆画做一个对比,也可以和北京法海寺的壁画做对比,你会发现造型非常相近。旁边这幅西方广目尊天像也是,风格、人物造型、用色与法海寺完全一致。我个人认为是同一批工匠绘制而成。

西方广目尊天像

这两幅画没有明确的年款,从风格来看,应该是天顺年间的作品。这个时期还是以明代院体风格为主,很多是宫廷画家绘制的,山西那边的粉本也是从宫廷画院流传下来的,风格比较淡雅,色相比较柔和。时代越往后的水陆画,饱和度越高,色彩越艳丽,年画、版画等民间风格影响越大。

色界十七天像

这两幅作品名字都一样,画的都是色界十七天,人物的排布、头冠与装饰、服饰风格完全一样,背后的云气纹略有不同,但大体风格一致。这就是同一个粉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画工手里流传的直观体现。从作画风格判断,右侧画作的创作时间略晚于另一幅。 它的色彩更鲜艳,人物的妆容偏近于晕酡妆,年画味重一些。

大家都玩过填色的《秘密花园》吧?这两者有点类似,就是同样的底稿,根据画工不同,有不同的用色,不同的画法。

另外这个两幅作品的服饰描绘非常精美,璎珞的画法,耳环头饰的设计,蛮值得现在设计师借鉴的。

慈圣太后款天妃圣母碧霞元君众像轴

这一幅画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就是所谓泰山娘娘,东岳大帝之女,是保佑生育的女神。北京的妙峰山据传就是碧霞元君的行宫。这幅画中所有的女神形象都是后宫嫔妃和女官的形象。古代画仕女用“三白法”,在额头、鼻梁还有下颌的位置画三处铅白,这样人物高光的感觉就画出来了,面部更立体。它这个方法跟现代人化妆有异曲同工之妙。

慈圣皇太后款往古僧道儒流三代 施主士农工商像轴 

这一幅是水陆画中往古人伦(注:佛教用语,指的是水陆法会中被超度对象中的一部分孤魂)题材,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从前往后,地位依次降低,最前面画的僧人、道士儒生,后面有官员和命妇。再往后,这个拿规矩的,应该是木工,扛农具的这一位是农夫,扛着伞背着包袱的是走商,下面这个脸部比较黑的,应该是外域到大明王朝的外交官之类。角落里画的比较小的,可能就是九流里面吹拉弹唱的优伶。

图片 | 首都博物馆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