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有人问我从小读什么书,一时还真是想不起来。我读书比较随意,因为小时候爸爸是一个纯粹的理工男,他要求我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绝大多数的学习时间都放在了课内的作业、数理化这些做难题上面,读书读得确实不多,导致我后来需要恶补。
我印象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几本儿童读物,首先是一个俄罗斯的科幻作家、写的一本关于月球旅行的书,虽然那本书的名字,记不住了,连作家的名也想不起来了,但是那本书给幼小的我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让我第一次对科幻有了想法,而且对于月球和地球的关系产生了非常大的好奇心。后来我读这种科幻类的、科学类作品,就会特别有兴趣,不会排斥。后来读了《少年文艺》《儿童文学》这样的文学刊物,还包括像“皮皮鲁和鲁西西”这样的童话。
所以,对于今天的小朋友来讲,我的建议是读书要自由,你对什么东西有兴趣就去读,因为书浩如烟海,如果我们非得有设计地、有计划地去读一些书,反而有可能丧失了它的趣味性,所以让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选择,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慢慢地你要相信,孩子的品位会不断地提高,他最终会回归到经典。
像我到了大学以后,就开始系统地读中国儒家的一些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还有为了参加辩论赛,读过西方哲学的一些书籍《西方哲学史》等等。后来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有科学史的书,比如说《世界观》、《机械宇宙》这样的书,都对我重新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用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今天的社会、认识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带来很大帮助。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读得越广博、越杂越好,最终一定会找到你有兴趣的专业方向。
那么,在这儿给大家讲讲地球和月球的关系。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做《奇观》,读完这本书之后,对我的震撼无以言表,这是我最近跟身边的人讨论的唯一的一本书。
《奇观》这本书的作者,是约翰·格里宾,他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科普作家,他曾经写过非常著名的一本书叫做《寻找薛定谔的猫》,我们还讲过他另外一本书,叫《深奥的简洁》。这本《奇观》讲的是月球之谜、宇宙之始以及生命的起点,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物理之精微,足以消解我们现实的烦恼。
我为什么推荐我们这些普通人、每天都关心着自己的柴米油盐的人、要去读关于宇宙的书,就是因为你的烦恼可能就是来自于你只关心柴米油盐,如果能够关注一点点宇宙,生活中的烦恼真的就不算什么。而且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对物理学家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物理学家是一群什么人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所心爱的物理理论被推翻了,用我们俗人的话讲,叫被打脸了,这个人会怎么做呢,叫做高兴都来不及。因为他知道,如果有一个非常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他的理论是错的,那么证明物理学又将迈进一大步;第二个特点就是,理查德·费曼讲的,他说如果一件事情、一个理论,与实验相悖,那么它就是错的,无论这个理论是谁提出来的,哪怕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理论,只要与实验和观测的结果相悖,那它就一定是错的,所以这就是物理学家的特征。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奇观》了。第一个奇观是关于月球,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每天晚上看到月亮,都会心生敬畏,为什么呢,没有月球就没有地球。怎么能这样讲呢,这个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它是从地球上被撞飞出去的,关于月球的身世之谜,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是:地球在形成后的几百万年内,曾与另一颗火星大小的年轻行星相撞,这一次猛烈撞击产生的热量融化了原地球才刚形成的地壳,摧毁了来势汹汹的入侵行星,入侵行星的重金属核心与地核融为一体,逐渐凝聚成一个核心密度大、地壳极薄的新星体;新星体地壳之所以薄,是因为原地球与入侵者相撞,导致双方星体表面融化,融化后混在一起的熔融物,在碰撞冲击下向外飞溅,有些完全逃逸到了宇宙空间,有些停留在地球周围,形成一个环带,从中孕育出了月球。
模拟结果告诉我们,撞击之后一个月之内,就形成了类似于月球的天体,通过测定月岩样本,我们推算出这场惊天动地的碰撞发生在大约四十四亿年前,它不仅孕育了月球,还导致地轴严重倾斜,地球飞速自转,四季因此形成,我刚说的所有的这些细节,都跟我们今天的生存有关系。
如果不是这颗行星把地球撞薄了,地球都跟木星、火星、土星一样,是不能够有生命存在的。为什么这样呢?首先我们讲关于地球磁场,你知道地球的地壳很薄,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个大金属球。我们学过电磁力就知道,当这个金属转动的时候,就会产生磁场,而地壳很薄,所以这个磁场能够笼罩在地球的外部。地球外部是有着一个巨大的磁场保护的。什么是磁场,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力场,它就是一股力量,有这个磁场的保护,才会使得太阳风不能够吹到地球上来。这个太阳风如果形成太阳风暴,它的速度是多高呢,差不多每秒一千五百公里,如果吹到地球上,能够非常轻松地把大气层全部吹掉,地球就没有大气层了,地球上的这些建筑物都会被吹走,因为它是巨大的太阳风暴。而今天我们所看到,太阳风暴的显现,最明显的是什么,就是极光,因为有的时候太阳风暴,会穿透这个地球的磁场,被我们看到,那就是极光。如果太阳风暴更强烈一点,会在加拿大的很多地区造成停电,但是没有造成更严重的伤害,这全有赖于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地球磁场的保护。那你说像这个金星,它中间不也是金属的内核吗,为什么没有磁场呢?因为它内核小而地壳厚,所以外在的磁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就是磁场对我们所形成的保护。
但是有一个坏消息,就是地球的磁场在不断地减弱,地球的磁场每一百年大概会减百分之五到每十年会减百分之五的速度,这是我们跟原作反复确认、所看到的数据,我当时看到也非常吃惊,因为天文学的尺度里边,是没有这么短的年份的,但是在这本书里边写——二百年到两千年之内,地球的磁场有可能会消失,而一旦地球磁场消失,那么地球就会造成很大的危机,格里宾说这是一个坏消息,但是具体会怎么样地发展,他也不敢下结论,但是从磁场的减缓速度来看,是挺吓人的。我们需要感激月球,如果没有月球的这个分离,以及月球把地球带歪了,以及月球的引力造成地球的平衡,地球上都不能够存在人。
首先我们说,地壳薄的作用是什么?当这个地壳变得很薄了以后,才有可能产生板块漂移,我们知道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这些板块是可以漂移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它很薄,所以导致经常会出现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就把地下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样的东西,喷到了大气当中,当大气当中存在着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以后,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所以二氧化碳就使得整个地球的温度不断地升高,但是温度高了以后,二氧化碳和水又能够发生反应形成碳酸钙,这个叫作风化反应。这个风化作用又能够降温,所以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浓度高,温度上升,然后变成碳酸钙,温度降低,地球可以自主地调节温度,使得地球几乎是一个恒温星球。这就能够保证液态水可以在地球上长期存在。液态水能够长期存在,我们人类的生存才有了保障。那有人就讲,咱们现在这么担心温室气体,地球不是自己可以调节冷暖吗?地球自己调节冷暖的能力不能够涵盖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排放,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大量的工业的排放,以及过度地饲养反刍类的牛类造成的打嗝放屁的这种排放,都会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所以控制碳排放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为什么我们需要感激月球,我们要感激月球的不光是这一条,通过分析,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我们能够算出,地球的固态内核有多大,它以镍为主,直径约为两千四百千米,顶部与地表的距离是五千二百千米,外面被大约两千五百千米厚的液态外核包围着,这个厚度几乎是内核顶部与地表距离的一半。你可以把它等分地分成三层,上边是地壳,然后中间是地幔,底下是地核,内外核共同构成了占地球质量三分之一的地核。其中有一部分来自月球这个父亲,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人类在内,能够偏安于太阳系一隅,都要感谢那一层外核,它由液态的铁、镍组成,温度大概五千度,只比太阳表面的温度低一点点,我们过去读那么多科幻小说想要钻穿这个地心,你要真的钻穿这个地心,到了地幔那一层,到外地核这一层,你会发现 五千度。它能维持这么高的温度,靠的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如太阳系形成期留下的,钍、铀元素,外核液态金属不断流动产生电流,再加上地球自转形成漩涡,最终产生地球磁场。所以我们大家想象这个地球,是一个圆的球,但实际上如果加上地球外边这个磁场的话,地球是一个蝌蚪状的形状,也就是面向太阳的这一面,被太阳风不断吹拂的这一面,整个地球磁场是扁的,后边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这个是地球实际的样子。
地球的磁场曾经消失过,我们从地质学的证据上,能够看得到,然后当地球磁场消失的时候,陆地生物就会灭绝,所以会有很多陆地生物灭绝的证据。最近有一个研究说,人类是从鱼进化过来的,因为陆地生物灭绝以后,海洋生物还存在,所以大量的海洋生物,逐渐地演化成了我们今天的这些陆地生物。月亮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但是重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为什么呢,因为在撞击的那一下,比较重的部分,都留到了地球的内核,比较轻的部分撞出去了,所以月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
说到这,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月亮在不断地远离地球,速度是多少呢,每年四厘米,就是月亮离我们的速度,是每年四厘米的距离在远离地球。你不要觉得这是一个小数字,我告诉你月亮刚刚形成的时候,距离地球是两万五千公里,现在多远呢,现在是三十八万四千公里。你说这两个数字代表什么?潮汐,各位知道月球在离地球近的时候,潮汐的作用是很强的,强到什么程度呢,那个时候地球上的海浪高度平均是几千米高,而且一天不是两次,那时候一天七八次潮汐,几千米高的水墙拍过来,而且那时候月球吸地球上的水,不是光吸水,月球那时候潮汐作用,是把地球上所有的东西,连地壳都一块儿吸起来,所以地球上充满着大量的熔融状态的一片火海的岩浆。漫天火海和潮汐一块儿,几千米高的大浪,这是地球刚形成时候的样子。
小时候看《恐龙特急克塞号》,穿越到白垩纪,看到那些恐龙什么的,有一个点肯定是个缺陷,就是那时候的月亮跟今天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一定是巨大无比的。那时候月亮大,所以现在我们看日全食,一个月亮恰好过来,把太阳挡住,露出一个金边来,请你珍惜这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就看不着了,因为在更古老的时候月亮更大,是把太阳很轻易就遮住了,再往后它会变小,那个光圈就没有那么漂亮。所以这个潮汐的力量,下降到什么程度呢,现在地球每天两次潮汐,海浪的平均高度只剩下一米高了,所以随着它每年四厘米的逃逸,总有一天月亮会离开地球,一旦月亮离开地球,地球的这个斜角可能就没有了。
用一条线连接地球的南北极,再用一条线,连接地球中心与太阳的中心,你会发现这两条线并不是垂直的,而是形成了约二十三点四度的夹角。除此之外,地球倾斜角也会变化,在二十一点八到二十四点四之间徘徊,目前的倾斜角,大概在这两个极端的正中间,并在过去的一万年里逐渐缩小,意味着四季差异越来越小。二十三度的这个斜角,造成了四季的产生,所以我们才能够有春夏秋冬,有人类居住的这种温带、寒带这样的区别。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斜角的话,那么一半的地球常年酷热,一半的地球常年酷寒,生物是没法生存的,所以月球一旦走了,地球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将来让这个地球毁灭的,恐怕不是太阳爆炸,地球可能等不到太阳爆炸,只要月亮离开了我们,这个地球基本上就已经毁灭了。
初始时 ,也就是月球的幼年期,地球自转很快,一天只有五小时。今天地球上的海水,每天有规律地升落两次,掀起的潮水约一米高,每一次潮汐涨落时间大概是半天。但是当月球形成之初,地球每二点五小时就会涨一次潮,浪高数千米。约五亿年前,海洋中的生物开始爬上陆地,四亿年前,地球的一年有四百天,这两个数字巧得令人难忘。当时地球自转的速度,比今天快百分之十,一天仅仅二十一个多小时;然而在月球形成后的几十亿年里,有一样东西不曾变过,那就是地轴的倾斜角,这依旧与月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们大家如果玩过陀螺,你就会知道,一个陀螺你这么一转 ,它会沿着一个角度这么旋转、旋转。但是一个倾斜的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一定会出现一次突然的抖动,这是会有的,其他星球都有这样突然的抖动,就是像木星、土星,都会有一种突然的抖动。这种突然的抖动,就会导致整个星球上气候大变,但是地球的抖动微乎其微,为什么,全靠月亮的这个引力在制衡着地球,所以地球是相当稳定地转动。它绕着太阳转一个公转轨道面、轨道面垂线和地轴的夹角是二十三点四度,大概几万年会摆动一次。月球在这里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如果没有月球,地轴倾斜角会在十万年时间里,从零度变成九十度,引起气候的巨大变迁。当一个极点指向太阳,该极点所在的半球,将持续处于炎热难耐的白昼,另一半球则处于天寒地冻的黑夜,六个月后风水轮流转,白天与黑夜的颠倒,曾经太阳永不落下的热带,将处于冰雪永不消融的黑夜。如果没有这个二十三点四度的夹角,这是没法生活的一个地球。所以地球如此之巧得,能够让人类存活下来,难怪古人会认为,这是上帝所造出来的东西,就是它太精妙了,只要有一点点偏差,可能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月球在什么时候会彻底抛弃地球,有一个测算,就是每年四厘米这么离开,大概二十亿年之后,地球会出现剧烈的摆动,如果我们有幸,能够把自己的记忆,保存在一个存储器里边 ,放到二十亿年以后,我们可以观测到地球在剧烈地摆动,然后气候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以后再去看恐龙时代的片子,你要注意,那个月亮一定要大一点,这就是月亮带给我们的福利、影响。所以从此以后,你再看月亮的时候,我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希望大家能够善待地球,善待月球。
那么,接下来个谜题,就是宇宙之始,宇宙到底是怎么开始的?这个要从谁开始说呢——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当年在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以后,他通过广义相对论的测算、算出来宇宙不可能静止,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埃德温·哈勃通过红移现象,发现这个宇宙在不断地膨胀,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里,有两颗卫星对微波背景做了功率谱研究。第一颗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于2001年夏天发射,它一直工作到2010年才退役,被转移到停泊轨道上,为其他卫星让路。
天上有个停泊轨道,这些卫星用完了以后,开到那儿,就像废旧的停车场一样,你不要挡住别人的路。早期数据得出的哈勃常数是七十二加减五,对应的宇宙年龄,是一百三十四加减三亿岁,后来宇宙年龄被微调到一百三十七点七二加减零点五九亿岁。人竟然能够通过探测和计算,如此精确地算出宇宙的起点,发生在大概一百四十亿年之前,那么你说起点到底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点。大家同意的是,当时一定是有一个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类似于大火球这样的东西突然之间膨胀,这个膨胀的速度有多大呢,就是这个作者说,你设想一下你手里边有一个网球,然后这个网球一下子膨胀到宇宙这么大,就这个速度。所以我们为什么看到星系都是平的 ,太阳系、银河系都是平坦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看,这个网球如果被膨胀到像宇宙那么大的时候,它上面的任何一个点,看起来都是平的,因为太大了。
里边有一个非常神秘的东西需要让大家了解,就是咱们这个宇宙是在加速膨胀,还是在减速膨胀?根据我们对一场爆炸的理解,我们会觉得“砰”爆炸了,那么爆炸已经结束了,这个宇宙应该是减速膨胀,应该是越来越慢、越来越慢。但是物理学家经过测定,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更高的速度在膨胀。爱因斯坦说引力并不存在 ,牛顿所说的引力是一个模拟值。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怎么来的呢,引力是来自于巨大的物质,使周围的空间和时间产生了扭曲,这个扭曲形成了一个场,这叫引力的来源。你怎么理解这件事呢,你想象把一个保龄球、很重的保龄球,放到一个这个席梦思床垫上,这时候你会发现,那个席梦思床垫周围发生了一个扭曲,这个扭曲就形成了一个轨道,所以如果你把一个球,扔到那个轨道里边去的话,它会沿这个轨道转,这就是地球绕着轨道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它形成了周围时间和空间的扭曲。但是如果你把这个保龄球突然从这个床垫上拿开,会怎么样?就当你把这个保龄球从床垫上突然拿开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床垫一定会弹起来,恢复的过程中、弹起来以后会产生一个波,这个波就会产生传递,如果能量足够大的话,就会传递得很远,这就是引力波。这个涟漪、保龄球拿走以后,所产生的这个涟漪就是引力波,霍金是爱因斯坦衣钵的继承人,研究黑洞大爆炸理论,所以霍金的理论当中,就包含对于引力波的捕捉和预测,但是霍金最终没有能够得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在霍金有生之年,人们还没有捕捉到引力波,但是有一批物理学家出发要做这件事情,这些人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霍金没有得到。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蝴蝶效应的问题,为什么会突然谈到蝴蝶效应呢?宇宙当中有一个三体问题,这个大家都知道,牛顿能够解决双体问题,这个就可以算出来,咱们中学都学过,但是三体问题没法算,没法算不是因为我们算不出来,而是因为三体问题本身就不可积,微积分里边讲的不可积,就代表着它没有解析解,三体问题没有解析解,因为所有的三体以及三体以上的问题,对于初始条件的要求都特别高,只要初始条件有一点点变动,后期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这个就是蝴蝶效应。
所以蝴蝶效应是一个被大众最容易误用的一个东西,蝴蝶效应的本质是说什么呢,就是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这里边有一个非常棒的比喻,落基山脉大家知道,加拿大、美国那儿有一个落基山脉,落基山脉上面下雨,雨水从落基山脉顶上落下来,两滴一块儿落下来的雨水,一滴滴在了左边,一滴滴在了右边,初始条件看起来没多大区别,可能它们俩的距离只有几厘米,但是最后你会发现,左边的一滴进入了大西洋,右边的一滴进入了太平洋,这就是典型的由混沌体系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就是初始条件只相差几厘米,但是到后来因为落基山脉把它隔开了,一个进了太平洋,一个进了大西洋,这老死不相往来了,当然有可能在天上再见。总之,初始条件的一点点差别,会导致后期结果的极度变化,而我们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混沌系统,混沌系统会有吸引子。你就比如说水里边,那个河水从上面流下来,被岩石挡住了以后,就会产生漩涡,因为水流速度变慢了,就会产生漩涡,所谓的漩涡就是一个吸引子,就是有东西就一定会往那个漩涡底下钻,那是一个吸引子;但是随着这个水流慢慢地加速,漩涡消失,这个混沌体系被打破,它就接着往前走,这个和整个地球生态的形成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就是今天的蝴蝶效应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
一些气候学家认为,地球整体气候只有几种可能的稳定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吸引子:第一种,是维持过去几千年的气候模式,就是咱们现在所适应的这种,这是其中的地球的一个,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河流当中的一个漩涡,只不过这个漩涡的时间比较长,这是一个吸引子 一个稳定态;第二种,是对应于上一次冰河期的寒冷态,就是冰天雪地那种;第三种,是比当前气温平均高六度的炎热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地球气候变暖。
全球暖化的标准模型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增加,温度持续升高,今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达到了工业革命之前的两倍左右,温度也提高了三摄氏度多一点,减少排放是非常严肃的当务之急,但问题是地球温度上升这件事,这是当务之急,很快可能就会发生,而且为什么这个东西难以计算,就是因为宇宙当中存在大量的无理数。什么是无理数,比如说三分之一这就不是个无理数,这是个有理数,因为它能够被写成分数,那五百八十七分之四百九十二,没关系,只要能够被写成分数,那么这就是有理数,它乘下来以后,最后一定是一个循环小数。但是什么是无理数呢,无理数存在于自然界当中,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好像我们说圆周率π,圆周率乘直径等于圆周周长,这个是个自然界当中存在的数,这个数字永远不会循环,叫无限不循环小数;还包括我们说e,就是自然对数的底 ,二点七一八二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当我们物理学家们、气象学家们在做未来的预测的时候,你说无理数取多少位算精确,既然有蝴蝶效应在这儿放着,无理数你取100位和取200位,计算的结果肯定不一样;反过来讲,现在的计算机可能还没法算100位,我们只能取到10位,那就更加不精确。所以在这一点上,作者说宇宙和人一样,对未来一无所知。
下边的这个奇观,就是我们生命的来源,因为这个书讲三个事,月球、宇宙和生命的起点。人类是在什么时候成长起来的,各位可能很难想象,人类是在冰期中成长。我们要感谢六千五百万年前那一颗机遇的陨石,什么机遇的陨石呢,之前地球上的霸主是恐龙,但是六千五百万年之前一颗陨石砸到了地球上,恐龙灭绝了。恐龙不是一下子灭绝的,恐龙是慢慢灭绝的,就是因为遮天蔽日的尘埃导致大量的植物死亡,食物减少,恐龙就开始淘汰,优胜劣汰。到今天我们唯一能够看到的恐龙,不能说唯一,到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的恐龙,就是鸟、天上飞的鸟。所以有的科学家就讲说,恐龙没有灭绝 ,恐龙就是鸟,你看鸟就行了。但是大个的恐龙都死了,这就是这个六千五百万年前的机遇的陨石,这个机遇是相对谁来说的呢,对哺乳动物来说的。对于哺乳动物来讲,如果恐龙还在,咱们没机会,但是恐龙没有了,哺乳动物开始登场,在这个时候人类才终于开始慢慢地登场。人类在冰河期迅速进化,绝不是巧合,背后的推手不是寒冷,而是干旱,寒冷跟干旱是有关系的,你想,如果大量的水被放在了冰盖里边,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水就会减少,地球上的水会减少,就会有很多地方出现干旱,所以你们知道在这个时期,大概六百万年前左右,南极冰盖比今天厚几百米,大量海水被锁在极地冰盖中,海平面比今天低五十米左右。
过去几百万年的冰河期,分成了多个冷暖交替的时期,先是冰盖扩展,进入持续约十万年的冰期,接着气候转暖冰盖退缩,进入持续约一万年的间冰期。几乎所有人类文明,都涌现于末次间冰期,但是地球至今仍处于一个大冰期之中。为什么间冰期很重要,就是特别冷、特别冷的时候,这些分化出来的人类是很容易死的,他没法形成文明,但是间冰期的时候,温度突然回暖,所以会给人类造成一个小阳春,会觉得气候不错,所以人类才得到了大幅繁衍和发展。地球在间冰期的时候,迎来约一万年的间冰期,森林重新变得富饶,食物多了起来,幸存者得以喘息,大量繁衍后代。
冰川周期每循环一次,就会大大推动生物进化的进程。这里边有一个问题,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好多书友也会问,说这些科学家怎么知道呢,科学家怎么能够知道,几百万年前的温度呢,几百万年前气候什么样,你凭什么这么说呢。我听过很多书友这样留言,所以我跟大家讲一下,科学家是怎么知道的。
大量地质遗迹,揭示了冰河时期的发展全貌,有的持续数千万年乃至上亿年,过去几百万年的地质记录,让我们看到了最近一次大冰期的细节,它们来自碳和氧等元素的同位素,被封存在南极冰川的气泡里,或者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早已死去的生物壳体内,深埋在海底淤泥中,从冰或泥中钻取的岩芯,包含了逐年沉积的地层样本,越深入岩芯,就越接近久远的过去。不同地层的年龄,都可以用各种技术测定,你以为科学家是胡说的吗,人家是有这个同位素探测的方法。
人类被排挤出了森林以后,森林的面积在下降。人被排挤出来,人的其他能力就要得到锻炼,就是你得提高适应性。人的适应性不来自于爪子,不来自于力量,是来自于智力,所以人的大脑得到了大幅的发展,在草原和森林的边缘孕育了人类以及人类的文明。最后回归到月亮,这一切都和月亮有关,为什么呢,季节之间的这个平衡,背后的推手是地球轨道的变化,以及地轴的摆动变化、冰期的变化,是跟地球的摆动有关的,多亏了月球,地球气候才能拥有气候学家所预言的周期性变化。推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这一奇观作为本章的结语,再合适不过的,也是全书的结语,就是一直照顾到人类出现。月球对地球的照顾,不仅仅是让地球上有水,让地球上可以有熔岩,可以有潮汐,可以孕育出生命,一直到人类的出现,都跟月球的照顾有关。
所以听完这本书之后,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觉,会不会像我一样兴奋和激动,我平常在直播的时候,特别喜欢讲《奇观》里的故事,只要稍微讲点关于月亮的故事,这书就卖一两千册,说明大家和我一样,对这个知识是相当兴奋的。下一次当你抬头看月亮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够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也想送给青少年们一句话:多读书,读书一定能够点亮生活。
【帆书】栏目稿件,未经授权,禁止搬运。纸质图书,请关注【经观商城】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