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 作者 安富建 要了解明清之际的“中国制造”,欧美社会名流青睐的纹章瓷是个有趣的点,它是一种印有家族纹章的瓷器,盛行于16~18世纪。这些纹章是欧美贵族的徽章图案,诞生于12世纪战场上的盾牌,原本是用来区别敌我双方,印在瓷器上则成为“私人订制”的标记。
这些中国制造的纹章瓷远销欧美,外观精美、价格高昂,是独属于欧美上层精英的贵重奢侈品。长期以来,这些瓷器不见于国内。2005年之后,国内开始比较多关注这些罕见的瓷器。2019年天津博物馆首次赴海外征购200余件清代外销瓷器,2019年10月1日首次在天津博物馆面世。目前,汇集了168件瓷器的“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正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
来自中国的
“私人订制”奢侈品
今天,从广州到英国利物浦海运,单程大概需要不到40天的时间。而在18世纪,往返一趟需要两三年。
当时,一位英国的金主,想要中国烧制的纹章瓷,首先需要绘制有纹章的底图。英国船员会将这枚藏书票带到广州,交给当地的瓷器代理商,最后送至景德镇。当商船返程时,会从广州装载这些瓷器回英国。
这套看似简单的“代购”流程,实际上价格昂贵,且存在诸多细节。
从作为底图的载体说起,藏书票(一般贴在书的扉页,会带有藏书者姓名等,以美化装饰书籍的小幅版画)是最方便、最简单的底图载体,上边可以绘制私人纹章。
如果底图经专门的设计师描摹而来,那么最终的花费可能高达 1 英镑(当时一般英国船员年薪10英镑;鸦片战争前,1英镑兑换3两白银,清代七品官员的俸禄为每年45两银子),制作成本是普通纹章瓷定制成本的 10 倍、大宗日用瓷器成本的近 100 倍(广州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奥奇欧佛家族定制纹章瓷汤盘,堪称纹章瓷之最)。
私人订制的特殊之处在于,纹章瓷的需求,并不是直接交给一般的贸易公司代办的。17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后,海上航线和贸易模式建立,中国瓷器才真正在海外畅销。1600年、1602年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在亚洲购买茶叶、瓷器、香料等。
英国东印度公司等经营的都是大宗商品,私人订制细节繁琐,最初只是贸易公司的员工福利。172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普通船员的年薪仅为10英镑,一旦从事私人贸易,一趟能够赚取2000英镑的收入。在丰厚收益驱动下,贸易公司的高管或者船员们从为自己的家族订制,到后来帮亲朋好友“代购”。
中国瓷器在全世界一度是“高科技”产品,从未有竞争者。当康、雍、乾的外销瓷初到英国的时候,英国人既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它们如何制造出来的。外国炼金术师长期破解烧制办法而不得,清初时期,中国海禁等政策推动,日本“伊万里瓷”和德国梅森瓷等仿中国工艺技术而创烧的瓷器开始出现才加入竞争。
《景德镇陶录》记载:“洋器专售外洋者,商多粤东人,贩去与洋鬼子载市。”按照西方买家要求订制瓷,起初是景德镇瓷窑产品,后来这些瓷器形成了新的生产模式:在景德镇生产素面瓷器,在广州或海外加上色彩,被称为“广彩瓷”。
此次展览的168件瓷器,分为三个单元里展示:第一单元“瓷路海贸”:简要介绍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的由来及定制过程;第二单元“世族佳器”:重点展现了纹章的承袭组合及中国外销纹章瓷的功用;第三单元“美美与共”:以瓷器边饰为切入点,集中展现中外文化的互鉴、交流与融合。
如前文所述,在云南博物馆此次展览中,有大量东印度公司船长们订制的瓷器。
清乾隆 广彩 科尔布鲁克家族纹章纹奶油壶
这件瓷器由詹姆斯·科尔布鲁克和玛丽·哈德森定制,他们的儿子分别成为了大使、男爵、东印度公司主席。
清雍正 广彩 荷兰家族纹章纹盘
这件瓷器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总裁之子定制,图案是图曼家族徽章。
清乾隆 广彩 克拉克家族纹章纹酱汁碗、托盘
这件瓷器仿银器造型,器口沿有立体浮雕效果。查尔斯·克莱克船长定制,他于1768、1772年曾随著名的库克船长一起出航。
清嘉庆 广彩龙纹 吉尔伯特家族纹章纹咖啡杯
这件瓷器是英国皇家海军司令官爱德蒙·威廉·吉尔伯特定制,其兄弟为东印度公司的上将。
清乾隆广彩花卉纹费希尔家族纹章纹盘
这件瓷器是东印度公司商船“德雷克”号船长本杰明·费希尔定制,纹章在盘底,极为特别。
清道光 矾红釉“红色流浪者号”纹章纹茶杯及托盘
为著名快船“红色流浪者”号(Red Rover)首航所定制,这艘快速帆船,打破了当时的航海记录,往返印度加尔各答与广州两地只需86天,开创了一个新的贸易时代。
除了东印度公司高管等,英美一些政要也非常喜欢,包括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
清乾隆 青花 米切尔家族纹章纹盘
此套纹章瓷器边饰为费斯希尔设计风格。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非常喜欢,于1784年曾定制过类似的一套纹章瓷。
清乾隆 广彩 詹宁斯家族纹章纹盘
印有汉默家族与詹宁斯家族联姻纹章的这件瓷盘,曾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旧藏。
清乾隆 广彩 纹章纹花口盘
美国独立战争中重要的军事领袖(领导美军北方军队)“斯特灵勋爵”威廉·亚历山大,于1770年前后从中国定制了这套瓷器。
在戴维·霍华德的《中国纹章瓷》一书中,收录了逾3000件清代中国外销纹章瓷图版。此次天津博物院展览的纹章瓷,大部分正是来自戴维·霍华德生前的收藏,由其遗孀经手对外出售。
戴维·霍华德被称为“中国纹章瓷研究之父”。据他统计,在18~19世纪早期,整个欧洲的定制瓷数量有“5000多种”,其中约60%销往英国,主要是由英国皇室、贵族和公司拥有,定制的图案以家族徽章或公司商号图案为主。作为最大的纹章瓷进口国,英国是平均每星期有两套纹章瓷进入,定购量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十倍有多。
除了天津博物馆征集的200余件外销瓷,广州博物馆也入藏了超过1000件的藏品,包括瑞典国王卡尔三世、俄国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父母联姻、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家族成员及荷兰、英国、瑞典、美国等国王室及贵族定制的纹章瓷。
目前,中国各大博物馆正在源源不断地引进纹章瓷。
解码纹章瓷图案的
“不变”与“变”
纹章瓷上的图案,既有家族及个人身份信息的长期不变,也有设计风格的流变。
安吉拉·霍华德在她的著作《从东方到西方:英国市场定制中国纹章瓷贸易》中,曾指出纹章瓷在设计上的一般规则,通过盾牌造型的纹章,可以彰显持有者的身份、婚姻状况,以及先辈和子嗣的信息等。也就是说,纹章不仅仅是家族徽章,而是个人身份信息的体现,不会有两个人使用同一纹章。
纹章首先体现家族信息,完整的家族纹章,仅能由纹章继承人一人使用,即家族的法定继承人。此前,父子兄弟、家族不同支系之间的纹章,都是有区别的,被称为“区别纹章”。
“区别纹章”主要通过纹章中使用的子嗣标记来区分。以英国地区为例,家族中的长子用三穗横饰条图记,次子用新月,三子用五角星,四子用无足雀,五子用圆环,六子用鸢尾花,七子用玫瑰。
清乾隆 广彩 史蒂芬斯家族纹章纹盘
这件瓷器由史蒂芬斯家族次子定制,纹章盾上有新月形的区别标志,以表示“次子”身份。
单身时的纹章和婚后也有区别。男女双方若结婚之后,二人的纹章会并排放置在盾牌里。但是,如果女方并不是纹章的继承人,二人的后代仅继承父亲的纹章。
清雍正 广彩 花卉纹贝斯特家族纹章纹盘
这件盘子用于盛饭肉菜等,是乔治·贝斯特和萨拉·克鲁克联姻定制,纹章由左右两块拼合。这对夫妻的女儿,结婚时也定制了一套。
清乾隆 青花 皮斯哥特家族纹章纹八边形盘
乔治·皮斯哥特爵士与郎格小姐1774年联姻定制。瓷盘边缘,有模仿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亚当墙饰。
来源:《广州定制——广州博物馆藏清代中国外销纹章瓷》
在广州博物馆藏的两件英国布基(Bookey)家族定制的纹章瓷,呈现了单身和结婚两种状态。
此外,如果女方是纹章的继承人,那么,她的纹章将会以小型号出现,放置在南方盾牌中间。
另外一些特殊情况出现,那就是在定制过程因缺乏沟通,中国工匠没有理解欧洲订单的内容,而是把错误的图像画到盘子上,并保留下来,非常难得。
英格兰罗斯家族定制的纹章盘
该家族纹章应为红底白狮,却被中国工匠误以为是白底红狮,因为参考的藏书票是黑白色的,可能出现附注不清等情况。
1738年,查尔斯·罗斯定制时,形成了错误的白底红狮。时隔12年(1750)后,詹姆斯·罗斯再来定制时,将家族正确的纹章改正。
清康熙 五彩 萨默斯家族纹章纹盘
英国大法官约翰·萨默斯定制的这件瓷盘,盘边饰的“太阳”应是另一个家族(沃克家族)的纹章的冠饰,被工匠错误画在了大法官定制的瓷盘上。
纹章瓷的图案设计风格,也出现了一些前期和后期的显著变化。比如,从雍正时期开始,粉彩就逐步占据了主流,取代了此前的青花;早期纹章瓷的家族徽章多置于盘边,未改变原有的整体纹饰布局,后期才逐渐置于中心位置,而且存在大量留白。
清乾隆 广彩 丹麦家族纹章纹花口盘
这件是仿银盘造型,丹麦大法官及东印度公司股东赫默特先生定制。18世纪末,受新古典主义影响,外销纹章瓷边饰向简洁化发展。
在辅助纹饰的图像来源方面,早期以中国陶工自由发挥,图案多是中国式的。之后,西方客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提供画稿。
随着纹章瓷进入成熟期,成本更低的“伪纹章瓷”也大行于世。“伪纹章”图案简洁,缺乏真正的纹章图案的繁缛装饰。18世纪晚期,销往美国的这种伪纹章瓷式样十分流行。
清乾隆 广彩美国定制仿纹章纹咖啡杯
这件美国人定制的“伪纹章瓷”,无家族冠饰,冒充贵族徽章。
在中西方交流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纹章瓷最终成为了文化的载体。一枚枚小小的私人订制的纹章,折射出的是大航海时代以来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世界。
观展攻略:
纹章瓷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缩影,有别于其他出口瓷器类型,具备极强的家族及个人风格,有助于了解明清之际的“中国制造”如何影响了英国及整个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
展览地点: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临展厅“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
展览时间:2023年5月18日~8月18日
推荐视频1:
B站账号“广东省博物馆”:专家导赏系列(一)17-18世纪的中国外销瓷
推荐视频2:
B站账号“复旦云上书香讲堂”:再现和汇融:16-18世纪中国外销瓷器与跨文化交流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刘朝晖老师
参考资料:
张弛《茶杯里的想象》
王平《纹章瓷的图案布局及图像来源——以18世纪销往英国的纹章瓷为例》
乐素娜 《中国收藏》2018年1月刊《当西式生活遇见东方情韵》
广州博物馆 编著《广州定制——广州博物馆藏清代中国外销纹章瓷》
图片 | 安富建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