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社论 民间投资会迎来拐点么?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0.2%的民间投资,是否会因此获得期待已久的新动力?
对于正在复苏之路上曲折前行的中国经济来说,这将是一个标志。我们期待,一直向下的民间投资曲线顽强地掉头向上,并持续加速,回到自己应在的位置上——甚至可以说,只有民间投资的归位才足以证明,中国经济已回到稳健增长的轨道。我们将不再依赖或者期望那些短期刺激政策,喷薄而出的强大内生动力,将驱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稳健前行。
如何才算民间投资的归位?我们认为,民间投资重回正增长区间可以视为一个积极信号。更重要的是,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要回归常态。比如说,过去十年中,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平均在55%以上,2014-2015年一度超过了57%——正因如此,上述《意见》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这是对民营经济的全新定位,也框定了民营经济的新时代使命。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需要民间投资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不过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已经降至52.88%。如果民间投资继续负增长,这一比重还可能持续降低。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说法,今年上半年,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8.4%,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5.6%。这样的分析可能是想说明,房地产拖了民间投资的后腿,但是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认为,民间投资要从整体上恢复正增长,有赖于房地产的恢复。实际上,就整个中国经济而言,稳投资进而稳增长,同样需要稳住房地产投资。
上一次,民间投资由负转正用了11个月的时间——2020年1-2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4%,1-11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2%。相比之下,国有投资上半年就实现了反转,同比增速达到了2.1%。2021年,民间投资占比回升至55.6%,但是2022年又回落到54.2%。可以肯定,三年疫情对民营经济的伤害更大,疤痕效应对民企的影响更深,它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固本培元。
决策部门当然可以有所作为。我们注意到,今年7月初以来,有关部委负责人频频召集会议听取民企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上述《意见》则是继2019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之后,又一个关系民营经济未来的顶层设计。这一次的“31条”与此前的“28条”既一脉相承又有新意,对民企核心关切的回应说明,决策部门知道症结所在。我们期待好的政策着落在法治层面。稳定的预期和信心永远都来自于法治的保障。
如果一定要问,这一次民间投资转正归位需要多长时间?也许可以这样回答:当下,中国经济正处在疫情之后的复苏期,尽管进程一波三折,但是复苏趋势不改。我们可以多一些期待,但也不妨有一点耐心。就像一个从伤病恢复中回到赛道的长跑选手,他要把身体机能调整到最佳,也要一点点找回信心,才能重拾最好的竞技状态。这正如今天的民间投资。当新的顶层设计释放暖意,我们想到四个字:落在实处。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