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敏 “自述:运气不好被裁员了,很久都没找到工作,还不起只能去谈了,求助了法务老师帮忙弄好了,现在压力小了很多。”
一个在微博上拥有50余万粉丝的蓝V,在其主页发布内容里附上了上述营销文案,并用一张聊天记录截屏作配图,显示其已经帮客户办好了贷款延期或免息等等“服务”,一道绿色水印字也写着“某某银行延期/分期成功”。
类似这样以“债务协商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微博用户数量不少,在银行机构看来,他们是逃废债代理灰色产业链的一环,在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些代理的做法更加专业化、组织化,为此,银行也在谋求共建金融反诈云平台,共享“黑名单”予以应对。
7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也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
专业化
银行与非法代理机构的斗争愈演愈烈。去年以来,全国多地金融监管、公安、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不良代理投诉举报风险的通告,也有银行将非法代理告上法庭并获得胜诉的案例。
但在高利润的吸引下,非法代理正在以更专业的组织形式出现,代理个人的信用卡、消费贷等欠款,通过投诉、威胁等各种手段,达成减免债务的目的。“(非法代理)不仅在微博、抖音等等这些线上平台非常活跃,线下也有成立了公司,技术、运营、法务等职位都是全(配置)的,甚至有一天在我们的办公走廊里,都看到一个代理投诉的广告贴纸,上面写着‘不成功不收费’等等。”一家民营银行的高管近日在交流中表示。
他说,以前都是公司业务中的一些老板会有逃废债行为,变成“老赖”,而近年来个人的逃废债也多了起来。
近些年,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应用场景拓展,客户群体愈发下沉,部分借款人利用网贷平台、小贷公司等机构的风控漏洞,寻求免除利息的途径。
记者在微博上以“协商规划”为关键字搜索用户出现上百个结果,微博简介多为信用卡、网贷逾期协商,停催及债务规划等,其主页内容多是各种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减免、延期还款“成功”的截图。
有一位博主在记者私信咨询时表示,银行、网贷机构的债务都可以“办”,可以先处理后收费,需要先给出个人身份信息账户等,结合具体情况给出“处理方案”。这些博主会邀请前来咨询的用户添加微信,随后加入微信群。
据了解代理投诉行业的人士表示,个人客户进入微信群后,群内会有持续的“洗脑”教唆个人逃废债。如果同意代理人的服务“方案”,他们会全面接管个人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联系。
上述民营银行高管表示,这些代理机构都非常了解银行行业的业务和政策。通过对银行投诉、升级监管投诉,假称债务人失业、生病等信息,给银行施压减免债务或利息。他举例说,以前遇到的案例,一个债务人通过代理提交了一个大病的住院证明,要求减免利息两千元,银行方不同意,之后该代理人就投诉到监管,监管要求银行解决,银行要核实,就是派人去实地调查,成本可能就已经三千元了,但是不核实又无法向监管汇报,最后只能就同意减免了。
信用卡也是投诉的重灾区。民生银行信用卡人士此前曾对记者表示,不法中介或职业投诉人进行牟利,协助消费者虚构经济困难、还款能力下降、被暴力催收、被违法违规收取息费等现象,投诉举报信访来要挟银行。
据业内人士介绍,代理投诉的服务费一般在预期金额的6%-10%不等,部分公司要求提前一次性结清。形成专业公司化运作后,这些代理投诉在微博、抖音等流量平台上也投放广告,获客成本甚至不比金融机构自身低,但它们的利润率高,属于“空手套白狼”,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多方共治能否破局
7月6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新网银行成立联合课题组编制《中国零售金融逃废债风险报告》(下称《报告》)。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刘波表示,披着伪装的合法外衣,采用千层套路、千变伎俩,黑灰产有组织的模板化、系统化、全渠道反复缠诉侵占了正常客户的服务时间,降低了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服务质量,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害群之马”。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关于黑灰产市场规模的相关统计数据,从业者超200万,平均年龄约23岁,市场规模高达1100亿。刘波认为,应对黑灰产顽疾需以反欺诈组织对抗欺诈组织。“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才能打响反黑灰产突围战。”为此,新网银行与银联数据牵头、众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共建金融反诈云平台,通过数字技术并凝聚行业力量探索实现“精准制导、联防联控、打防一体”。
通过建立行业共享“黑名单”,将非法代理、诈骗等黑灰产人员在事前就拦截下来,是金融行业运谋已久的一项合作,在此次的金融反诈云平台之前,据悉早在2020年左右也有部分银行也曾尝试开展此类合作。但据一位大型银行人士表示,此后的合作未能保持下来,因为银行之间会顾虑自己的客户信息被他行获取,尤其对中小银行来说,客户重叠度小,会更在意这点。《报告》提出,对于自然人的逃废债行为,存在定义不明晰、界定模糊的问题,金融机构无法借由法律法规对借款人的行为进行判断,难以明确查证方向或难以提供有效证据。
2022年2月,平安银行信用卡在一次催收投诉案件复盘检视过程中发现异常,投诉人刘某与行业多起信用卡恶意投诉事件高度相关,通过分析相关情况,刘某疑似从事非法经营和违规职业代理投诉。在平安银行信用卡与公安机关的持续沟通、密切配合下,公安机关查证其犯罪事实,最终刘某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表示,应对此类风险,宏观上,明确自然人逃废债认定标准,优化金融消保投诉流程与考核方案。逃废债现在已形成产业链,建议相关部门考虑将其列入刑法处置范畴。中观上,行业协会可以联合各金融机构,建立全行业共享的逃废债观察名单,用于统计涉嫌长期恶意投诉的客户,对反催收联盟、逃废债服务团伙、恶意投诉借款人等进行信息备案。微观上,金融机构对内应强化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充分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考量,针对各产品、服务做好信用风险、欺诈风险的多重排查。同时,进一步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工作,提醒消费者切勿轻信非法牟利组织,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