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宏观|2023年6月经济数据预测-经济弱复苏内生动力不足,有待政策进一步推动

苏剑2023-07-10 20:49

要点:

●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内生修复动力仍需加强

●稳增长政策需加力,工业经济仍需稳固

●基数效应影响,消费增速或有下滑

●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增速或继续下降

●出口需求疲软,下行压力犹在

●国内需求偏弱,进口增速维持低位

●食品价格继续下跌,服务价格表现温和

●能源价格震荡回落,工业价格继续下跌

●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但内生动力不足,信贷规模同比少增

●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但基数开始抬升,M2同比增速回落

●负面因素犹在,人民币或将震荡筑底

内容提要

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宏观稳经济政策协同发力,社会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但中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仍旧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复苏斜率有所放缓,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未来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在宏观政策的主力下,2023年第二季度社会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尽管经济复苏动能有所放缓,但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5%。

供给端

工业增加值: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提供支撑,尽管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压力较大,工业需求相对回落,工业经济整体处在弱复苏阶段,但工业整体开工率仍保持合理适度水平,高基数效应下,预计2023年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

需求端

消费:受疫情政策放开影响,消费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叠加政策推动以及端午假期对消费的刺激,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但本月存在高基数效应,预计2023年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

投资:尽管先行指标反映出工业、外贸存在弱复苏迹象,但工业企业利润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外贸增速依然低位徘徊,有效需求不足,预计2023年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

出口:6月众多外贸新规落地,人民币贬值或将对出口形成一定支撑,但出口需求未得到改善,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压制,预计6月出口同比增速为为-8.5%。

进口: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保障经济运行良好,部分贸易协议生效,或将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但生产复苏继续放缓,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进口增速形成压制,预计6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5.0%。

价格方面

CPI:受食品价格季节性偏弱叠加服务需求温和复苏的影响,食品价格继续下跌,非食品价格表现温和,预计2023年6月CPI同比上涨0.1%。

PPI:6月国际油价受联储加息预期回温影响有所回落,同时国内工业需求边际回落,带动国内工业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下行,生活资料价格受中下游工业需求端影响有所下跌,工业生产价格同比继续回落,受高基数影响,预计2023年6月PPI同比下跌5.3%。

货币金融方面

人民币贷款:在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支撑下,市场预期好转,内需稳定恢复,加之降息等政策出台,支撑本月信贷规模,但楼市回暖持续动力不足以及市场预期不稳仍一定程度制约信贷扩张,预计2023年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0亿元,同比少增2100亿元。

M2:伴随央行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国内稳增长政策及降息政策的持续落地,共同支撑M2同比增速,但随着去年基数开始抬升,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放缓,货币流动速度减缓,一定程度抑制M2同比增速高位增长,预计2023年6月末M2同比增长11.3%,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国内外货币政策保持分化、中美利差持续倒挂、季节性购汇需求等负面因素压低人民币。但一揽子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即将出台,稳定和改善市场预期,央行释放稳定汇率信号,对人民币形成支撑,预计7月人民币汇率在7.05~7.35区间双向波动。

正 文

GDP增速部分: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内生修复动力仍需加强

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5%,较去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

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宏观稳经济政策协同发力,社会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但中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仍旧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复苏斜率有所放缓,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未来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需求端显示:202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较4月份下滑5.7个百分点,内生动力不足导致消费表现不佳;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较1-4月下滑0.7个百分点,预期不稳民间投资继续下滑和三产增速下滑是拉低整体投资;5月进出口压力较大,但贸易顺差仍保持高位,为658.1亿美元。供给端显示: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5%,尽管国内工业经济边际转好,但实际工业生产表现不及市场预期;4-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为49.20%、48.80%和49.00%,连续三月处于收缩区间,工业景气有待加强。

综合来看,在宏观政策的主力下,2023年第二季度社会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尽管经济复苏动能有所放缓,但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5%。

工业增加值部分:稳增长政策需加力,工业经济仍需稳固

预计2023年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较上期回落1.9个百分点,三年复合增速4.6%。6月从生产端来看,受国内工业经济需求企稳影响,焦化企业开工率有所回升,保持73%左右,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回升至34%左右,全钢、半钢轮胎开工率较稳定,分别为59.8%和70.2%。

从政策端看:第一,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指出,货币政策要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货币政策继续在总量上适度,整体保持平稳,有利于拉升工业生产需求。第二,财政政策方面,现阶段财政政策保持有序发力,国务院总理近期表示将出台更多刺激政策稳定经济,同时国常会通过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并采取进一步措施稳定楼市,需求侧刺激政策逐步兑现,对工业支撑作用偏积极。

从基本面看:第一,6月制造业PMI为49%,前值48.8%。在外需走弱背景下出口需求对工业生产有所拖累。第二,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8%,较上期收窄1.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压力仍较大,国内产成品库存去化仍在继续,需求未能完全修复情形下企业仍将以去库为主要倾向,工业企业仍需稳定预期。

综合而言,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提供支撑,尽管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压力较大,工业需求相对回落,工业经济整体处在弱复苏阶段,但工业整体开工率仍保持合理适度水平,高基数效应下,预计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较上期回落1.9个百分点。

消费部分:基数效应影响,消费增速或有下滑

预计2023年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较4月份下降9.2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来看:第一,“端午”小长假出游活动增加,带动本月消费额增长。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今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据商务大数据监测,节令民俗、升级类商品销售明显增长,重点监测企业粽子销售额同比增长64.3%,品味美食、观影看展、避暑戏水、野餐露营等休闲消费持续升温,同比增长18.5%。第二,政策推动。4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从压低因素来看:第一,基数效应抑制本月消费额增速上涨。2022年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较2022年5月上涨9.8个百分点,与前月相比,对本月形成高基数效应。第二,居民消费价格增速持续低位徘徊,显示居民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热情不高。

综合来看,受疫情政策放开影响,消费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叠加政策推动以及端午假期对消费的刺激,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但本月存在高基数效应,预计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较5月份下降9.2个百分点。

投资部分: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增速或继续下降

预计2023年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较1-5月份下滑0.7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企业利润状况好转,增加了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动力。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8.8%,较1-4月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而且6月份制造业PMI49.0%,较5月份上涨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0.3%,比5月上涨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第二,中国进一步积极对外开放,外需止跌趋稳也相对利好投资。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企业家调查问卷显示,二季度,国内经营景气指数和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9.6、45.5,依然位于历史低位,但分别较前值上涨0.4、6.0个百分点。第三,政策推动稳定投资。4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新基建的推进对稳投资起到拉升作用。

从压低因素看:虽然PMI、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企业家调查问卷显示,6月制造业企业整体状况预期好于前值,但工业企业利润、外贸数据依然位于历史低位,整体有效需求依然相对不足,整体投资走势不会出现逆转。

综合来看,尽管先行指标反映出工业、外贸存在弱复苏迹象,但工业企业利润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外贸增速依然低位徘徊,有效需求不足,预计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较1-5月份下滑0.7个百分点。

出口部分:出口需求疲软,下行压力犹在

预计6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为-8.5%,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6月中国众多贸易新规实施落地,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公告,自2023年6月2日起,对原产于菲律宾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RCEP东盟成员国所适用的协定税率,后续年度税率自当年1月1日起实施。2021年5月,中国与乌干达两国海关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乌干达共和国税务署关于中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与乌干达税务署AEO制度互认的安排》,自202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第二,自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贬值趋势,增加了出口企业未结汇订单利润,一定程度提高了国外客户下单意愿。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出口需求仍未得到明显改善,从先行指标来看,6月PMI新出口订单为46.4,连续三个月位于收缩区间,呈现出下降趋势;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46.3,较上月下降2.1个点,低于预期;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为43.6,较上月下降1.2个点,连续12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增大;日本5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9.8,低于荣枯线。第二,去年同期出口的基数处于高位,超过3000亿美元,高基数效应对本期出口增速形成压制。

总体而言,6月众多外贸新规落地,人民币贬值或将对出口形成一定支撑,但出口需求未得到改善,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压制,预计6月出口同比增速为为-8.5%,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

进口部分:国内需求偏弱,进口增速维持低位

预计6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5.0%,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或将支撑进口需求恢复。6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6月16日,发改委召开6月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在六方面发力,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出口需求下行或将不利于进口需求复苏。第二,国内生产复苏边际放缓,6月制造业PMI为49.0%,连续三个月位于收缩区间,经济复苏基础仍待加强。第三,进口替代效应,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对加工贸易中间品的进口减少。

总体而言,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保障经济运行良好,部分贸易协议生效,或将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但生产复苏继续放缓,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进口增速形成压制,预计6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5.0%,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CPI部分:食品价格继续下跌,服务价格表现温和

预计2023年6月CPI同比上涨0.1%,较上期下降0.1个百分点,环比下跌0.1%,食品项环比下跌0.4%,非食品项环比持平。其中翘尾因素贡献约0.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预计贡献约-0.4个百分点。

CPI关注食品和非食品两个方面,食品项主要由猪肉和鲜菜鲜果等驱动,非食品由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驱动。截至6月30日,食品项方面,猪肉方面,猪肉市场供给仍较充裕,产能去化尚不充分,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环比继续下降1.7%。蔬果方面,受高温天气提升环节成本影响,28种重点监测蔬菜价格环比上涨3.0%,7种重点监测水果价格环比上涨0.5%,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下跌1.0%,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下跌1.2%;非食品项方面,工业消费品方面,受上游工业大宗震荡下行影响,预计本月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下跌0.1%;服务价格方面,受节后各地出行需求温和复苏影响,预计本月服务业价格环比上涨0.1%。

综合而言,受食品价格季节性偏弱叠加服务需求温和复苏的影响,食品价格继续下跌,非食品价格表现温和,预计6月CPI同比上涨0.1%,较上期下降0.1个百分点。

PPI部分:能源价格震荡回落,工业价格继续下跌

预计2023年6月PPI同比下跌5.3%,较上期下降0.7个百分点,环比下跌0.7个百分点,生产资料环比下跌0.9%,生活资料环比下跌0.1%。其中翘尾因素贡献约-2.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预计贡献约-2.5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6月份主要工业品价格环比普跌。截至6月30日,石油天然气方面,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回温国际原油下行影响,布油、美油月度期货结算均价环比分别下跌1.0%、1.9%;煤炭方面,焦煤运行仍偏弱,1/3焦煤市场价环比下跌1.1%;化工方面,需求回落,化工整体偏弱,较上期继续回落;非金属方面,受开工需求回落影响,水泥价格指数有所回落,环比下跌7.3%;黑色金属方面,铁矿石期货结算价环比上涨11.5%,螺纹钢市场价环比上涨0.8%;有色金属方面,电解铜市场价环比2.6%,铝市场价环比1.2%、铅市场价环比-0.4%、锌市场价环比-3.8%;农业生产方面,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市场价分别环比-4.9%和-4.8%。

综合而言,6月国际油价受联储加息预期回温影响有所回落,同时国内工业需求边际回落,带动国内工业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下行,生活资料价格受中下游工业需求端影响有所下跌,工业生产价格同比继续回落,受高基数影响,预计6月PPI同比下跌5.3%,较上期下降0.7个百分点。

新增人民币贷款: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但内生动力不足,信贷规模同比少增

预计2023年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0亿元,同比少增2100亿元。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支撑。6月1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推出一揽子刺激政策,如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第二,央行下调相关利率。2023年6月15日人民银行下调MLF利率10个基点;6月20日人民银行分别下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10个基点,是自去年8月以来第一次调整,支撑信贷。第三,疫情不确定性减弱后市场预期改善。由于疫情影响基本消退,市场预期好转带动企业和个体经商户投资需求扩张,尤其是服务业领域供给投资得到提振。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楼市回暖持续动力有待观察。数据显示,2023年6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减少5.86%,同比减少32.58%,显示商品房销售在3月出现峰值,后续支撑信贷规模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二,市场预期有待进一步稳固。一方面居民户预防性储蓄心理仍在,如还贷潮、储蓄潮等,另一方面民间投资持续偏弱,共同抑制信贷。

综合而言,在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支撑下,市场预期好转,内需稳定恢复,加之降息等政策出台,支撑本月信贷规模,但楼市回暖持续动力不足以及市场预期不稳仍一定程度制约信贷扩张,预计2023年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0亿元,同比少增2100亿元。

M2: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但基数开始抬升,M2同比增速回落

预计2023年6月末M2同比增长11.3%,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一是稳增长政策持续出台支撑信贷规模扩张。今年以来多项稳经济、促恢复等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效,继续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二是基数抬升抑制同比增速。2022年6月M2同比增速较上期提高0.3个百分点,基数抬升一定程度抑制本月同比增速。三是央行下调相关利率。2023年6月15日人民银行下调MLF利率10个基点;6月20日人民银行分别下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10个基点,是自去年8月以来第一次调整。四是政府专项债全面启动。2023年1-5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经累计发放23406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发866亿元,显示专项债发行力度减弱。

综合而言,伴随央行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国内稳增长政策及降息政策的持续落地,共同支撑M2同比增速,但随着去年基数开始抬升,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放缓,货币流动速度减缓,一定程度抑制M2同比增速高位增长,预计2023年6月末M2同比增长11.3%,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部分:负面因素犹在,人民币或将震荡筑底

预计2023年7月人民币汇保持震荡,震荡区间为7.05~7.35。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即将出台,旨在稳定市场预期。6月16日召开的国常会,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第二,央行释放稳汇率信号。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总第101次)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货币政策仍保持外紧内松的态势。6月8日,国有五大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下调5个基点至0.20%,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分别下降10个基点、15个基点和15个基点至1.05%、2.45%和2.50%;6月13日和15日,央行相继下调7天逆回购以及MLF操作利率各10个基点;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55%,5年期以上LPR为4.2%,均较上月下调10个基点,旨在稳增长、降成本和提信心;6月FMOC会议美联储按兵不动暂停加息,但从更新的“点阵图”来看预计可能还会有两次加息,并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讲话偏鹰派,在7月和9月美联储加息概率回升。第二,中美利差保持倒挂,截止到6月30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3.81%,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69%,中美利差保持倒挂,人民币承压。第三,季节性因素对人民币形成压制。7-8月是海外上市企业分红高峰期,季节性购汇未来仍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压力。

综合而言,国内外货币政策保持分化、中美利差持续倒挂、季节性购汇需求等负面因素压低人民币。但一揽子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即将出台,稳定和改善市场预期,央行释放稳定汇率信号,对人民币形成支撑,预计7月人民币汇率在7.05~7.35区间双向波动。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苏剑】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