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感受西南少数民族之美 | 观展

文博时空2023-07-02 08:42

文博时空 作者 朱佳佳 各具特色的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古朴生动的生产生活用具、古老神秘的东巴文字,一场展现西南少数民族之美的文物展,正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2楼精彩呈现。

走进展馆,和想象中厚重的民族感不同,“美美与共”的整个展厅视觉,是扑面而来的年轻和松弛。纯白的空间里,彩色的灯带点缀其中,靓丽的线条装饰和几何框架,让很多前来观展的年轻人忍不住驻足打卡拍照。

苗族盛装——穿在身上的历史

展馆的正中央是一套来自贵州的苗族女盛装,是苗族女子在节日庆典、婚嫁等重大场合穿戴的服饰。据史料记载,苗族是曾经生活在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民族,为避战祸而迁徙到西南山区,但人们对美丽富饶的故土念念不忘,于是就把本民族艰辛的生存史绘制成图案印在所穿的衣服上,从而创造出了苗族盛装。

苗族女盛装 图源:南京博物院

这套盛装由服饰和银饰组成,包含了十几斤的银子,相比于展出的其他苗族普通服饰,盛装的工艺精细、银饰隆重,无论是挑花刺绣、编织缝制,还是银饰的搭配组接,都是精雕细琢,称得上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苗族女盛装(细节)

银角和银片一起插在银帽上组成了银头饰,银角主要采用錾花与花丝工艺,主纹为二龙戏珠,辅以凤鸟、花卉等纹饰,匠人巧妙地将一枚圆形的镜子设计为二龙戏珠的“珠”,两角顶端为日月纹。银帽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凤鸟、蝴蝶等动物纹饰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银帽下沿连缀一圈银瓜子,随着头的摆动会叮当作响。

苗族女盛装(银头饰)

上衣除了装饰有刺绣花纹外,前片和后片的下半部分还钉缀了银泡和银牌,衣服下摆处是银响铃和银瓜子,因此整个衣服的下半部分银光闪闪、气派十足,摇身一动叮铃作响,清脆悦耳。

苗族女盛装(细节)

苗族女盛装(细节)

苗族女子盛装(鞋子)

中间一对大的为银项圈,左上为小米纹银手镯,右下为绞丝工艺银手镯

在苗族,有句俗语叫“无花无银不成姑娘”,“花”指绣花,“银”指银饰,因此在盛大的节日,苗族姑娘要佩戴几十种不同种类的银饰,银饰的多与重也代表着美丽和财富。

寄托浓浓母爱的背扇

和苗族女盛装的精美华丽不同,被背扇吸引到,是因为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苗族背扇

苗族背扇

瑶族背扇

在西南的少数民族里,背扇是有孩子的劳动妇女的必备之物,用它背着孩子走亲访友、赶集购物、劳作田间,背扇是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的重要生活用品。甚至当她们还是少女的时候,就会开始一针一线的精心绣制背孩子的背扇。所以说,在各式各样的刺绣、蜡染、织花的生活日用工艺品中,背扇是最能体现纯真的母爱,也是最动人的艺术品。

水族背扇

水族背扇(细节)

水族背扇(细节)

这个水族背扇,是将丝线缠绕在马尾上进行纹样刺绣的特殊刺绣技艺。背扇通体刺绣,纹样精美,包括蝙蝠等象征“福气”的动物,背扇心刺绣一只巨大的蝴蝶,在水族人的神话传说中,蝴蝶是他们的保护神,于是妇女将蝴蝶绣在背扇上,以护佑孩子平安成长。

古朴生动的日常用具

生活在大山深处、草原之巅、坝子水边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用具多就地取材,除一些金属器具及陶器外,大多以身边的树木、竹子、山藤、牛角等自然物为原材料,经过切割、造型、打磨、雕刻、编织、装饰等工艺,塑造出一个个独特的木碗、竹篓、藤盒、牛角杯等物品,造型独特、古朴生动,透露出一股自然的天籁之美。

独具特色的藤编与竹编器物

侗族竹编碗

侗族竹烟丝盒

苗族镰刀

怒族竹制酒壶

彝族漆木碗

有趣的东巴文:文字中的“活化石”

观展进入尾声时,我被墙上一组有趣的象形文字吸引住了。

东巴文

这种创始于唐代的图画象形文字,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东巴文记录了纳西先民对宇宙的冥想,对人类起源的解释,对鬼魂的敬畏以及纳西族的神话传说,淳朴而富有哲理,是纳西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精神家园,也是人类远古文明的灵魂写照。

东巴经之祭天经

有关东巴文字的创造,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纳西族东巴始祖丁巴什罗造字时,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面对粗糙的树皮,用刚萌芽的智慧,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长,合而为字。

纳西族丁巴什罗像

造字时夸张、大胆且气势生动,每个字线条优美,如同天语。看着面前的东巴文,不需要完全理解文本的意义,脱离下面的现代文字提示,我感受到了日月山川、鸟兽鱼虫的洪荒太古之美。

纳西族木牌画

纳西族祭龙图片

在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馆,我们看到在这个居住着全国三分之二少数民族的地区,30余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大杂居、小聚居。复杂的自然条件、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让这片广大区域中的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各自独特的风俗、审美以及信仰等,而这些不同的方面外化于物,就产生了各种不同风格的生产生活用具、服装佩饰、信仰祭祀用品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先生总结的妙哉!

观展攻略

“美美与共”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是一个轻轻松松就能感受民族之美的展览,小朋友也会喜欢。展厅里明亮轻松,还挺适合小姐姐们拍照打卡~看完展回到家,还有些意犹未尽,这时候翻阅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服饰美学的资料,不得不感叹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暑假已至,南博的票更难约了,如果没能提前预约上,千万不要放弃,一般到当天的上午还会再放出很多票源,蹲一蹲拼个手速还是有希望的!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艺术馆2F

【展览时间】2023年5月18日-11月8日

【交通路线】地铁乘坐 2号线明故宫站1号口出站

【参观预约】南京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内“看展览”➡参观预约即可,最早可提前7天预约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温馨提示】上午门票于当天13:00前进馆,下午门票于当天12:00-16:00之间进馆

展览厅

展览主题“美美与共”

展品包括南博院藏苗族、侗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文物共76件(套),以下是更多展品。

彝族女服

长角苗族女服

各民族银饰

苗族银耳柱

苗族银手镯(乳钉纹)

苗族银手镯(双龙头)

苗族镰刀

纳西族面偶

彝族彩绘吞口(悬挂于门楣用以镇宅辟邪)

藏族银耳环(图源:南京博物院)

藏族银戒指(图源:南京博物院)


白族银手镯(图源:南京博物院)

苗族割草铁刀(图源:南京博物院)

彝族银耳坠(图源:南京博物院)

参考资料:

[1] 王冉. (2011). 苗族妇女盛装的文化探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2(2), 4.

[2] 马正荣, & 马俐. (2003). 贵州少数民族背扇艺术.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17(004), 4-12.

[3] 巴桑.人类文字"活化石"——东巴文[J].青春期健康, 2013(2):6-9.

[4] 杨杰宏. "《神奇的纳西东巴文》的价值与特色."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4(2018):5.

图片 | 南京博物院、于浩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