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欧阳晓红
一
“整个账户绿了,又转入了10万元”、“市场策略意义何在?”
年中已至,“不太相信自己最后会亏太多,渴望赢、求股友们鼓励”的《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炒股第三天,又加仓了,仓位增至20万——迈出进入股市的第二步。6月29日,他发文说,其进入股市的“小蜜月”结束了。从昨天盈利200多元变成此刻倒亏300几十元。
谁不渴望赢呢?在个别机构年中策略会上,面对冷清会议现场的圆桌讨论嘉宾们,是在空谈吗?
市场已让投资者见识了何谓“弱现实”,这个时候,有些人选择“躺平”,见怪不怪,不悲不喜,可谓表情“麻木”。
29日,A股沪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分别报收3182.38(-0.22%)、10915.50(-0.10%)、2180.06(-0.09%);离岸人民币兑美元(CNH)盘中报7.27,美元指数报103.15。
6月19至23日一周,市场主要指数回调。上证50和科创50跌幅较大,均达到3.1%。诸如:深证成指跌2.2%,上证指数跌2.3%。上证小盘跌2.2%,上证50跌3.1%。创业板指跌幅为2.6%。
6月26日A股跳空低开,全线走跌,后面几日有所反弹。6月30上午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创业板指分别报收3207.27(+0.78%)、11048.52(+1.22%)、2223.63(+2%)。
选择年中入市加仓的胡锡进是因为看见了不一样的市场机会吗?“我这个时候进入(股市),除了想对中国经济增加一份切身感知,也是觉得股市都跌这么多了,国家更多振兴经济的措施都说已经在路上了,所以我有此时进入大概率不会赔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可不想赔个底掉,呲牙咧嘴地感受做‘韭菜’的痛……”胡锡进在6月26日宣布进入股市时称。
不考虑本周净流出123亿,当日净卖出76.06亿之外,北向资金近10日、近30日、近60日的流向分别是+49.06亿、-151.68亿、+37.48亿。
“中国经济正在复苏,但各领域复苏尚不均衡。房地产方面,销售集中在一线城市。消费复苏呈现‘K型’态势,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低价商品或奢侈品,但对于中端商品兴趣不高。然而当前仅仅是一个开始,自四月份政治局会议以来政府反复强调支持经济增长的立场。”富达国际亚洲固定收益主管朱蕾表示,在几家大型国有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中国人民银行最近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下调基准贷款利率。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宽松措施出台,尤其是在低通胀背景下中国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
6月28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88.9亿元,同比下降18.8%,降幅比1~4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5月当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2.6%,降幅较4月份收窄5.6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收窄,就此而言,企业利润似乎呈现稳步恢复态势。
平安证券宏观报告认为,“量价齐降”导致工业企业营收同比转负,但营业收入利润率继续回升,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工业企业资产和负债扩张速度进一步放缓,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抬升。工业企业库存仍有待去化。从制造业大类行业看,装备制造业依然是亮点所在。
在国金证券看来,当前利润修复更多是缘于景气赛道带动、库存去化则主要由上游工业品降价推动。往后看,在地产和出口缺位的情况下、利润修复和库存去化或延续分化特征,总量的周期性特征也会与以往不同,可以进一步关注景气赛道和困境反转行业的去库节奏。
而此前陆续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基本弱于市场预期。如果,逐步恢复的企业利润可持续,那么,未来预期是否可以前置?
在富达国际看来,亚洲领先于其他地区,但低于预期计划。在较为黯淡的全球经济图景中,亚洲仍是亮点,其复苏增长前景光明。然而复苏浪潮也不会让所有人受益。至少有三个因素可能会影响和改变亚洲地区复苏格局:消费势头、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的意愿,以及外部需求的减弱。
富达国际全球首席投资官Andrew McCaffery表示:“去年我们一直在‘多重危机’下寻找机遇,因为我们看到多方压力可能迫使主要央行过度紧缩,从而引发急剧衰退。多重危机当前令市场在韧性和脆弱之间徘徊,一方面是仍然充裕的流动性和紧缩的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是政策和贷款标准趋严的滞后影响。”
Andrew McCaffery强调三个重要趋势将会在2023年第三季度主导市场走向:其一,韧性过后,市场将展现脆弱性;其二,中国市场的长期走向——“中国的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企业收益预期下降,青年失业率处于高位,中国消费者还未恢复消费热情。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的复苏走到了尽头。消费者信心低迷的情况需要时间恢复;其三,企业情绪企稳。
中国的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情况下,AndrewMcCaffery认为,进一步的刺激措施可能很快就会出台。与此同时,市场预期与复苏现状的脱节也让中国股票市场大幅折让。
“中国市场可能后来居上。虽然目前还未出现明确迹象,但确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入市时机,特别是在中美关系企稳的背景下。”Andrew McCaffery表示,“放眼亚洲,从结构上看,虽然2023年迄今为止市场表现良好,但当前市场的环境似乎远比过去几十年更加复杂。”
至于下半年中国股票市场展望,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称,未来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热情预计会进一步重燃。
其逻辑是:一方面,美国面临经济衰退和银行业危机等问题,导致美元可能在加息见顶后走入下跌通道。面对美国经济潜在的衰退风险,国际投资者需要在全球去寻找能够分散风险的资产。当前中国资产的估值,相较美国显然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中国未来还有降息的空间,可以去继续刺激经济。
二
6月27日至29日期间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毕马威中国跨国客户主管合伙人、汽车及工业制造行业主管合伙人诺伯特(Norbert Meyring)表示,中国工业制造水平正在稳步提升,高精尖制造不断突破,这得益于中国强大的基础工业制造能力,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塑造实力。
“当前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保持领先,与新能源相关的出口贸易不断创新高,这为全球气候减碳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大的正面影响。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嵌入到全球市场,这为保障全球产供稳定带来不可估量的助力,是跨国公司仍然坚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来源。”诺伯特称。
这个时候,巩固信心也尤为关键。得益于市场去年底的强势反弹,今年1月13日,CNH由去年10月28日的7.37飙升至6.70,升幅9%;包括去年12月16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一系列重塑信心的信号——会议也明确“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今年年初时,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普遍乐观,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必然快速复苏;市场信心得以回暖、提振。
6月29日,央行发布的《2023 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0.9%,比上季下降3.0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4.3个百分点;出口订单指数为45.5%,比上季上升6.0%。
同日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7.8%,比上季下降2.4个百分点;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64.2%,比上季下降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其中,有29.9%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宽松”,比上季减少7.3个百分点;68.5%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比上季增加7.5个百分点。
《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本季收入感受指数为49.7%,比上季下降1.0个百分点。本季就业感受指数为 37.6%,比上季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44.5%的居民认为“一般”,43.7%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就业预期指数为48.7%,比上季下降3.6个百分点。
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4.5%,比上季增加 1.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5%,比上季减少1.3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43.8%、20.4%和15.2%。
由此可见,企业家、银行家对当季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仍相对保守,居民本季收入感受有所下降;尽管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4.5%)比上季增加1.2个百分点,但58.0%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而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只占17.5%,且环比在减少;这显示,虽然当前消费需求有所好转,但市场信心仍有待加强。
相信外资对中国市场热情重燃的刘徽认为,A股已具备上涨条件。综合多个因素,A股已经具备上涨的大部分条件:第一、政策面的转变,企业家信心得到很大恢复;第二、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第三、企业基本面方面,企业盈利在疫情结束后会有较大改善;第四、能不能有一波好行情出来,最关键的是看资金面有没有恢复。这一点目前还有待观察。
“中特估行情能否持续,取决于国企改革是否能兑现。如果以后国企的企业治理进一步提升,执行股权激励方案,企业盈利也有所提升,那么,中特估行情就有持续性。”刘徽称。其还认为,人工智能是长期主题;而消费能力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在这之前高端消费相对比较坚挺。
“复苏稳中有进,信心逐渐增强。”中原证券认为,当前经济整体温和复苏,短期仍面临一定压力。一是工业企业仍处在主动去库周期;二是财力偏弱导致基建投资下滑,地产销售偏弱驱动新开工不足;三是积压外贸订单需求已逐步释放,转口贸易下滑;四是能源因素驱动通胀走低,短期可能仍有通胀下行压力;五是货币活化程度不高,居民加杠杆意愿不强。
展望下半年,其观察到一定积极信号,同时伴随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快,经济动能会边际加快抬升。预计GDP二季度约为 7.0%,三季度约为4.7%,四季度约为 5.8%,全年累计增速可能在5.5%左右。两年平均增速而言,整体呈现经济复苏动能的趋势性增强,但节奏上可能存在波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