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宗明/文 在6月26日的14周岁“生日宴”上,B站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以播放分钟数代替播放次数,来作为B站视频的主要外显数据。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称,“未来几周B站会在产品上完成更新,把代表‘播放次数’的箭头图标,改为代表‘播放分钟数’的时钟图标,右边的播放次数会改为播放分钟数。”
一直以来,播放量、点赞数、完播率、互动率、分享次数等,都是视频内容评价惯用的指标。这其中,播放量(次数)是各个视频平台此前最常用的内容评价标准,某个视频播放量高,往往会被视作内容更受欢迎,算法推荐与资源位给予也就会向其倾斜。
而今,B站将外显数据从播放次数调整为播放时长,显然有意去改变“以次数论好坏”的评价标准,建立“更加具有参考价值与反映用户真实消费状况的数据维度”。
将播放次数作为主要参考标准,带来的最直观弊端就是,容易助长内容品质上的“逆淘汰”。在唯播放量论下,Up主或运营者会倾向于将视频做短,有的还会通过夸张标题、模糊设问、欺诈封面、煽动导向去骗取点击;这会让长视频的“短平快化”,同是视频,用户也许看一条长视频看了半小时,刷一条短视频只刷了15秒,可二者反映在播放量上都是1次,很难反映视频价值上的差异,却无形中传递“长不如短”的导向。由于无法反映用户在单条视频上的停留时长,这还会为流量刷量造假提供可趁之机。
鉴于此,国内三大长视频平台爱优腾此前就陆续取消了前台的播放量显示,都采用了热度值作为新外显数据。B站将外显数据调整为播放分钟数,也不啻为优化调整:标题党可以骗人点进去,却未必能骗人看下去,调整过后,那些粗制滥造的低质视频很难再靠标题党获得流量倾斜,Up主们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内容质量提升上,毕竟,用内容的“提质”换取用户的“驻足”才是正道。
对B站来说,这无疑是选择了“更适合自身体质的配方”。首先,陈睿称,B站过去14年来专注于三个重要方面——“好的内容,用心的up主,同好的社区”,挤掉低质视频带来的数据水分,更能彰显“内容为王”的主张,激励优质内容创作。再者,B站的内容生态圈主要是依托PUGV(专业用户生产视频)构筑的,尽管近年来也在发力短视频,但中长视频依旧是B站的内容基本盘,还仍在持续增长。评价参照系由播放次数变为传播时长,明显对中长视频Up主更为友好,在其激励下,UP主们也能减少播放量顾虑拉长视频长度,进而让B站内容和其他内容平台区分开来,形成强化其内容调性与用户群体的独特性。
这么一来,优质中长视频可以获得更合理的价值评判尺度,继而得到更多的流量扶持机会和更丰厚的商业变现回报。而往长远看,建立良性的算法推荐与内容评价体系,才能打造有品质、够丰富且可持续的内容池。
B站视频外显数据的调整,对中长视频平台优化自身内容生态不乏启示:近些年来,长短视频之争不时上演,可以看到,在“国民总时间”的争夺中,长视频平台已被抖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本质上,长视频属于内容产品,短视频则是社交产品,两者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其核心差异与其说是视频长短,不如说是内容生产逻辑与用户消费侧定位。只可惜,前几年,各大中长视频平台并未在内容评价层面将长视频与短视频做区分,都是用播放量作为评价依据和分发基础。
这就相当于,在田忌赛马中,中长视频平台用中长视频的短处去跟短视频的长处比赛,中长视频遭遇流量上的“降维打击”几乎是必然。
中长视频平台不能被短视频平台牵着鼻子走,而要走差异化路线,以中长视频之长为自身赢得身位优势。中长视频的长处,其实就是内容的体系化与延展度,那些有质量的中长视频,尽管爽感上不如很多短视频,但知识含量和价值营养上可以对其碾压。在大众存在知识获取刚需、视频又成为大众获取知识重要途径的今天,中长视频只要不被“逆淘汰”的评价标准击倒,就会有其市场。
所以,对中长视频平台而言,发力短视频以补齐视频形态“缺环”,原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因为这点就丢掉了自身特点,恰恰相反,越是这样越要用合理内容评价标准,去激活中长视频内容从生产到变现的正向增强回路。要扬长避短,而不是扬短避长。
以播放时长替代播放次数,也不会太过影响优质短视频的传播——“以质带量”之下,内容质量上去了,播放时长也会跟着上去。
毋庸讳言,改播放次数为播放时长,需要统计技术层面的优化,播放时长统计得考虑用户观看视频时的骤然中断、跳进度条、重复播放、多设备观看、移动端熄屏、网页端切换页面等复杂因素,这也是很多长视频平台调整规则的现实掣肘。但外显数据因时而变,该是趋势。
好的视频内容就该得到好的流量激励,而不能让视频内容的好坏评价受制于视频的长短,这是内容评价该有的底层逻辑。拥抱这层逻辑,视频平台才能更好地找回自我。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